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口福的人生不寡淡
2015-05-30雪小禅
雪小禅
爷爷奶奶已经九十有三,
还吵着要离婚,
似那块历久弥香的臭豆腐,
只觉得生活这样充满了味道。
真实的生活一定是又香又臭的。
朋友刚从欧洲回来,以为她会一脸幸福地讲述欧洲历史,她却痛苦地说,不知道什么是饱,就知道天天饿,也不知道欧洲人民是如何生活了这几百年的?简直生不如死。
也有朋友在澳大利亚生活数年,回来的唯一原因就是吃得不习惯——一日三餐,的确离不开吃。哪有比中国人更会吃的民族?一个鱼香肉丝,要十五种调料,一个大厨一个味道,仅仅因为油温不一样,炒出的菜就差之千里,更不用说那些江湖菜了。
有一个外国朋友,放弃自己在国内培养好的味蕾,执意要娶中国媳妇,吃卤煮火烧和褡链烧饼,围着炭火的火锅吃涮羊肉,一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他每次见我们都用不流利的中文说:中国人真是会生活,过着童话一样的日子。
于是中国餐馆开到世界各地,哪里有中国人,哪里就有中国餐馆。才不和外国人一样,不动烟火,几片粗面包,加点沙拉和黄油就是一顿饭,想想会郁闷得发疯。做了中国人之后,再去外国,只在味蕾这一点上,就有无限的思乡情结。
吃在中国分的流派也异彩纷呈,有人爱川菜的火爆热闹,似刚刚热恋的小情侣;亦有人爱鲁菜的踏实温厚,一步一个脚印;广东菜清淡无味,但足以养人,似慢下来的爱情,一唱三叹,都有自己韵律;徽菜是花间小令,一个人独行;到了东北菜,就会乱做一锅,什么都敢往锅里放,一大盆端上来,豪放得没有道理……最喜欢家常菜,谁能把家常做成最生动的菜肴,那是菜中上品。
而私家菜,是只属于自己的,带着祖传的好——我小时候,有一家人做臭豆腐,祖上流传二百年了,他卖完臭豆腐走后,满街的臭,可是,真是好吃。臭里的香气仿佛有如神赐,我再也没有吃过那么臭那么香的臭豆腐——也就是中国人,能把香和臭统一得这样让人神魂颠倒,一边臭着,不能掩蔽的臭,一边香着,香得绕梁三日。臭豆腐在中国餐饮文化中和谐统一得让人佩服,似一对吵吵闹闹的小夫妻,离不开,可又彼此鸡吵鹅斗着,既甜蜜又苦涩,斗了一辈子,一回头,已经老了,老了,仍然吵——我的爷爷奶奶已经九十有三,还吵着要离婚,我听着要笑,想起那块历久弥香的臭豆腐,只觉得生活这样充满了味道,真实的生活一定是又香又臭的。
一离婚的男子,忽然有一日醉了,扑到桌上哭,却说了一句温暖的话:我忘不了她的烧茄子啊……话虽然俗,可是如此真,他习惯了她培养起来的味蕾和菜的味道。烧茄子,他爱吃,她一次次做。最初的那次,不是咸了就是淡了,或者糖放多了,烧茄子烧好了其实是难的,用油过茄子的时候,油不能太热,炸好的茄子要软而嫩,糖不能放多,多了就腻,少了就寡味,多像婚姻,要的太多总会是贪婪,可是,糖太少了,一定是乏味的。
最寻常的爱情和吃法是一粥一饭之间,她亲自熬了一锅粥,佐以自己做的两个小咸菜,一个是秋后拉秧小黄瓜做成的腌黄瓜,另一个是泡好的小辣椒,微辣,听话而俏皮地躺在盘子里,这样生动。其实最寻常的日子哪里是那些大餐,连慈禧都想念逃往西安时的窝头,最草根最家常的食物能养人一辈子,也许,他到死怀念的只是一碗米粥,粥里有百合,有鲜艳的枣,还有她站在旁边,小心地看着锅,别让汤汁溢出来。
是吗?是吗?他记得的所有,居然是这一碗家常的小米粥?
人生也许就这样寡淡,到最后,落实到一粥一饭间,如此踏实妥贴,丝丝入扣,那所谓的山高水远,其实与自己的生活,差了很多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