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乐园”里的红领巾
2015-05-30陈亚男
陈亚男
作为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1928年创办的学校,上海市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注定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和期望。
传承陈先生的“活教育”思想,学校践行“建设童心学校、追求儿童幸福”的教育信念,聚焦张扬儿童生命的“活”课堂,创设感悟生命美好的“活”活动和“活”课程。
发展陈先生的“五指活动”理论,学校创新“新五指”活动课程,立足国内外校本课程研究背景,重构当代儿童实际发展需求的课程,让儿童拥有“美丽的心灵、明亮的眼睛、灿烂的笑脸、自觉的头脑”。
回应陈先生的“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要求,学校发挥少先队组织的育人功能,引导队员认识社会、改变社会、服务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少先队的组织作用不可小觑。九十年代,学校的“自主教育”整体改革就发端于少先队的争乘“2000次”儿童列车活动;世纪之交,学校在课改中引入少先队争章机制,大大加快了学校课改的步伐。而今,面对社会种种变革,学校少先队更是将“转型期,队活动的创新实践研究”作为研究课题,在课改中找到重要的位置,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在“活教育”思想的滋养下,在“童心文化”的引领下,在丰富而创新的少先队活动中,“童心乐园”里的红领巾们幸福地享受着生命的成长。
一、童心团结
——组织建设中,团员队员“手拉手”
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活教育十七条原则之一:儿童教儿童的教学原则,由此诞生的“小先生制”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学校坚持将“小先生制”的做法用在少先队工作实践中。共青团员与少先队员手拉手,少先队员与儿童团员手拉手。成功实践表明,“大带小”的混龄活动,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团员、队员的自主意识、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快乐的组织载起童心
如果说,快乐是民主的目标,那民主就是生产快乐、发展快乐的土壤。在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少先队民主把队员们带进了一个快乐的世界。全校少先队员齐行动,从中队里推选优秀队员参与校级PK,大队部组织候选人开展快乐的自主拓展活动,并从中推选出优秀队员参与区级PK;在每年一度的少代会上,代表们倾听着合唱班队员的优美歌声,参与着队歌的表演,以愉悦的心情自主召开少代会,用“豆豆选头头”的方式民主选举产生新一届大队委员会委员,邀请校领导对“豆豆巡访团”的民主提案进行现场回应,在“红领巾会客厅”中,孩子们把校外辅导员和校领导请来做客,畅谈孩子们关心的热点问题;而在中队每天的“小不点说新闻”时刻,孩子们又针对新闻时事发表自己的观点……队员在民主建设、民主管理中真正享受着自主的快乐。
团队的合力捧起童心
少先队集体是靠丰富、温暖的情感联系团结起来的。只有孩子们在自己的组织里当家作主,组织育人的功效才能更好实现。学校少先队举行“红绿领巾”结对仪式,哥哥姐姐们亲手为弟弟妹妹们佩戴上校徽,为他们上团课,和他们一同参加小红星入团仪式,为他们戴上心爱的绿领巾;通过红领巾义卖活动筹集资金成立“童心基金”,并现场连线将基金捐给贫苦灾区的小伙伴;挂牌成立“火车头队长学校”,大队干部自主筹划、组织整个活动,邀请团员教师以“团”带“队”,前往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参观;全校行动,为突遇车祸、伤情严重的小伙伴募捐,折干纸鹤和幸运星为她祈福,撑起生命的蓝天……学校少先队已经成为了全体队员“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多元的阵地连起童心
学校浓郁的少先队氛围和校园文化有机地融为一体从一进校门最醒目的少先队橱窗、“雏鹰练翅”评比栏到春花楼大厅的“童心问号墙”和学生作品展示园地,从秋实楼大厅的才艺展示大舞台到各温馨中队的宣传阵地,环境的布置彰显了少先队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如今,少先队工作已经实现信息化,学校网页中的少先队专属页面及时发布着少先队的各种活动信息。小记者队伍也活跃在校园里,第一时间将活动稿件在雏鹰之声广播站、校报中发布,并及时向学校网站、中国少年雏鹰网、闸北报、新民晚报、中国儿童报等发布。学校以“一团、二苑、三社”为载体,在各年段都开设了受队员喜爱的红领巾社团活动,内容涉及文化学习、科技活动、文学艺术、体育健身四大类34个活动项目。蓬勃的少先队活动阵地里,队员们依据兴趣聚在一起,释放着生命的活力。
二、童心有梦
——精彩活动中,红领巾与中国梦“心连心”
“童心学校”,在生命层面,强调儿童的身心健康的整合;在心理层面,强调智育与情感教育的整合;在精神层面,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整合,从而使童心得到健康成长在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精彩的活动是促进童心健康成长的极佳路径。共同的活动成为少先队组织的粘合剂,也将红领巾的童心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紧相连。
童心在星星火炬的旗帜下洗礼
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是少先队的常规工作之一。传统的升旗仪式模式使队员参与的兴趣与日递减,学校根据队员身心发展的特点,尝试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升旗仪式来达到教育的目的。从每周一个主题的中队轮流展示到全校社团风采展示,从“四好少年”的亮相到才艺达人秀,小小的升旗台已成为学校的文明辐射台、亮点展示台、情操陶冶台,使传统的升旗仪式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让队员收获了无限的精彩,也使他们从简短而庄严的升旗仪式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多方面的熏陶和教育。少先队礼仪教育也是对少先队员进行基本道德规范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学校通过开展“五比五赛”,即整队报告、佩戴领巾、敬队礼、唱队歌、呼号,让队员们在星星火炬的旗帜下接受一次又一次的思想洗礼。
童心在时代主题的活动中梦想
学校丰富与发展着具有时代特色的少先队主题活动,引导队员树立正确的理想和志向。例如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开展“百年辛亥聚力前行”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观看一部辛亥革命电影等“三个一”活动让队员了解了辛亥革命的过程及历史意义,通过“百名少年书法展”等“四个百”行动让队员们用绘画、书法、文字、小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和报国志。又如围绕建党纪念日,开展“沐浴党恩我成长”主题教育活动,组织了“从小学身边先锋”、“我把幸福告诉你”、“穿越红色时空”等一系列活动,表达着“红领巾心向党”的决心。再如“走遍闸北·苏河湾”的爱家乡教育主题活动 拍摄一张照片,讲述苏河湾传奇与光荣,设计一条线路,感悟苏河湾历史与未来;编唱一首歌谣,吟诵苏河湾美丽与梦想;创意一次行动,传递苏河湾亲情与温暖。学校少先队还开展了“最美丽的少年梦”追梦系列行动,队员亲手制作追梦风车,抒发对自己、对学校、对家庭、对少先队组织、对国家和民族的梦想。
童心在社会实践的大课堂里成长
学校少先队把教育的手臂向社会延伸,构建新型开放的少先队活动阵地。例如在学校大门不远处就是公交车站,学校少先队有效利用这一社会资源带领队员“走出去”,从世博会期间的红领巾志愿服务队到如今的红领巾服务社,队员们定期在此开展活动,进行公益宣传和义务劳动等。2010年,“happy牛”小队被评为上海市自动化小队,2011年,“金兔”小队荣获上海市优秀世博志愿者服务队称号,如今的接力棒又传到了三(1)中队“七色光”小队手中。学校还把社会机构请进来,在校园成立了“小公民争议调解中心”,让队员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培养队员具有公正的理念、独立的人格、超然的境界和强烈的社会良知。例如2012年4月的某一天,调解中心收到了一份“申请调解书”,对放学后在操场上打篮球被执勤的队员请回家引起争执的事情提出申辩。调解中心为此召开了庭审会议,在开庭的过程中,无论是首席调解员还是书记员都能秉公执法,陪审团成员更是根据现场双方的表现,投出了公正的一票,给双方当事人制作了调解建议书。
三、童心飞翔
——创新课程中,少先队和课改“齐步走”
2011年,学校提出了“新五指”课程的发展思路,确定了“公民与礼仪”、“学科与探究”、“健康与生活”、“艺术与人生”、“科技与创新”五个课程板块,努力实现学科和生活的融通。2013年,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少先队活动课程试点校: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少先队发展提供了新时空,构筑了新平台,少先队回应新课改的最佳选择是与新课改同行,努力推进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一学校在整合、分析了原有少先队工作经验及资源的基础上,开始探索和尝试具有学校办学特色的“童心飞翔”少先队活动课程。
少先队活动课程在“快乐活动日”中“借力”
学校将少先队活动的推进与课程改革紧密相连,把少先队活动融入拓展型、探究型课程领域。学校的“新五指”课程也充分发挥少先队的独特作用,实现少先队与学校教育教学体系无缝衔接。“新五指”课程中,拓展型和探究型课程的部分内容采用“快乐活动日”的形式进行设计和实施,部分少先队活动就以课程形式落实于其中。“快乐活动日”为每周二下午(四课时),有机统整为包含着儿童游戏、活动、实践、体验的“童趣时刻”与“童悟时间”。其中,“童悟时间”为班队活动,“童趣时间”由公民礼仪教育、红领巾社团、学科拓展、艺术人文、健康与生活交替进行。这些活动内容联接成一个整体,直接指向于学校的育人目标。例如公民与礼仪板块中“看、听、记、讲、评新闻”课程就是广泛运用社会资源,开展价值观培养的系列活动之一。学校还对“健康与生活”板块中的春秋游活动进行了大胆改革,辅导员在听取了队员意见的基础上选择活动内容、活动地点,设计活动方案,活动策略有主题式、混龄式、家校协同式、任务驱动式,活动内容更是五花八门。
少先队活动课程在“落实根本任务”上“着力”
依据《纲要》中少先队活动课的主要内容包含组织意识、政治启蒙、信仰萌芽、成长取向四个方面内容,学校将少先队活动课的研究主题确立为“少先队队课”,教材定为“队章”。通过教研,将队章课程落实到不同的层面。少先队活动课程,在内容上实现组织教育、道德教育、综合素质等方面有机融合,手段和方法上围绕主题采用调查、走访、演练、讨论、辩论、游戏、表演、资料检索等多种学习方法和手段,资源开发上整合校内外环境资源、社区资源、人文资源等,体现整体性;各年级在完成基本任务的基础上,将市、区、校少先队组织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贯穿其中,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特色活动,体现生成性:活动课内容主要包括主题活动、常规活动、奖章活动、特色活动四大板块,纵向围绕同一主题,目标设定层层深入,横向根据队员成长、发展规律,体现由“情感道德体验”到“素质内化生成”的动态、持续的过程。
少先队活动课程在“岗位锻炼”中“用力”
学校在少先队活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重点展开了“岗位锻炼”课程的研究与实践,系统地提出了“自我服务”、“为集体服务”、“为社区服务”到“成为一名小小志愿者”的分年级活动目标和要求,培养队员的公民意识与责任感。
四、童心联动
——培训教研中,辅导员和队员“肩并肩”
每学年伊始,校长都会郑重地为全体中队辅导员颁发聘书,增强辅导员价值感和使命感。学校编制了《“十二五”辅导员培训学员成长记录册》,搭建各类培训平台,鼓励不同起点辅导员的综合发展,更是用少先队科研表激发少先队工作创造力、提升辅导员理论联系实际水平,保证少先队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教研训一体化的培训中,少先队辅导员和队员们一起成长。
少先队科研“三个确保”
少先队科研在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已经成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并力争做到“三个确保”。首先是“少先队科研人员组织到位”。学校不断加大少先队辅导员科研能力的培训和培养力度,先后邀请了上海市特级校长洪雨露、少先队专家陈宝龄、区教科研室主任、德育室主任、少先队教研员等来校为辅导员做专题培训,将最新的少先队工作思想传递给学校的少先队辅导员。其次,“确保少先队科研课题研究到位”。学校少先队曾先后确立了“争当‘四好少年活动案例研究”、“转型期,队活动的创新实践研究”等课题,成立了由大队辅导员任组长、骨干教师任组员的少先队课题研究小组,开展各个层面的研究。第三,“确保少先队科研成果运用到位”。学校重视课题成果的转化工作,通过以课题的研究来进一步推动少先队各项工作。近年来,学校少先队先后获得上海市红旗大队、闸北区五星大队称号,鼓号队被授予区级五星鼓号队称号,少先队“童心世博馆”主题系列活动获2009上海市教育系统校园文化优秀项目,大队辅导员被授予上海市优秀辅导员称号等。
少先队辅导员的“三种能力”
学校为确保少先队活动课“一课时”的落实,围绕“如何上好少先队活动课”这一命题,通过培训,提升辅导员的三种能力。第一,活用教材的能力。如研读队章,学校建立了两周一次的辅导员大教研活动时间,每次为二节课,用于全体辅导员听课评课活动,设立专项经费2万元用于课程研发奖励,确保研究的深入进行。第二,感知队员的能力。学校组织中队辅导员就如何提升自己对队员的感知力进行了头脑风暴讨论,有的辅导员建议通过建立“心情晴雨表”及时感知队员的心情,以便作出个别化的辅导,有的辅导员提出通过一月一次小调研,建立与队员的联系,发现队员的需求;有的辅导员在中队建立“我为辅导员献计献策”信箱,建立每周谈心活动,倾听队员心声。第三,自我学习的能力。学校除了通过教研主阵地让辅导员学习分享之外,还积极培育教师自由组合的异学科小组,鼓励教师们能汲取不同学科教学方法之长,取长补短,提升自身对教学的组织策划能力。除了学习之外,学校定期开展校级辅导员素养大赛,如讲故事、小制作、小实验、唱歌、演奏、朗诵等,唤醒辅导员自培意识,在实干中增加才能。
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这所老校正在焕发出新的光彩。在校长徐静看来,正是得益于经营“童心学校”的实践和探索。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把美丽的“童心之梦”交给了“童心乐园”的孩子们。在她的发展思路引领下,老师和孩子们惊喜地体会着这所老校一年一个台阶的变化,童心伴着梦想欢愉着,飞向更远更美的地方。
校长的话
面对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学校教育正在进行着一场自我变革,儿童权利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儿童幸福正成为学校发展的价值追求在我校,上到校长、下到教师都在积极的寻求着这种变革。这种变革,不仅仅是从理念层面,更多的是从实践层面加以推进,而少先队组织是构成我校生命活力的重要基因,理应发挥其在学校变革中的重要作用。
我校由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创办,他的“活”教育思想至今对我校的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我校思想与精神上的宝贵财富我校正是汲取了陈老思想的精髓,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以及构建符合我校育人目标的校本课程过程中不断传承、实践、创新陈老的“活”教育思想,试图构建起整合的、系统的、与生活紧密相连的、不断生成的、多元的、学生喜爱的“活”的课程。这是一项长期需要坚持的系统工程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少先队组织在我校课改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活动是发挥队组织的重要载体,活力是检验队组织张力的重要因素,重新审视当下的儿童,了解当今儿童的时代特征,是教育实现有效性的前提,在政府大力倡导减负增效的今天,我们要努力改变学生被活动,被发展的现状,更多的从预设走向生成,引导我们的孩子走向大自然、大社会,从而认识社会、改变社会、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与此同时,学校少先队工作要更多地走进儿童,发现儿童,鼓励孩子对话,参与到学校民主管理与课程建设中来,因为学生就是一种课程资源。
上海市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校长徐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