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5-05-30柯文祥
柯文祥
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怎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提供创新环境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摒弃以往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使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学,做学习的主人。
例如:一条抛物线y=ax2+bx+c经过点(0,0)与(12,0),最高点纵坐标是3,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学生之间通过讨论,可得出以下五种解法:
解法四:根据已知条件顶点坐标为(6,3),
∴原抛物线可写成y=a(x-6)2+3,又过(0,0),∴a=-。
解法五:∵y=ax2+bx+c可变形为y=a(x-x1)(x-x2),
其中x1,x2表示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把顶点(6,3)代入y=ax(x-12)即可。
通过以上学生的五种不同解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了成就感。
二、具有创新意识,创设新环境
1.质疑——播撒创新的种子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感到疑难的问题,课堂上进行深入质疑并渗透质疑方法的指导。同时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例如:图1中,⊙O1,⊙O2相外切于点T,直线AB、CD经过点T,交⊙O1于点A、C,交⊙O2于点B、D。求证:AC∥BD。
证完本题后,可以让学生质疑两圆外切时成立,当两圆内切时,结论还成立吗?如图2。
通过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讨论,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思维,学生会迸发出创新思维火花。
2.求异——拓宽创新的渠道
在求异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例如:数学课上,设计这样的题目:怎样测量校园中旗杆的高度?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利用影长用物高对应成比例。”“利用测角仪,测仰角,利用解直角三角形……”而在教学中,有一位同学却说:“用一根细绳,系在旗子上,拉上旗杆顶,放下它测量绳子的长度。”新颖奇异的解答思路,充分体现了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3.想象——展开创新的思维
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开始。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展开丰富想象。
如:将一张矩形纸对折后再对折,然后沿著折痕剪下一个角,将剪下的一部分展开后是一个什么图象?
学生可以尽情想象,当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与教材中的基本图形联系起来,通过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以下几个题:
(1)如图3中,从地面上C、D两处望山顶A,仰角分别是30°,45°,若CD两处相距200米,那么山高AB为多少?
(2)如图4中,一艘渔船正以30海里/时的速度由西向东追赶鱼群,在A处看见小岛C在船的北偏东60°,40分钟后,渔船行至B处,此时看见小岛C在船的北偏东30°,已知以小岛C为中心,周围10海里以内为我军导弹部队军事演习的危险区,问这艘渔船继续向东追赶鱼群是否有进入危险区域的可能?
如图5中,直升飞机在跨河大桥上方P点处,此时飞机离地面高度PO=450米,且A、B、O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测得大桥两端的俯角分别为α=30°,β=45°,求大桥AB的长?
而以上三个陆、海、空中的实际应用问题,都可使学生联想到教材中的基本图形(图6)。在教学中多创造一些条件,让知识与生活相关,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想象的空间,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三、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现实生活,而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孕育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最近几年的中考创新性试题也对我们的数学教育有了更新的要求。
如:某中学为了了解全校耗电情况,抽查10天中全校每天耗电量,数据如下表:(单位:度)
(1)写出上表中数据的总数和平均数;
(2)由(1)获得的数据估计该校某月的耗电量(按30天计);
(3)若当地每度电的定价是0.5元,写出该校应付电费y(元)与天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
这是一道十分贴近生活的统计应用题,又是一道联系函数的综合应用题。
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地把类似的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介绍给学生,使他们在不断的学习中,能够把现实的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了更好的方法。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引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在教学中师生共同配合,才能不断地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杜义凤.浅谈初中生数学创新能力培养“三要素”.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学研版,2011(8).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