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墉书法阮元款识合璧之砚

2015-05-30李哲伟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阮元常德刘墉

李哲伟

记得那还是十多年前,我到青岛出差,按照多年养成的习惯,工作之余,总要逛一逛当地的邮票、古玩市场。当时的青岛与其他地方一样,文化市场尚不是很发达,不像现在各大中城市都建有正规且装修豪华的古玩城之类。经多方打听,才知道昌乐路文化市场有很多古玩、艺术品。俗话说:人各有好。女人们爱逛服装店,而像我这样的男人逛文化市场简直就不知道疲倦。当我逛到207室走进去一看,除了展示有家具、字画、瓷器及其它杂件外,几方不同规格形制的石砚映入我眼帘,正是我心仪寻找的爱物。其中一方有阮元边款、刘墉书法铭纹的古砚,令我心跳加速,直觉告诉我这是一方中规中矩的刷丝罗纹歙砚。用放大镜观察,款识铭纹与砚溶为一起,包浆一致,属于老刻。我尽量掩饰自己的冲动,坐下慢慢与老板交谈起来,得知他是前不久在一位藏家手里买到的,还有一方杨嗣昌款、孙星衍后刻铭纹的端砚,一共花了五万元。他特别强调前两年他就盯上了这两方砚,人家就是不肯出让。这次若不是这位藏家急于购房这样的价格根本不可能拿到。当然我不会听他讲故事。为了验证其言的可信程度,同时对他描述的杨嗣昌砚也急于想有所了解,因杨嗣昌为明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地位显赫,权倾朝野,系我家乡常德人。尤其是其祖父杨时芳,民间俗称杨阁老,其父杨鹤,祖孙三代奏请皇上改扩建常德府城,捐资在今常德德山孤峰岭修建宝塔及八方楼,为民间广为流传的名士,历史有功之臣。便装出大老板的派头,说两方砚都想要,让其陪我到他家里看看。果不其然是一方原配紫檀天地盖端砚,包浆厚重,铭纹精湛,石质一流。他问我怎么样。我心里暗自估量,此人的话虽不能全信,但也绝非完全瞎编,只是苦于囊中羞涩,便对他说:东西是老的,但款与铭纹不好说,你开价十万,风险太大,也不太地道。他说两方砚最低不少于八万。我要他单独报价,他说清砚三万,明砚五万,价格再不能少。俩人磨了半天,毫无松动迹象,我只好对他说考虑考虑,便起身告辞。

回到宾馆,二方砚的图像一直在我脑子里晃来晃去,晚上也翻来覆去睡不着,想来想去好东西可遇不可求,今天碰上了是我的缘分,不能错失机会,说不定明天就有识货之主捷足先登,我卡上仅有2万多元,看能不能先把店里那方阮元款砚搬动。

第二天我醒来很早,因为心里一直有一种牵挂。我到达文化市场时店门尚未打开,便一直在那里焦急地等待。当在外面老远见到店老板的身影时,又不能正面迎上去,因为我明白此时心态很重要,不能让老板察觉到我志在必得的心理,否则价格是下不来的。稍等了一会我往里面走,老远瞅见东西还放在原处,便故作姿态地跟老板打招呼,上午没什么事情干,再过来瞧瞧。此时的老板比昨天还要热情,我估计有戏,便故意不急,与他闲聊,等待他开口。不出所料老板开始把话题往砚上引,他说真正聪明的人买东西,特别是古玩艺术品,不怕买得贵,只怕买不对。我的价钱高是高了一点,但奇货可居啊!我感觉到此人很精明,便诚恳地告诉他,我专门收藏砚台,可以说是嗜砚如痴。但本人只是一个一般国家干部,收入有限,带来的卡上只有2万来元,还要留下返城的路费,能否先成交此方阮元款砚,等筹足了钱再来买另一方。说来说去老板心动了,告诉我前不久有人已经出价2万元他不卖,今天我们就交个朋友19000元卖给你,希望咱们常来常往,互相关照。我知道老板绝对不会作赔本买卖,但此时再啰嗦就让人看扁了,便欣然成交。

此方有“芸台抚军原题,石庵刘墉并书”铭文的古砚,长20厘米,宽12.5厘米,高4厘米。是一方中规中矩、古穆庄重、具有文苑风范的刷丝罗纹精品歙砚。阳雕边框内砚堂和砚池融为一体,砚面上部深凿成一内敛椭圆形砚池,细微隆起的池口边沿线,给人感觉似有非有,体现了砚雕匠人的高超技艺。砚堂明显凹陷,乃长期使用自然形成。虽有深入肌里的墨绣掩盖,但堂内一条条刷丝罗纹仍清晰可见。砚侧铭款为:“道光二十四年八月二日阮元藏”,砚背铭文为:“挹寒原,灌良田,大丰年。芸台抚军原题,石庵刘墉并书。”

从该砚款识铭文来看,涉及到两位清代的历史名人: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江苏扬州仪征人,乾隆进士,入翰林院,为乾隆嘉庆道光名臣,有“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之美誉。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政学、天算、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有着非常高的造诣,撰有《揅经室集》《十三经校刊记》《经籍篆沽》等巨著,被尊为一代文宗。刘墉更是一位家喻户晓的清廉宰相,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1719-1804),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清乾隆嘉庆二朝重臣,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峭直敢谏闻名于世,其书法味厚神藏,有廊庙气度,是清朝最有名的帖学大家。砚背铭文即出于他的手笔,其特色圆浑软滑,若团团棉花,点画洁净讲究,粗重与纤细交织相融,骨络分明,刚毅遒劲,此砚铭文可窥一斑。

据历史记载:阮元做官,一身正气,忠于职守;做文严谨,推名古训,实事求是;做人尊礼崇德,宽厚仁义,行端品高。刘墉更是体恤民生,关爱百姓,疾恶如仇,刚直不阿,“颇以清廉持躬,名播海内,妇人女子无不服其品谊,至以包孝肃比之”,是出了名的大清官。阮元在1789年二十五岁时中进士,入翰林。此时此刻刘墉早已是朝中重臣。以刘墉的权势、品德和书画“四大家”之一的名望,当然是后辈阮元仰慕的对象,这样一副有关民生的“挹寒源,灌农田,大丰年”词句,阮元请刘墉书之,完全在情理之中。

刘墉除了书法在历史上地位,也是有名的藏砚大家,与同时代的纪晓岚经常在一起鉴赏砚,相互赠送写诗唱和。阮元更好藏砚,并以“九十九砚斋”名其室。共同的爱好情趣会很容易使他们走到一起,此砚侧纪年款为道光二十四年,此时的阮元已八十一岁高龄,年轻时征战沙场,各奔东西,晚年的他思念旧情,把与刘墉曾经的交往,刻之于砚缅怀故人,来追忆逝去的岁月、崇拜的长者。此砚就是他们忘年交的最好佐证。

如此一方有铭文记载刘墉、阮元交往的古砚,读来今人回味无穷,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直面而来的砚之精美,刘墉书法风格的大气恢弘,更让人感受到清史上两位杰出人物的高风亮节,这就是中华砚文化所沉淀的历史文明,在一方古砚上地地道道的展现。

最后还想说明一下,另一方杨嗣昌孙星衍款铭的端砚,其实我更爱。因为于前所述它与家乡常德有着某种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事隔一年多我筹足钱再与其联系他早已易手。现在回想起来,当年如若我能得到此砚,等到耄耋之年,把它捐献给常德博物馆,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

猜你喜欢

阮元常德刘墉
西斋茶廊坐雨
《扶琴》
钢琴组曲印象常德
阮元与焦山的不解之缘
《清溪雅集》
美丽常德
阮元信守“一品清廉”
刘墉 从寒门子弟到“华人之光”
刘墉测字劝降
和珅与阮元的眼镜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