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吉宁

2015-05-30江镕

环境 2015年3期
关键词:陈吉宁环保部清华

江镕

“我从他当系主任开始就接触了,觉得他学识比较扎实,考虑问题比较实在,不讲大话空话,有科学家的基本态度”,“我一直很欣赏他”。——曲格平

1月28日,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王尔乘到环境保护部宣布中央决定,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任环保部党组书记,免去周生贤环保部党组书记职务;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任命陈吉宁为环境保护部部长,免去周生贤的环境保护部部长职务。

作为环境领域的权威专家,陈吉宁长期从事环境科学研究,与环保部素有往来。从清华校长到环保部掌门人,陈吉宁此次转型备受关注。

在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看来,学者型官员陈吉宁执掌环保部,将给中国的环保事业带来新的惊喜。“这是国家政府管理现代化、政府官员学术化和专业化的一个体现。”未来,也需要越来越多的学者型官员进入到有关部门担任领导职务,以提高这些部门官员的专业素养。

亲民——年轻校长、力挺学生

和很多在政府部门之间调动的官员不同,在此次任命公布之前,低调的陈吉宁似乎一直都游离在大众视野之外。由于曝光率不高,所以这位新任环境保护部掌门人身上更是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但是在“清华园”,这位“学于斯、教于斯”的学者却是众多师生口中津津乐道的人物。

谈起这位在清华大学学习、任教达34年的校长,通常大家的第一感观就是“年轻”。的确,1964年出生的陈吉宁是1949年后清华最年轻的校长之一,而这一点在部委领导中将更加明显,“十八大”之后,25个部委的新一届掌门人平均年龄60.8岁,其中最年轻的一位也比陈吉宁大七岁。

这位“年轻”的校长会像学生一样骑着自行车在清华园中穿行,有时候他也会一只腿跨在自行车上,一只腿站在地上,跟同样跨在自行车上的老师聊天。学生们和其他老师们似乎都对此司空见惯,大家匆匆驶过,绝少特别关注。这份习以为常产生的自然,这种校园氛围营造的轻松,也让陈吉宁在很多师生心目中留下了低调、亲民的印象。

“别看陈校长现在名气大了,他其实挺低调的,当上校长前,他的知名度还不如清华‘名媛。”清华学生肖伟进校时,陈吉宁还是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环境学院的学生可以选到他讲授的“环境系统建模理论与复杂模型”课程。

而据另一位学生刘文君回忆说,早在16年前,35岁的陈吉宁正是他的系主任,当时刘文君就感受到了陈吉宁的亲民作风;而五年后的一次经历更让他难以忘怀。

2004年,刚刚从国外做完博士后研究返校任教的刘文君突患重病,在医院做了一次大手术。爱人还没来得及回国,身在病榻、举目无亲的他处境艰难。系主任陈吉宁了解情况以后,很快便安排专人到医院照顾,并经常对他嘘寒问暖。“在我最困难的时候,这种关心真是太宝贵了!”十多年后回想起来,刘文君依然感动不已。

陈吉宁的亲和低调也得到了其他学生们的一致认可,陈吉宁站听答辩的照片,曾在网络上广为流传。那是在一次毕业生的论文答辩会上,陈吉宁在答辩会开始约一个半小时后,悄悄从侧门进来,没有打断答辩过程,也没有走到前排就座,而是走到最后一排,站在了同学们中间。有在场学生回忆,那天,陈吉宁“足足站了两个多小时。”

还有那次颇具影响力的捍卫“PX”网络词条科学性事件,那是在2014年7月6日,清华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陈吉宁专门鼓励在网络争议中“挺身而出”的清华学生——“相信你们在捍卫网络词条、追寻中国梦的实践中,体会的不只是真理的可贵,还有责任和担当的重要。我更相信,你们在课堂、在实验室、在各种大赛上,收获的不只是知识、分数和名次,还有创意、创新、创业的创造者精神,这种精神将伴随你们一生。”能在一些关键时刻力挺自己的学生,并对他们的成长予以发自内心的关注,为这位校长的口碑加分不少。

果敢——大刀阔斧、致力改革

尽管低调、亲民的作风受到了校内外的一致认可,但在2012年初,陈吉宁初任清华大学校长时,由于并非院士,在校园内外曾引发不小争议,有人质疑他的学术水平,也有人对他的管理水平心存疑虑,这之后还是一系列强有力的改革举措,让大多数清华师生认可了他的能力。

这位上任时让很多人用观望的姿态“拭目以待”的陈校长,仅用了不到两年时间,趁着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的东风,凭着雷厉风行的果敢作风,以轰动全国的清华“三件大事”让人们对他刮目相看,他推动学校变革力度之大、态度之坚决,给不少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件事是人事制度改革,主要思路就是对于不同的序列采取不同的方案。一直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高校的清华,开始采用类似国际上通行的tenure制,比如一个新应聘到清华的讲师,需要在六年之内评上副教授,这样才能确保一直留在清华,将自己的教职变成终身制。这样的方式对于国外大学来说司空见惯,但目前在国内还并不多见;陈吉宁还试图在清华分出教学序列和研究序列,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你致力于教学,那就不用研究成果来考核,这无疑直指了国内高校多年来的弊端。

第二件事是时下流行的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在将清华的课堂搬上网的过程中,陈吉宁亲自兼任了在线教育领导小组组长。

第三件事是轰动全国的清华教改,三个大文件的出台,和持续了一整年的教育工作讨论会,让上述看过文件的内部人士表示,这是要对清华进行大刀阔斧改革的节奏……

去行政化也是陈校长所致力的工作。在清华,过去每年都会开一个全校机关干部大会,但2014年底,改成了全校机关骨干大会,从干部到骨干,一词之差,前者是身份的象征,后者则转变为对工作水平的认可。

虽然陈吉宁在校长之位上只干了3年,却让许多清华人感觉,学校“经历了本世纪以来,多年未有之变局”。这些改革极大地激发了教师团队的活力与冲劲。特别是对于一些年轻教师来说,新型的人事制度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和相对宽松的环境,有利于优秀教师开展比较深入、开创性较强、难度较大的研究工作;同时,也能给年轻教师带来更大的工作动力,这与清华大学“顶天立地”的总体要求相匹配。大家评价说,改革的方向应该说比较超前,对于每一个教师而言,既是压力,也是动力,而且无论是“新人”还是“老人”,都会涉及到改革的进程中,改变了以往“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陈旧模式,也更让大家觉得公平、公正。

专业——专家官员,任重道远

由于此前并未有在政府部门工作的经历,因此也有台湾媒体用“政治素人”这个词来形容陈吉宁,虽然不免让人感觉好笑,但细品味下还是颇有些道理,而且很形象生动地勾勒出陈吉宁的身份特征。

不过玩笑归玩笑,这位早已位至部级的陈校长、陈部长,在环保领域却绝不是“一张白纸”,相反,他是一位当之无愧的环保专家。对于环境保护部来说,这张面孔也是相当熟悉。作为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前主任的他,与环保部打交道可谓频繁密切、由来已久。而在他诸多的头衔中,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环保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也无不凸显着他的专业权威性。专家型官员的名头,他当之无愧,过硬的知识和项目背景,是陈吉宁接棒环保部的最重要原因。

陈吉宁在清华最后一次面对学生的讲话,曾谈到一本叫做《Outliers》的书。这本书几年前一度十分畅销,在陈吉宁此次的演讲中,多次提及这本书中有关“选择与坚持”重要性的观点。关于选择,可以说在一个新的时间节点、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环保部选择了陈吉宁,陈吉宁也选择了自己新的职业生涯,按照他自己说,每件事情的起步阶段都很重要,而现在无疑就是陈吉宁的重要时刻。

而说到坚持,该书作者Malcolm Gladwell的“10000小时定律”早已风靡世界,大意就是,即使像莫扎特这样的天才也是勤学苦练超过10000小时,才写出了那些传世佳作,而之前只能算是抖机灵。对于陈吉宁来说,同样不缺少坚持,在环境领域,他已经坚持30余年,直到当上校长还坚持带研究生,可以说,早已有着超过10000小时的历练。所以按照Gladwell的说法,这位新任的陈部长,“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不少,内部外部因素全盘具备,还有什么理由不对他大大看好、频频点赞呢?

但摆在陈部长面前的压力和难题也是清清楚楚、实实在在的——他所履新的这个部委,是货真价实的压力部门,尽管2008年才在部委改制时从国家环保总局升格为国家环境保护部,但随着国家层面对生态问题的高度重视、公众对环保问题的密切关注,这一部门工作的重要性、严峻性、紧迫性早已显露无遗。

对于“政治素人”陈吉宁来说,接下来他要面对的包括北京的雾霾,河北的烟囱,内蒙古被排污的沙漠,蔓延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遍及中国的白色污染、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等等等等。即使在世界范围内,这些也都是让人头疼、令人忧心的重大难题。

果不其然,就在陈部长就职履新的第二天,从央视辞职的记者柴静,就推出了她自费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这让外界感觉着实是给新任的陈部长“将了一军”。但面对此事,陈部长也继续显露出自己一贯的举重若轻的风格——“我昨天晚上完整地看了”,“今天上午给她发了短信,我想向她表示感谢。她从一个特殊的角度,从公众和健康的视角,唤起公众对环境的关注,值得我们敬佩。”他也将该纪录片和环保史上有名书籍《寂静的春天》相比,“我想这片子也对唤起公众关心环境健康问题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我特别赞赏这件事。”

所以走出清华园,走入环保部,从“百年树人”到“十年树木”,看似是数字的减少,实则是压力的激增。面对“今天恐怕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的环境的挑战”(陈吉宁语),这位处于万众瞩目下的陈部长、这位被寄予厚望的陈专家,能否大刀阔斧、力挽狂澜, 让我们在未来的时光里,仰望苍穹,俯瞰大地,远眺山川,近观河岳,相信万物有灵、世间有知,定会给我们一个答案。

猜你喜欢

陈吉宁环保部清华
清华十《四时》中一种特殊写法的“中”字
清华简第八册《心是谓中》补说
骑行上清华
陈吉宁强调:充分认识强化督查重要意义 打好蓝天保卫战
陈吉宁:不断加大执法力度 把环保法落到实处
环保部发布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
陈吉宁履新周年:为环保装上“牙齿”
陈吉宁出席河北省环境保护大会 强调要以凤凰涅槃的勇气和追求 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突出短板
清华,北大,我来啦
环保部对《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