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议结合
2015-05-30费胜兰
费胜兰
【阅读前言】
一篇记叙文,如果只有记叙和描写,没有精当的议论,文章就会平淡无力, 主旨不明。记叙中的议论有助于抒发作者的情感、表现人物的形象、深化文章的主题、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叙议结合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情况:
1.先议后叙。指文章一开头,先就某个人物或事物提出问题,或者发表作者自己的观点和评价,然后引出正文。先发表议论,可以使文章开篇入题,简洁明快。
2.先叙后议。指文章先集中笔墨,对人物或事物进行详细记叙,然后再发表议论。先叙后议的文章,议论是对记叙对象或内容的进一步阐述,是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评价、感情的表达方式。它会起到画龙点睛、卒章见志的作用。
3.夹叙夹议。指文章各段落一边记叙、一边议论,记叙与议论密切结合,贯穿始终。夹叙夹议的文章,议论与记叙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不仅可以增强文章的条理性,而且能使文章逐层深化,增强文章的说理性。
【即学即练】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车辙伸向远方
□薛卫民
车辙这种人类行为留下的痕迹,从前很多,现在却难得看到了。
我爷是个地道的农民。以前他进城都是赶着马车,卖掉菜蔬、粮食、从山里砍回的荆柴等,换回一些庄稼地里不长的日用品,还有数量微小的毛票儿,他就是用那些不断挣来的毛票儿供我父亲读书,并且让他的儿子一直读到国高。
从前乡村里的好农民,光在庄稼地里是把好手还不够,还得会赶车,是好的车把式。那时进城的路,就是耕地和旷野的一部分,因此很容易、很快就会印出车辙来。有了车辙的路,就是熟路;如果再配上轻车,那就是轻车熟路。轻车熟路对车把式来说,那是辛劳之中很惬意的放松,起大早上路的他们,此时完全可以抱着鞭子坐在车耳板子上舒服地打盹儿。马儿拉着车,在有车辙的熟路上,不用车把式驱使吆喝,自己就能恰到好处地拐弯顺直、踢踏前行。
“咯噔——”马车一颠。然后照样前行。
抱着鞭子打盹的我爷,却被这咯噔一颠,弄醒了。醒了是可以接着睡的,但我爷不睡了。
“吁——”他唤住马,跳下车。他知道走过去的车辙沟里,有一块石头。
我爷把车马留在前面,自己往回走,走到刚才马车咯噔一颠的地方,果然有一块石头,在车辙沟里。我爷弯下腰,捡起车辙沟里的那块石头,将它远远地扔到野地里。回来重新坐到车耳板子上,又上路。他不能让车辙沟里有石头。只要马车“咯噔——”,他就“吁——”。
无论是在通往城里比较宽的大道上,还是在乡村之间互相往来的小道上,都是如此。
说到这,我想起了王三叔。王三叔农活儿、人缘都一样的好,总是笑眯眯的。有一年到了年跟前儿的时候,王三叔死了。他就死于马车咯噔的一颠,在从城里回家的路上。他不是车把式,他是坐在后车耳板上打盹,马车咯噔一颠,将熟睡中的他甩下了马车。空载的马车,最高处距离地面也不过几尺,后车耳板子离地面就更低,可就那么巧,他一被颠下去,就把脖子戳进了胸腔。
我爷的年龄要比王三叔大很多。也就是说,在王三叔那次从马车上颠下来之前,我爷就不知赶了多少年的马车了,也不知已经扔过车辙沟里多少块石头了。我对我下面的猜想没有求证过,但我相信我那猜想不会错。我的猜想就是:我爷在当车把式之前,发生在王三叔身上的那种悲剧,肯定就在另外的路上、另外的人身上发生过,所以我爷会在赶起马车之后,始终不许车辙沟里有石头,赶一辈子车,一辈子都那样。
只要路上有他马车的“咯噔”一颠,就一定有他的“吁——”。他这样成了习惯,习惯成了自然。
有去过美国回来的朋友跟我说,在美国的很多地铁车站里,在美国很多大货车拉着的大型集装箱上,都有这样的一行醒目的字:不自觉的善良和不经意的美德。我爷是那个年代里的一个地道的农民,美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在哪儿,他很可能全然不知,可他扔车辙沟里石头的习惯,做那件事时悄无声息的自然,竟如此暗合美国民众崇敬的“不自觉的善良和不经意的美德”。一个美国民众崇敬的做人理念,与一个东方老农的行为,居然如此合辙。
看来,无论什么年代,也无论什么人种,人世间那些美好的东西,在任何民族那里,都是一样宝贵的,都是共通的。
就好比车辙,钢铁水泥沥青不能完全消泯车子走过的痕迹,车辙永远都是有的。
(选自《光明日报》2012年7月27日,有删节)
【专项训练】
1.文中在叙述了“我”爷赶马车习惯后,引用美国集装箱上的一行醒目的字“不自觉的善良和不经意的美德”,并说“一个美国民众崇敬的做人理念,与一个东方老农的行为,居然如此合辙”有何用意?
解题思路:这是一道分析题。前文叙述“我”爷的习惯是为后文的发表议论作铺垫的,叙述的内容要与议论的内容有相通之处。所以我们有必要分析 “我”爷赶马车的习惯中所表现出来的品质与集装箱上的文字所要表达内容有何契合之处。
2.文章最后一句里的车辙指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解题思路: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我”爷赶马车的习惯和文章的最后几段发表议论和感慨的内容,就可以作出解答。
【拓展练习】
3.文章的最后一段从篇章结构上看,有何作用?
解题思路: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的文章,本题是文章结构分析题,我们把文章的标题、开头,和最后一段联系起来分析,就很容易作出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