《雄鸡唱晓》DJ惠凡:从运动菜鸟到健身达人
2015-05-30
本期我们约访的主持人是北京体育广播《雄鸡唱晓》的女主播惠凡。初听惠凡的声音还真是在老爸每天一早准点收听的《雄鸡唱晓》节目中,在我印象中,惠凡是一地道的北京丫头,跟梁言梁叔儿整天早上逗贫,是每天爬起床后不得不捡的乐儿。
采访时才知道,惠凡其实是山西太原人,做了《雄鸡唱晓》后,才开始学的北京话——按她的话说就是接受了节目对“北京大爷和北京小妞儿”的角色配置。话说这“小妞儿”可不简单,虽说已是播音主持科班毕业,但对于北京话的学习还是非常之认真的,比如她向梁叔借了一本《北京土语词典》(现已绝版,估计只有梁叔这样的人物有),每天看,遇到不会的北京土话就查,就记。如此这般,惠凡炼就了一身“你听她说话肯定拍大腿說她祖上三代一定都是老北京”的绝活儿。很多北京土话,她比胡同长大的北京孩子说得还溜儿,比如“晚么晌儿了”,您知道什么意思么?
惠凡苦练北京话,一个是为了不在北京听众的耳朵里露怯,另一个是为了适应《雄鸡唱晓》越来越浓重的京腔京韵的节目特色。做节目4年,无论是做记者还是做主持,惠凡都收获多多,除了学会地道的北京话,我们来一起探探还有什么?
1.起早儿
起早儿算什么收获啊?起早儿难受死了好么?其实,电台早间节目主持人的辛苦程度真的超乎你想象,他们不仅晚上不能有太多活动(一般朋友们的吃饭聚会统统安排在晚上啊,可这些家伙却要保证11点前睡眠),而且早上起来必须迅速调整状态,满鸡血复活!
惠凡也不例外。
惠凡晚10点到早6点的作息:睡之前10点左右,浏览当天整个体坛发生的事,消化一些比较精彩的评论,为第二天的节目做准备;第二天5点半从床上爬起来,打车来电台,路上更新信息再做总结。
即便如此,惠凡对早起还是充满了感恩:“早间节目虽然会有起床的困难,尤其是冬天的时候,但它也会给你很多其他的好处,比如这一整个白天的时间你都可以自由支配,有一种活的比别人久特别值的感觉,哈哈。”如果你还在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何不像惠凡一样做只早起的鸟,准保有食吃!
2.雄鸡之家
这个家自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家,而是《雄鸡唱晓》这个大家庭。
今年《雄鸡唱晓》一直是体育广播收听率最高的,这不仅要归功于节目确定下来的京味儿风格越来越凸显,还要归功于这个“家”的氛围。京腔京韵,不仅北京的大爷大妈听起来很亲切很舒服,就连很多海外的留学生都是忠实fans,一大早不是CNN而是《雄鸡唱晓》,这劲头儿和过年爱看春晚是一样的,就是要从乡音追忆故土。
在惠凡眼中,《雄鸡唱晓》这个节目,无论是梁叔还是听众朋友们,也早已是她的“家里人儿”,大家一起陪伴着,聊着天,就一起过了这么多年。“我的家不在北京,特别感恩的是听众聚合起来给了我一个异乡的家的感觉,让我觉得特别温暖、满足。”惠凡说。
3.培养体育感
不同于很多体育大学毕业的体育广播的记者主持人,惠凡在主持《雄鸡唱晓》前真可算是个体育后进生——“大学时跑800米都困难”“完全没有运动天赋”,她这样评价自己。
惠凡这个运动菜鸟被梁言这个资深体育人捡到是幸运的,然而还有更幸运的——为了培养梁叔儿一直强调的“体育感”,惠凡真正走上了成为“练家子”的道路。话说何谓“体育感”?体育感是其他书面知识不能替代的,也可以说是一种“体育参与感”。说玄乎点,就是主持人在话筒前大聊各种赛事时听众能感觉到的ta的隔空气场!那么,如何培养体育感呢?再没有比从事一项体育运动更能增加体育感的。
惠凡当时选择了参加马拉松比赛。很多报名参加马拉松的跑友都是形成了每天跑步的习惯,一点点地增加距离,慢慢积蓄力量再跑半程或全程马拉松。而惠凡则不太一样,她一上来并没有跑步,而是从核心开始做训练准备,她说:“其实练核心是一种很科学的运动态度。当核心力量增长后,你才能有一个很好的身体素质去应对各项运动。”惠凡坦言,自己之所以这样小心翼翼,是因为意识到自己天赋不足。她生怕因为一个细微的环节做不好,前面的努力前功尽弃,所以一直不敢放松。到最后,跑步的时候,她每一次的呼吸都调整得很精确——状态好的时候是三步一呼一吸,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到最后累的时候变为两步一呼一吸,再累的时候就基本用嘴吸气和呼气了。
惠凡:完赛的兴奋感远远大于疲惫
训练的过程中的那种疲劳,因为加量,你会觉得很难去坚持,这是对任何人都一样的,即便是那些非常有天赋的人。所以当时我就是坚持给自己一个挑战,去完成一个别人看来我没法完成的事儿。多亏当时特别规律和科学的的训练,我逐渐适应了那种咬着牙累的节奏。
我跑步有个习惯,特别不喜欢跑圈,跑圈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特别枯燥压力大的事,我没有办法坚持。我最喜欢前面一片坦途,迷路了不知去向也没关系,那种不知道终点在哪儿的感觉,会让人很放松。
在前期训练时,我最多跑过18公里,所以在比赛时,到了18公里就到了疲劳的高峰(其实最好的情况是,预计要跑半程,之前训练的时候最好跑个25公里,这样打出1公里的富余对身体和心理都是一个安全保障)。我觉得核心力量的训练给我特别大的自信和特别强的能力提升,特别是在后程的时候,步形、呼吸的节奏已经有点乱了,但核心还能够给我源源不断的动力。
最后的4公里,虽然已经很疲惫了,但马拉松的魅力就在于此吧,两边的观众都特别热情,会喊“美女加油啊!”“马上就到终点啦!”有这样一个氛围,你就停不下来。
跑完22公里后,我亢奋到不行,和同跑的同事在终点各种自拍,亢奋到不行。你知道,那种完赛的兴奋感远远大于身体的疲惫,我整个人都欢脱到不行!
4,成为健身达人
如果马拉松让惠凡找到了体育感,那日后的健身就继续增强了这种感觉。马拉松让惠凡尝到了核心训练的甜头,于是待在健身房每周三次的训练自然成了她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惠凡的健身已经不是针对某一项运动了,而是塑形)——壶铃、弹力绳、杠铃、哑铃通通上得。
健身可以帮我们达到力量的增进和平衡。运动改变人的不仅仅是体格和体能,还有内心的认定和归属——在运动中你可以静静地聆听自己的心跳,控制呼吸,抓住那个曾经未知又逐步觉醒的自己。现在,惠凡很享受自己可以掌控肌肉变化的感觉(实际上惠凡妹子很娇小,完全不是大块头肌肉女)。“我开始健身了后整个人的变化很大,这个变化是从体态到精神上的。我觉得对于女生来说,健身真的太重要了,它可以给你整个体态的改善,人都会随之光彩起来,这是你用任何护肤保养品都改变不了的。我在运动当中是绽放的。”惠凡说。
惠凡认为,健身带给人的回馈特别实惠,你做出一分它就会回报你一分,只要有科学的健身方法,就不怕没有成效,所有的努力都不是白费。更让惠凡开心的是,身边很多的朋友受她影响也开始健身了,这里面就包括梁言老师。在惠凡的带动下,梁言老师从以前的没事去健身房伸伸胳膊腿儿到现在更加有规划地进行训练。
谈到健身,惠凡一直把教练挂在嘴边。于是请教练也是健身不得不说的一个环节。很多人认为没有必要花钱请教练,就那么几项自己看着练不就完了。而惠凡认为请教练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个好的教练可以帮助你更快地了解自己的身体,会帮助你建立一个最适合你的运动计划,很多小器械你可能自己不会用,那么在教练的指导下,就会用起来,这样更有效地帮助你建立一些肌肉的连接(很多人因为核心力量没有,所以上肢和下肢是断层的,这直接体现在做很多全身动作的时候,你根本不知道哪里发力)。所以请教练很多时候还是会帮爱健身的朋友少走一些弯路。
不过,惠凡也告诉我,选教练可要擦亮眼睛,在“小熊快跑”这样的健身O2O平台发展下,健身房正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所以朋友们去正规的机构或者经靠谱的朋友推荐才是不错的选择。
5,拥有最佳拍档
惠凡和梁叔儿是最佳拍档一点都不假,这不仅源于他们在健身这件事上属于“一帮一结对子”,彼此互相促进互相成长,而且还源于他们在节目中的默契度。
在工作上,惠凡和梁叔儿的默契全靠时间上的磨合。《雄鸡唱晓》上节目的稿子就是一条条编辑好的硬消息,主持人拿着它上节目,需要自由发挥评论部分以及那些让您发笑的梗。在这个发挥上,主持人是没有剧本的,毕竟他们不是相声演员,没有什么包袱是提前预备好的,也不会演,演出来更不自然,所以您听见的那些碰撞出的一些小火花都是随机的。每次在节目后,惠凡和梁叔儿都会回放录音,把那些稍纵即逝的小火花记录保留下来,分析一下,也定期做个回顾。
和梁言(左)搭档主持《体育新世界——雄鸡唱晓》
链接:惠凡的工作小感悟
第一年进台,做记者的同时又接了《雄鸡唱晓》这档节目,那年我的成长是比较大的。记者在一线跑的时候,其实是像海绵一样快速地吸收一些专业知识,跟运动员的交流也会让你更切身地感受到运动的状态和魅力。
记得是2011年10月,我作为记者经历了进台以来第一场比较大的赛事——环北京自行车赛。当时,职业自行车赛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个挺新鲜的事,我當时采访观众,发现他们其实对于自行车选手和自行车观赛礼仪一点都不了解,就是怀着一股热情给选手们加油。当时冠军是个德国车手叫Tony,到最后就是大家都在疯狂地喊“Tony”,我觉得这就是体育的感染力吧。自行车环法赛上,这些很有名的选手会把他们的水壶扔在赛道上,然后fans就会捡这个水壶留作纪念。当时我们的观众是不懂这些的,但他们也去捡了。其实这也是一种体育文化的传播吧。
体育记者其实是一个很鲜活的角色,体坛很多大事都身临其中,感受着运动员的喜怒哀乐,跟他们可以说一起成长。现在不做记者了,自然有点遗憾——不能天天跟队,有时意味着你要刻意去维护很多关系。所以我们这些对专业要求还比较高的主持人,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看更多评论、听更多专家的分析,然后融汇它们,以弥补不在一线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