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内圣外王”之道

2015-05-30卢继传

中国集体经济 2015年32期
关键词:内圣外王入世圣人

卢继传

(一)

2015年9月,在举世瞩目的中国盛大阅兵仪式上,有一位女性国家元首十分引人瞩目——韩国总统朴槿惠。2013年6月,朴槿惠访华期间,应邀在清华大学演讲,谈到在“比死亡还痛苦的艰苦岁月里”,是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帮助她重新找回“生命的灯塔”。

她对听课人说,中国儒家内圣外王之道使她认识到,当政者进行内在精神修炼的重要性。为此她闭门学习中国文化,《论语》、《贞观政要》、《明心宝鉴》等中国文化经典成为案头常备书。

《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其总的精神就是“正心修身”。

《贞观政要》是政论性史书,内容包括大臣的诤议、劝谏、奏议等,该书旨在规范君臣思想道德和治理军政的思想。

《明心宝鉴》内容荟萃明代之前中国有关贤圣的品德修养、修身养性、安身立命的论述。六百多年来,它一直风行于韩国、日本、越南等国,被用于青少年的启蒙教育、道德教育的重要读物和个人修身立志的经典。朝鲜李氏王朝宫廷女医生“大长今”在培训各地官衙的女医生时,学习的经典课开篇即是《明心宝鉴》。

在中华民族经典的思想体系中,德操是做人的基本素质,更是统治者执政必备的重要品质。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即治理国家必须实行德政,道德的教化,就像北极星在它自己星座上,漫天星辰都拱卫环绕着它运行在天际。朱子则一言以蔽之:“为政以德,则无为而天下归之,其象如此。”为政在德,做人同样在于德行,只有德行永垂。这些伟大思想被彼时的朴槿惠视为灵丹妙药,使其从消沉中振奋起来,勇敢面对现实,遵循“内圣外王”操行,满怀激情投入新生活,不懈地为实现未来的宏伟目标而奋斗。

朴槿惠以中华民族经典疗伤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她从中感悟,遵其修身养性,使她内心强大,境界提升。她以为韩国人民忠诚服务的鲜明旗帜参与竞选,从而征服人心,最终成为韩国第一位女总统。

朴槿惠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中国文化的成功,向世人实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力量和巨大影响力。

(二)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叙述了中国传统文化所说的“内圣外王”之道,并深刻地解释了怎样能够得道,从而怎样做到内圣外王?可以说,这是中国传统哲学或传统文化的中心问题。

理解内圣外王的内涵,要先了解这个中心的问题:如何做人,人最高的成就是什么?

在中国传统哲学看来,成为某一个领域的“家”,不能代表做人的最高成就。做人在于厚积德义,修养品性。换言之,做人最高成就是指高尚人格、修身养性,完美心灵。

以中国传统哲学之言,做人最高成就的标杆就是成“圣”,而成圣的最高成就则是天人合一。这可称之为“圣人”。

怎样成为一个圣人?需要理解并超越“入世”与“出世”的哲学观念。

多数哲学家都关切眼下的政治和伦理道德。它主要关心的是社会;关心的是人际关系以及人的今生。这种观点通常被称为“入世的哲学”。

有的哲学家则认为,圣人要取得最高成就,必须追求天人合一,关注宇宙,超越道德价值。这种观点通常称为“出世的哲学”。

中国传统哲学明确提出,入世和出世是对立的。站在“入世”立场看,出世的哲学过于理想化,是消极的;站在“出世”立场看,入世哲学过于实际,过于肤浅。

中国传统哲学使命正是要在这两极对立中寻求融合,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行动上能够实现“入世”和“出世”的哲学综合,就是“圣人”。

中国的圣人独善其身,有其内涵品格,即“内圣外王”:内圣,指内心致力于心灵修养;外王,指在社会活动或为民办事中好似君王。

对此,中国传统文化阐述以下要点:

1、“内圣外王”是指政治领袖应当具有高尚的心灵,古人所说的圣人,不是君王或天子,而是圣贤人士、思想家。

中国传统哲学主张,一个圣人是道德完美的人。正如孟子所言:“圣人,人伦之至也”(《孟子·离娄上》)。

2、儒家强调,圣人要在处理世俗事务之中陶冶性情,培养自己成为圣人的品格。对此,他要把处世为人看作是对国民应尽的职责。所谓不事功利,方可成就极致。

3、内圣外王之道,研究的不仅为了寻求这种哲学的知识,而且要培养这样的品德,要求信奉它的人以生命去实践这种哲学。哲学家(或圣人)应持久不懈地操练自己,超越自私和自我中心,以求天人合一。

(三)

根据以上中国传统文化阐明的内圣外王之道的三点基本思想原则,归纳如下:

其一、内圣外王之道是知行一致的思想,知行不可分割。

其二、内圣,是一个人心灵有高尚的精神境界。

孔子认为,君子德行修炼,以仁德为准绳。“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论语·里仁》)。一个人真正建立了仁爱的精神,也就能够宽厚地对待任何人了,也就不会有什么特别看不惯的人和事了。对此,朱子则指出:“其心诚在于仁,则必无为恶之事矣。”这就是说,诚有为善之仁心,仁德的修养,应当放弃爱与憎的偏执之念,杜绝有损于德行修养的欲求与私心。

其三、外王,是指圣贤人士要有君王之风范。

即以内圣为行动指南,始终以内圣规范自己的行为准则。圣人要以天下为己任,诚心诚意为民尽心尽责,为民造福,所谓“仁之所至,义所当然”。

宋代儒家张载提出治国主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所说的就是要敢于担当,立志远大,为民为国肩负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推动社会发展。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坦诚做人,重道而行,光明磊落,就会得到社会的尊重和信任;小人言而无信,表里不一,必然焦虑不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意为当权者如能以身作则,行为端正,即使不发号施令,也能贯彻下去;当权者自己行为不正,即使三令五申也不会有人听从。

综上所述,内圣外王之道,成就了朴槿惠今日的成就和地位,它更可称之为圣人之道或君子之道,也可称为官德文化,作为任何国人修身操练之道。今天,我们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人都可以从内圣外王之道中得到深刻启示:

人生每一步的成功,都从做人开始。我们要学会修身养性,锤炼自己的涵养,提升道德价值观,做一个新时代的圣贤之人。

注:本文所涉及论据、概念、命题、讨论均引自冯友兰著《中国哲学简史》第一章。

(作者系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著名中国科普作家、知识经济学家等)

猜你喜欢

内圣外王入世圣人
帛书《黄帝四经》之“道”的“入世”特征
出世与入世之间的持守——《诗词五首》整合教学设计
“内圣外王”
官场圣人范仲淹
“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追求
中国入世“日落条款”法律效果的“善意”解释
官场圣人范仲淹
内圣外王与中庸之道
内圣外王
East–West Culture through the Eyes of a German Scho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