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村记
2015-05-30钱开胜
钱开胜
有一首很雅致很久远的古诗:“云高山陡是西延,万岭千溪一段田;欲识鸡鸣犬吠处,绿荫湾里觅村烟。”此处西延即指当今广西桂林北部越城岭山中的资源县,可惜我却难以考究是何人妙笔了。莫如愚在《西延山水源流考》中写道,“环村皆山,万派千溪,西延江水溯其西来注者有十二支流,江口水居第八,源出白石界下。沿江口水可至文垌、官垌、内垌三个村落,内垌隐在最深处,因马姓人居多,自古至今又多称之为马家村。”
戊子中秋,我有幸在马家村住了三天,得以仔细寻访当地山水古韵,感慨良多。若往马家村,需先过文垌,再沿江口水逆流而上,但见沟壑山崖磊磊落落,山峰屏障叠叠重重,两侧绝壁高耸,植被茂盛。到了官垌地界,房屋人烟渐多,地势田园也渐宽阔,远远便见河水自山谷间流出,这里叫赤水凹,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进了山谷口,便是内垌马家村了。读过陶渊明《桃花源记》的人,大都能在臆想或梦中描绘出世外桃园,此处自然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的。但进入内垌马家村便有豁然开朗、村烟缭绕、稻果飘香的感觉,对于临近几十个山村而言,马家村无疑是一块难得的天赐宝地,这里异常平旷,良田三千余亩,菜地果园一千余亩。此时正是满目瓜迭坠架稻浪沉甸,橘橙泛红葡萄透紫时节,农夫们忙得不亦乐乎。
马家村四周山岭,青绿茂密,多松杉楠竹,远眺白马山、雷家山、金竹山、白石界,则矗矗巍巍,雾缭茫茫。山脚道路傍植有桂柳樟柏,农舍院里多是金橘香柚,桃李枣梨。江口河水贯经田垌正中,清新透彻,鱼虾时常跃出水面。平常水流不急,却也汇聚成三四处深潭,深可及人头,每到暑夏,孩童们就活跃在里边戏水玩耍。河面上原有座古旧风雨桥,前两年被洪水推去,如今尚有几座石拱桥横跨东西。河岸最多的是竹,如茅竹、皮竹、水竹、荆竹、苦竹、吊丝竹、箭杆竹、观音竹。河岸河床里野花草也甚繁多,如玉簪、蜀葵、凤仙、蔷薇、秋海棠、金锦香、路边菊、蒲公英、僧帽花。还有些许是人家栽种的花籽散落过来,如美人蕉,无论紫花红花黄花,都丛生了不少,就是河岸边的垌心寺周边,不仅遍生淡雅的僧帽花,美人蕉也时常艳丽地盛开。
佛道寺庙文化,我素存敬意,不敢亵渎。垌心寺是村里善男信女们的精神寄托,虽然没有常年住持的僧人,每天还是有人敬燃香火,三阶寺院即使空荡也是常年洁净。垌心寺原为明万历年间当地马大伦马忠良捐建,历时四百余年,几经劫难,却依然存有大致原貌,实属难得。据《西延轶志》载:清初某日,垌心寺内供奉的雷神风伯雨师三神佛像偶失,村樵登村西白石界,见三神像端立千仞绝顶,乡人遂即地立庙祀,遇旱远近祷雨均应验。而今,寺内供阎罗王神像,联云:座镇方团把艮震,扫邪规正灭妖精,正殿匾云:应显神威。大殿两侧,绘有善恶因果轮回图近百幅,旨在警示世人扬善除恶。
自垌心寺北行里许,便是马家村落繁华地,竟有江南小镇般的模式,丁字形街道,穿错三巷六弄。
街口西北端水口,有双桥庵双虹桥遗址,十多年前,我曾在此见过一副绝妙佳联,现已不复存在。双溪交汇的空地里绿树浓荫,马家学校建在此处,原址是民国福英初级小学,起初学生十余人,到民国十八年有男女学生四十余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学校分立中学和小学,师生已近千余人,如今校园合作一处,仅有小学生二三十人。校园正前方是新建的村委会和敬老院。沿街道而上,两旁是数十户私宅,间杂七八间杂货商铺,两三家药房诊所,一两个棋牌押宝小赌桌,简陋的小桌前,总有男女老幼围得水泄不通。街心空旷处作了临时车站,五六架摩托和一两台客车懒洋洋地等待着出村乘客。街边不时有屠户鱼贩的吆喝声,斜对面的马家剧场,横七竖八地贴满时代标语,剧场两侧篆刻一副趣联:八方帷幕捲百代风云,一曲弦歌抒万民休戚。
剧场正对马家祠堂侧面那块“入孝出悌”横匾,祠堂坐南朝北,上悬金字“马氏宗祠”,是这里最显要建筑,早已被县里定为重点保护文物。该宗祠建于明万历年间,砖木结构,上下二厅。门联云:感新息宏功荫子孙万代,沐季长盛德育名士千秋。檐柱联云:绛帐高悬一杯千秋儒子,扶风远播星罗四海城乡。祠堂内有马氏内垌开基鼻祖德广夫妇塑像,供奉历代马氏先祖牌位。正柱长联云:瓜瓞衍云瓞,看簪祖传家,焜耀金坭来北阙;椒馨原水木,念旗常报国,辉煌铜柱照南天。此为清榜眼进士翰林院编修周学浚题赠联。据传,土改期间,此联匾被人藏于祠堂天花板上,得以幸免于毁。据《马氏家谱》载:马氏家族始于皇帝姬姓,舜赐嬴姓;周王赐赵城,改姓赵,传二十五世至赵奢,奢击秦援韩,战功显赫,又驯服烈马,赵王封其为马服君,子孙以官为姓,改姓马,后世居陕西右扶风茂陵。至宋末,马服君四十五世孙马暨官治邕州及静江府,马暨后人再迁湖南江西等地繁衍生息,内垌马家则由明洪武年间湖南武岗法相寺迁入,已五百余年。其实,内垌还有莫王杨龙等十余姓,多自明代迁入,但都没能修建保存如马氏宗祠般的象征物。
马家祠堂外是一座双檐八角亭,名“贞寿亭”,清光绪辛卯年马宗瑞之女福英修建,亭内上匾刻绘有圣人孔子桃园结义八仙图等,并《贞寿亭序》,亭柱联属书法大师马岱宗手撰,联云:不论节而论贞完身绣阁,祗为女不为妇著美华亭;风来八面世间于此悟沧桑,教化一方乡里至今蒙德泽。
据传,马福英终生恪守闺范,敬奉双亲,宽厚待人,捐建福英小学,收受贫苦子女入学,为乡人敬重,大学士马云峰赠赐该亭为“贞寿亭”,以彰其懿德。其实内垌马家还出过很多有名望的人。如马国照,在烟竹坪永兴寺剃度为僧,法号星亮。清乾隆庚申年间,龙胜芙蓉山寨苗寇千余人抵扰西延烟竹坪及车田一带,星亮率当地百余民众奋起抵抗,将千余强寇一举歼灭,震动朝廷,预授功授官职,星亮竟固辞不就。
祠堂四周残存的多处大院属明清建筑,零零落落,隐隐约约,院内多为三开两进,巷道纵横,有些是青石铺就。巷道的尽头有株千年古樟,三人才能环抱,树干中空,枝桠却依然参天。最早引我去看马家宅院的古色古香,已是很多年前,一个叫芳子的女孩,她自小在河对岸的马家大院长大,自然熟知那些廊柱下雕花石基,门楼厢房上雕龙画凤。她说,整个大院数十间房子,三进九堂,还算完整。最喜爱的是大院里那些窗栏,雕镂细腻华美。
小时候,常与童伴穿梭其间捉迷藏,不时还可从墙洞角落拾到两三枚古铜币,令人回味。那时,芳子常陪我到各处看明清古韻的青砖绿瓦,看绕树荫深的青苔高墙,看檐墙下绘制的灵兽花卉,看楼阁门罩廊柱梁架,看雀檐傍牖兽角飞空,讲那些古宅典故,悲戚传说。有时我们爬上后龙山,沐浴着清凉山风,俯览整个马家院落;有时喜欢在蒙蒙细雨中,看雨滴顺着老院子屋檐如断线珠子,一点点地绽落在天井石窝里;有时我也想画下大院雨幕和炊烟交织的景致,却一直忙碌于工作,总不能挤出所谓的时机。如今回头看看,那些古宅许多已是斑驳破损,唯有断壁残墙的痕迹了。
不久前,遇见一位老太,问那些马家古宅的故事。她道,其实那些旧房子的主人,说是地主富户,大都很勤恳节俭,也很和善,田产房产多是祖辈和自己辛苦积攒来,极不容易。
如今,小洋楼密密麻麻树起来,好多古旧院子都不见了,围墙倒了,木房拆了,琉璃瓦掀在地上碎了,守门的石狮丢了,硬实的青砖被带孔红砖替换了,好多繁茂的古树枯了,就连院子里那棵每年都香馥醉人百年老桂树,到了八月十五也迟迟不开,想来还真得很心酸。面对慈善的老人我也茫然。
再后来,听说老太太十来岁就曾在马家大院做过丫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