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于行 益于久
2015-05-30蔡倩
蔡倩
相信不少企业都碰到过类似问题:明明购买了同樣的设备,结果自家设备仅运行了几年时间就濒临报废,人家的设备还在好好的运转中;又或是自家生产的产品在工艺、精度上都与别家生产的产品有一定差距……若是未能及时找到原因,久而久之,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对企业的效益以及今后的差异化发展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那么,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答案是实行精益化设备管理。所谓精益化设备管理,就是用精益思维、精益方法,追求零故障、零维修和价值流创造,强调对设备寿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精益化管理中的“精”体现在质量上,追求精确、尽善尽美、精益求精;“益”则体现在效益上。
这一管理是以持续的自我改善为特征的,要自我改进就必须转变观念,快速创新和不断创新。只有把精益化设备管理的先进方法引入日常管理的工作程序中,进一步提高认识,完善设备管理组织体系,提高设备管理信息化水平,强化基础数据管理,才能帮助纺织企业实现设备综合效率最大化,降低成本、增加效益,进而提升整个行业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这也是纺织业实施《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工业强基之举。
走向精益
向精益化设备管理要效益
俗话说的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言,设备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财富。设备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是搞好安全环保工作的前提,企业想要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企业的成本,设备管理是关键。充分发挥设备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对企业经营活动至关重要。
那么,精益化设备管理究竟有何妙处?精益化设备管理是以设备状态为基础,运用精益管理的思想,加强缺陷管理,使缺陷可控。实现设备“零缺陷”运行,就要不断优化设备的管、用、养、修、改善等基础管理,形成故障检修、定期检修、状态检修和主动检修融为一体的设备管理方式,建立以点检和故障分析为核心的设备运行预警体系。
简而言之,实行精益化设备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预防设备出现故障,从而为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一家生产企业来说,设备固定资产通常要占到总资产的50%~60%甚至更高,若后期疏忽对设备的有效管理,等到出现故障才维修,长此以往,不仅设备易出现频繁维修、更换问题,更是埋下质量、安全隐患,也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要使设备资产保值增值,须向精益化设备管理寻求方略。
强化风险管理 完善防控体系
要追求设备综合成本最小化、设备综合效率最大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部质量与技术进步处处长王玉琦建议,应倡导全员、全过程的主动维护和预防维护。关于如何做好预防性工作,应从细化规范的维护维修作业指导书体系入手,建立清洁——点检——润滑——保养——检查——维修的闭环设备故障防护体系。她强调:“设备点检是一种预防的、主动的设备检查过程,是设备运行阶段管理的核心。无论是在设备状态管理中,还是在设备技术管理和设备资产管理中,点检制度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开展设备点检制,促进设备的预见性维护,是设备预防故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其次,润滑管理也是预防维护的重要内容,润滑油的使用不及时或不当会造成设备的磨损加重。此外,掌握设备状态监测维修技术和实施设备维修分类管理也极为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设备制造商实行远程维护和专业维修,将是发展趋势。这也是促进企业做好预防维护的关键要素,即设备制造商通过网络对远程设备进行管理、监控诊断、维护指导,解决以往服务工程师必须亲临现场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降低售出设备的维护成本,使企业对设备维护更加及时并符合技术要求。
专业人才需借培训来“孵化”
新技术的集成应用、装备技术水平的提升,对维修和检测技术、对企业的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的技术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备管理技术性很强,本身涉及到各种仪器、气液压、计算机智能控制等专业技术知识,这部分人才既要有经验,也要懂技术,除了靠听、摸、闻、看,有时候还要使用专业的检测仪器来排除分析故障。” 王玉琦表示。
当下,企业重视设备管理队伍建设,选用优秀设备管理人才,并重视人才成长。南通双弘纺织有限公司设备部部长夏春明表示,为了确保员工具备设备管理和维护工作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公司设备部每年对设备维护人员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制定下年度员工培训计划和培训目标,拟定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公司还设置了走出去学习。让设备维修骨干参加全国各类技术研讨会、各种国际纺机展,到同行企业参观交流,吸纳国内外纺纱装备的先进技术和实践知识,了解纺纱装备的新进展、新技术,适应公司发展的需求。”
“任何周密科学的体系,都必须依靠管理意识先进、技术水平过硬的员工支持,构建长效激励机制,才能有效地运行。” 据安徽华茂集团有限公司设备处处长姚文红介绍,公司构建了一套长效激励体制,以提高设备员工素质。“我们在内部实行工程师和技师两个系列职称评聘,根据绩效得分进行职称补贴。通过营造激励氛围、优化创新平台,有效提高了设备人才利用效率,逐步形成了一支以工程技术人才为骨干、青年技术人员为基础、大批技术能手为补充,年龄结构合理、知识层次互补的‘金字塔型的人才结构。”
浙江红剑集团有限公司在设备管理工作者培养上也是下了一番工夫。在设备管理工作者挑选上,红剑集团规定,备用人员一定要经过岗前培训、操练,测试合格者方能上岗。企业还为设备管理者提供专门的报刊以及在线学习系统以供学习,并经常请高校的教授以及巴马格、村田公司有关专家进行培训和现场指导。
夯实基础 有效推行TPM管理
目前,我国装备在科技含量、自动化水平等硬件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缩小,而我国装备利用率、能耗水平、使用成本、维修保养能力等方面的软实力的差距还需加快缩小。迫切需要先进的维修技术,更需要先进的管理模式助力。
“企业应重视5S基础管理,树立‘设备零故障管理的管理理念,之后递进推动TPM管理,努力实现设备管理的‘5零,即零事故、零故障、零缺陷、零库存、零差错。”王玉琦表示。
TPM管理是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为目标,以全系统的预防维修为过程,全体人员参与为基础的设备保养和维修管理体系。TPM不是单纯的提高生产量或减少设备故障的局部利益的活动,是追求生产效率最大化的整体活动,自主管理是实现TPM管理的核心。王玉琦表示,“只有打好了5S这一基础,才能更好地实行TPM管理,实现精益管理的目标,否则会出现轰轰烈烈地开始推行,无声无息地消失,最后否定设备管理新模式的现象。”
据悉,为了帮助企业提高对精益化设备管理的认识及重视程度,推动精益设备管理,中纺联产业部从2013年起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相关活动。“2013年我们举办了培训班,2014年举办了设备管理与技术进步的研讨会并对推行TPM的企业进行了义诊,同年12月对纺织设备管理优秀单位和优秀个人进行表彰、优秀企业代表就设备管理创新实践现场交流等一系列的活动推动了精益TPM管理的应用,有的企业已经取得了成效,说明TPM管理适用于纺织行业的设备管理。” 王玉琦说,“今年四季度将举办第二期培训班,下一步我们还准备开展精益设备管理创新创效等活动。”
成功案例
对照找经验 学习促提升
现如今,成功推行精益化设备管理的纺织企业着实不少,而每家企业也都各有各法。比如南通双弘纺织有限公司通过建立三级保养体系,即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日保)、一级保养(月保)和二级保养(部保),来减少非标准机台数的发生率;浙江美欣达印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设备的巡检做到日常点检、定期点检和精密点检;浙江红剑集团有限公司重视新进设备的信息化、智能化应用,同时建立了能源管理系统和“机联网”系统;淄博大染坊丝绸有限公司根据企业装备复杂、数量多、管理难度大的特点,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设备管理经验,形成了符合企业实际的一套新的设备管理做法;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每年参加各种设备和技术展会收集的有用信息整理到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知识信息库中,以便制定战略实施计划或项目设计时使用;魏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则发挥内部技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优势,抽调组织起来,对较昂贵的进口设备专件分析研究,开展专业化集中配套维修……
值得一提的是,在精益化设备管理方面要略胜一筹的山东聊城华润纺织有限公司,早已实行多家企业刚刚列入计划的“看板管理”; 唐山三友集团兴达化纤有限公司从多个角度和方面狠抓设备管理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体系,可谓细节见真章;安徽华茂集团有限公司则除了在设备改造和维修上对自己提出了更高要求,还一直将节能降耗作为促进企业发展的持久工作。
聊城华润:
设置互动看板打牢安全基础
“公司自2007年开始就借助良好的管理基础,着手探讨TPM的专业化分工、专业保全、品质保全等模块的内容,而随着精益管理的深入,公司形成了‘四必备双监控三线并进的设备精益维护(TPM)自主管理模式。其中,设备四必备即TPM设备条件整备的清扫、点检、润滑与防错,双监控即生产过程监控与质量监控,三线则为目视线、实际线与绩效评价线。”山东聊城华润纺织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王林兴介绍说,“公司对所有工序及附属设施均进行了统一梳理,从设备原理入手,从每个工序找出一个体现其运行状态和运行质量的关键指标进行监控。”
成果是喜人的。通过推进TPM管理,2014年该公司细纱的机械坏车比2010年减少62%;全厂的电故坏车减少56.7%;细纱的生产效率提高了0.4%,运转率提高了1.1%;机配件万锭月消耗减少31.86%。
“公司近4年来持续推进全面、全员、全过程的精益管理,通过聘请专业咨询公司培训、建立系统的精益管理体系。机台承包到保全工,每天早晚各半小时为个人包机时间,早上包机人维修规定项目,下午预防性维修防止中夜班故障;同时公司编制了设备早晚包机检查项目、周包机检查项目、巡回操作检查项目、检查周期等OPL单点培训内容张贴在设备醒目位置,也让运转员工在操作的过程中了解和学习设备的自主保全知识,同时参与自主保全。” 王林兴表示。
与此同时,聊城华润还在各工序设置设备与运转互动看板,“值车工可反馈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而设备人员则可反馈问题的处理情况、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重点关注内容,用看板搭起设备人员与运转员工之间的桥梁,能够使问题、隐患得到及时解决。” 王林兴解释道。
唐山三友:
设备管理从细节着手
为了做好设备管理工作,唐山三友集团兴达化纤有限公司从多个角度和方面狠抓设备管理,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体系。从一般意义上而言,多个方面、多个维度的企业管理工作略显繁杂。而对于唐山三友而言,在一个个细节方面做好设备管理工作,似乎成为了企业的制胜法宝。
“细节工作看似简单,实则又不简单。”公司总经理助理、高级工程师刘勇表示,“公司定期举办的各种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就是个细节例子。企业的网络练兵每半年进行一次,技术比武每一年举行一次。公司还通过网絡学习自由化的优势,创新培训形式,激发职工学习兴趣,进一步加大职工培训力度,实现全员练兵,将职工学习常态化。这种做法可以说是大大提升了全员素质。而且公司还以部门为单位对成绩突出的职工予以经济奖励,考试末位职工工资降级处理,期限为半年。这种奖惩制度也是同设备管理的绩效相挂钩的。”刘勇说。
此外,唐山三友在对高附加值、高消耗备件进行改造的过程中,也花费了不少心思。“比如企业对纺丝机离合器手柄改造,既实现了离合器运行状态下检修的目的,又提高检修安全系数,且一条线可节约备件费用10万元/年。切断刀改进后实现差异性使用,年可增效60万元;对牵伸辊和切断辊腐蚀部位病灶处理、加工再利用,年可增效60万~70万元。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使备件购买费用、年度检修费用大幅降低。” 刘勇说,“通过设备管理, 2014年企业的吨丝检修费用为222元,比2013年同期的288元减少了66元。”
刘勇表示,今年唐山三友将继续严格进行设备管理,善始善终,以达到螺旋上升之目的。
安徽华茂:
抓好设备管理助力节能降耗
实现连续40年盈利增长的安徽华茂集团有限公司,视精益设备管理为纺织企业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的优先选择,也是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实力的坚强支撑。
据该公司设备处处长姚文红介绍,近3年来,公司从安全生产、节能减排、设备技术升级三个大方面共安排了200余项技术改造,以不断提高基础设施的技术水平。“举几个自动化改造的典型例子,比如对F1508细纱机自动落纱进行改造,使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不仅提高了人工落纱的效率,也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又如对国产自络的升级改造,使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兼备松式络筒机的功能,成型好,可提高15%生产率,节能10%以上,有利于减少用工和能源消耗。”
姚文红表示,在设备维修方面,华茂对各主机工序维修模式进行了调整,“该方式是公司相关设备维修人员结合目前装备技术水平及设备运行现状开展多轮技术交流得出来的。主要有两点,一是实行双轨制维修模式,即周期维修与状态维修并存,根据各工序设备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不搞一刀切。二是建立故障性和预防性维护保养制度,根据设备的制造精度和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重要程度采取不同的维修模式,确保在设备满足生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过剩维修造成的不必要的浪费。”
除了在设备改造和维修上对自己提出了更高要求,华茂还一直将节能降耗作为促进企业发展的持久工作。据了解,华茂在创新节能技术管理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如全面推广使用 LED节能灯、大面积应用变频节能技术,以及合同能源管理。“华茂始终坚持以精细化设备管理推进结构调整,设备处和动力分厂发挥引导作用,利用走访、交流、指导等多种形式,深入生产一线积极提供技术支持。生产部门则通过查找节能降耗的薄弱环节,通过强化管理制定节能对策措施,不断降低能耗。” 姚文红说。
精英荟萃技术与管理的完美结合
精益化设备管理的成功离不开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它要求员工不仅掌握操作技能,而且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设备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得到及时的发现和解决。
近年来,纺织企业中涌现出了一批这样的人才。南通双弘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吉宜军根据自身经验创新起草了《设备管理规范》,大力推行TPM全员设备维护制度、保全人员“设备责任承包制”和“赛马制”,使设备维护人员素质不断提高;福建众和股份有限公司动力部经理叶照生除了亲自从零开始起草并制定一系列设备管理制度,还亲自负责编制、制定各种考试制度。在此期间,他们还不断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更新。此外还有岜山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吕迎智,安徽华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孟春,石家庄常山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立峰,魏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设备管理处处长张海忠,福建三宏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苏荣钦,山东天鼎丰非织造布有限公司厂长兼设备部经理汪全胜,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管理部设备副主任工程师朱惠铭,新疆富丽达公司自控设备部主任刘立宏……他们既是优秀的管理者,也是技术创新的践行者。
南通双弘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吉宜军:
把好产品质量关最重要
南通双弘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吉宜军表示,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好产品的质量关。要提升产品质量,必不可少的就是要进行科技创新,实现设备信息化管理,使设备高效率运行,满足生产需要,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点吉宜军深信不疑。
另外,由于大环境所致,吉宜军发现目前公司的人员素质已经不能与现有先进装备水平相适应,员工中大龄人员比例在不断增加,而年轻人又不愿意进纺织厂。因此,加强员工培训、发挥员工潜能与装备效率已显得格外重要。
为此,有着十多年设备管理工作经验的他,根据公司特色,起草并形成了一套高效、科学的《设备管理规范》,大力推行TPM全员设备维护制度、保全人员“设备责任承包制”和“赛马制”。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行保全工“赛马制”10多年来,每年吉宜军都亲自组织培训并参加出题,对设备维护人员进行理论和实践“赛马考试”,用实习机台进行帮教,使设备维护人员素质不断提高。“该制度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目前公司已培养由江苏省人社厅颁证的设备维护高级技师、技师100多名,满足了企业发展的要求。”他说。
除此之外,在技术创新方面,吉宜军积极倡导走科技兴企,大投入跨越式发展之路。他主持承担了“高支精梳紧密纺生产线”等10多项省、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应用新型纺纱器材,大幅提高了装备自动化程度和纱线质量水平,提高了生产效率,企业先后获得各类专项资金1000多万元。
岜山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吕迎智:
精益化管理带动企业腾飞
岜山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吕迎智在引进设备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强化消化吸收与科技创新,将发明专利应用于工程技术和生产的组织实施中,既提高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又完善了核心技术,创造了巨大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参与研发的“喷水织机废水回用集成技术” 被列入工信部、水利部、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2014年第9号公告《国家鼓励的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目录(第一批)》。喷水织机废水回用率达75%,年节水量320万立方米,每年减排COD达640吨,节约水费1120万元。
长丝织造企业以喷水和喷气织机为主,一方面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水和蒸汽,另一方面还会产生废水排放的问题。因此,对于长丝织造企业来说,攻克织机废水处理回用技术,建立废水处理循环利用系统既是在国家节能减排背景下需要承担的一份社会责任,更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面对的一项重大挑战。
岜山集团早在1998年喷水织机项目投产时,就组成专题小组专攻喷水织机废水利用问题。经过多次的试验、改进、完善,公司终于在2001年研制成功了喷水织机废水回用技术,并于2003年获得了国家实用型新型专利。 “目前,公司又在攻克喷水织机废水零排放技术。”吕迎智说,“这项技术成熟后,可使喷水织机行业节水达到新的技术水平,为长丝织造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
岜山织造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先进的装备,另一方面还要得益于精益设备管理。这与吕迎智在集团内引入精益设备管理,推行TPM的管理模式,在设备管理、点检管理方面做出大量的科学实践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福建众和股份有限公司动力部经理叶照生:
勇担世界一流设备安装任务
福建众和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福建莆田华纶福利印染有限公司,实际上是一个印染作坊,后来公司领导决定大力发展印染业务,于是购置了一批先进设备,福建众和股份有限公司动力部经理叶照生就是那个时候来到公司的。当时硬件设施虽然已经基本满足生产需求了,但是没有与之相匹配的软件系统,叶照生利用自身经验,在管理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为公司于2006年在深圳成功上市奠定了基礎。
叶照生除了亲自从零开始起草并制定一系列设备管理制度,还亲自负责编制、制定设备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员工绩效考核制度、技术员工技术等级考试制度。在此期间,他还不断地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更新。
众所周知,企业要想生产出一流产品,生产机器一定要有保障。对众和来说,生产设备一定要先行于生产一步,于是企业不断购入世界一流设备,如奥斯托夫烧毛机、日本京都退煮漂联合机等设备。安装任务则交给了动力部人员负责。
这项任务难度系数十分高。当时的动力部,人员和技术水平都十分有限,不过叶照生并未退缩,他结合自己从日本工厂学到的管理知识和公司的实际情况,首先利用员工休息时间对其进行技术培训,考试后定级与工资挂勾。在他的带领下,动力部成功完成了安装这些设备的任务。
“后来,我又与动力部人员一同对现有设备进行了改造更新,如两条丝光机、三条染色线和一台预缩机。改造后效果非常好,企业能生产的产品增加了多个品种。”叶照生表示。
他在工作期间不断参加继续教育和各种学习,最近几年,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叶照生利用自己发明的节能设备对生产排出的废水和废热气进行回收再利用,为企业节省成本近百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