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港口起重机疲劳破坏成因分析及修复措施探讨
2015-05-30林俊宁
林俊宁
摘 要:当起重机出现结构变化以及反复载荷,容易因为疲劳而诱发结构裂纹以及裂纹扩展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检测评估,最终会导致结构疲劳破坏,因此发现疲劳破坏需要做好相应成因分析并采取修复措施。
关键词:港口;起重机;疲劳破坏;成因;修复
前言
港口起重机械需要承受循环载荷,设备载荷主要形式就是疲劳载荷,因此容易出现疲劳裂纹,特别是在焊缝区容易出现脆性断裂,从而埋下事故的隐患。为保障设备安全以及正常生产,需要及时分析港口起重机疲劳状况,合理使用设备并进行科学的保养[1]。
1 起重机金属结构件疲劳破坏的成因
1.1 易出现疲劳破坏的部位以及应力集中对疲劳破坏的影响
人字架、臂架、象鼻架、转台以及门腿拐角位置容易出现焊缝开裂,这些部位主要是因为高应力区,遭到交变应力作用,导致承受应力大,容易出现截面变化,使得应力集中,横隔板以及纵筋失去作用[2]。设计层面而言,主要是因为力流的传递不够流畅,结构的组成不够合理,焊缝太多太密,并且焊缝交汇点太多,焊接工艺也不够合理,导致焊缝的质量比较差,工件的母材没有达到设计的要求等等。港口起重机的结构件焊缝往往属于对接焊缝以及角焊缝,研究显示对接焊缝凸出位置是主要的应力集中源,要是焊后没有后续的机械加工,就会导致抗疲劳强度显著下降,使用机械加工技术切除凸出部分之后,疲劳极限往往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改善[3]。
1.2 金属结构母件对疲劳破坏的影响
1.2.1 钢材的抗疲劳性能
钢材在反复荷载的作用之下,即便应力<极限强度,一样有可能会出现破坏,主要表现就是突发性的脆性破坏。一旦材料位于弹塑阶段,反复加载就会导致塑性变形增长,使得钢材变硬变脆,逐渐出现微裂从而导致应力集中的出现,微裂纹扩展以及数量上升,会导致应力集中的问题显著加剧,最终出现断裂破坏现象。
1.2.2 钢材的焊接性能
钢材焊接性能受钢材冷裂倾向、热裂倾向以及焊缝脆化倾向的影响。在碳素钢当中,除了锰之外,其它的六种元素例如硅、碳、磷、硫、氧以及氮一方面会增加钢材热裂倾向以及热脆性,也会导致焊缝以及热影响区冷裂倾向以及冷脆性的增加[4],所以需要严格控制上述元素的含量。
1.2.3 沸腾钢
沸腾钢偏析程度比较严重,偏析特点是表面存在一个含碳较少的纯铁薄层,中间富集大量的碳、硫以及磷等[5]。因为沸腾钢当中含有的有害气体比较多,同时区域偏析的问题比较严重,因此可焊性比较差,在焊接的时候容易出现裂纹,热影响区韧性以及塑性明显下降。除此之外,因为沸腾钢当中的氮,以固溶氮形式而存在,从而导致钢材的冷脆性以及时效敏感性上升,沸腾钢当中的磷的区域偏析往往比较明显,也会降低钢材的冲击韧性,提高钢材的冷脆性。
1.2.4 镇静钢
镇静钢的致密度比较大,偏析程度比较小,非金属夹杂物的含量也比较低,同时镇静钢当中的氮主要是以氮化物形式而存在,所以镇静钢除了含硅过多而会影响塑性略,其它方面的性能均优于沸腾钢[6]。镇静钢的常温冲击韧性比较高,并且时效敏感性以及冷脆性比较低,抗腐蚀的稳定性以及可焊性都要优于沸腾钢。钢结构构件当中的槽口、凹角、孔洞以及截面改变的时候,构件应力的分布不再均匀,在部分位置出现局部的应力高峰,产生的不利影响非常严重,在应力作用之下出现脆性破坏,因此选材的时候需要使用那些内部缺陷比较少的优质钢材。
2 金属结构件焊接分析
2.1 焊接残余应力
焊缝冷却过程当中的纵向收缩和不同冷却条件诱发的应力差别,容易导致焊缝出现残余应力。试验表明焊缝的残余应力主要是拉应力,不过纵向残余应力对于腹板作用主要为压应力。在焊缝的横向残余应力方面,横向残余应力的出现原因主要是焊缝冷却时候的横向收缩,而间接原因则是焊缝纵向收缩,结构件焊好之后不应当立刻投入工作,应当让结构件停放一段时间,从而释放部分焊接残余应力。
2.2 焊接应力形成过程
焊接应力主要是由温度不均匀所引发的,焊接过程当中温度不均匀会出现以下变化。温差大的表现主要是室温条件下的金属,焊接过程当中焊缝温度达到金属熔点,并且焊缝中心温度往往>1000℃,离开热源的位置保持在室温水平,温差往往非常大。在焊缝冷却的过程当中,冷却速度过快会形成马氏体,硬度高、脆性大不过冲击韧性比较差,所以需要尽可能避免,冷却速度太慢会形成奥氏体,塑性高但是强度以及硬度都比较低,会形成粗晶,所以也需要应避免。在200-500℃之间的冷却时间应当适当延长,这段时间是贝氏体的形成阶段,塑性以及冲击韧性都比较理想。
2.3 焊接应力的危害性
残余应力对起重机疲劳强度产生的影响,主要是根据残余应力正负情况,如果属于拉伸残余应力,对构件疲劳寿命以及疲劳强度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不过如果属于压缩残余应力,那么对改善疲劳寿命以及疲劳强度都有显著的好处,比如一些零件胡总和是构件经过热处理、冷变形处理或者是表面强化处理之后,表面会出现残余压应力,从而显著改善零件或者是构件疲劳强度以及疲劳寿命,变幅齿的根部往往就进行喷丸处理。
3 金属结构件修复工艺的确定
金属结构件最为常见的疲劳问题就是焊缝开裂,开裂焊缝在补焊之前,需要将开裂位置的旧焊缝使用砂轮打磨,打磨长度需要长于焊缝开裂位置的长度,使用十倍的放大镜进行观测,从而确定是否存在残余的裂纹,如果发现存在残余裂纹,需要使用砂轮继续进行打磨,确保残余裂纹得到彻底的处理。重要的构件例如臂架,还需要使用探测仪进行探伤,从而保证充分暴露裂纹。补焊的时候避免使用受潮的焊条,在焊前应当预热补焊的位置,焊后则使用热保温措施,温度应当在控制在500℃左右,时间为30min,使用石棉覆盖2h,焊缝温度下降到室温的之后,使用铁锤敲击补焊位置以及附近位置20min。补焊之后结构件应当停放一段时间,也就是避免起重机立即进行货物的装卸,最好停工的时间超过一个星期。开始吊货的时候,避免满负荷装卸,应当先起吊额定荷载的30%左右,运转2h之后再起吊额定荷载的50%左右,最后起吊起重机的额定荷载。则有能够避免焊接残余应力以及应力集中出现,短时间内释放残余应力。如果在同一位置补焊之后再度出现焊缝裂纹,往往是焊缝脆化或者力流不畅,从而使得局部位置的应力过大,或者起吊的货物超载。同时还需要根据两次裂纹的间隔时间进行判断,如果短时间里重复出现裂纹,往往是上次补焊焊缝的质量不够理想,如果间隔时间比较长,则是疲劳裂纹,需要在进行补焊,除了根据上面所属的工艺措施进行补焊,还需要进行适当加强。例如贴新板焊接等,并补焊之后使用超声波仪器进行检查。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港口起重机的结构疲劳破坏可以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要做好焊缝裂纹的修复,另一方面也要定期检查焊缝裂纹,采取红外线探伤\金属粉探伤等技术进行预防性检测,提前做好预防性检查,从而及时发现并予以处理,避免诱发安全事故。
参考文献
[1]潘长松.桥式起重机箱形主梁的疲劳性能[J].起重运输机械,2012,12(10):17-28.
[2]管德清.焊接结构疲劳断裂与寿命预测[M].长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13:123-125.
[3]曾春华,邹十践.疲劳分析方法及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356-358.
[4]疲劳试验测试分析理论与实践[M].张然治译.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412-415.
[5]姚卫星.结构疲劳寿命分析[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324-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