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出版环境下编辑力提升策略

2015-05-30陈力文鹏

今传媒 2015年4期
关键词:数字时代人员

陈力 文鹏

摘  要:数字出版时代的来临使出版编辑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为提升编辑人员的编辑力,本文将从编辑力的视角,首先提出数字出版时代编辑的角色定位与应具备的基本出版力,并针对数字出版对编辑力的新要求作出总结;其次,对现实境况中编辑与编辑力存在的困境进行分析;最后对在此状况下编辑力的提升途径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数字出版;职业编辑;编辑力

中图分类号:G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4-0105-03

兴起于20世纪末的数字出版浪潮对出版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出版的载体与形式,还是出版物的传播方式,数字化已经成为出版业不可逆的发展方向。数字出版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复合体现,它在传统出版业的基础上实现了出版流程、内容加工、生产模式、传播载体、阅读消费的数字化,具有低成本、易流通、海量储存、快速查询等特点。

同时,数字化出版物也逐渐显现出浅阅读、视觉化、娱乐化等负面效应。有相关统计数据以来,中国数字出版产业产值从2006年的213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254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30%[1],远高于其他行业的增速,并将在未来几年保持高速增长。面对行业发展的新环境,对身处行业中的编辑个体无疑也是巨大的挑战。对于数字出版时代的图书编辑来说,除具备传统编辑所应具有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之外,在选题创意、内容优化整合、出版形态选择、个性化阅读方式等方面,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养,是胜任新媒体环境下编辑岗位的新要求。

一、数字出版时代的编辑与编辑力

(一)数字出版时代是否还需要编辑

数字出版时代对编辑职能的影响是显著的。在传统出版业中,无论是杂志报刊编辑,还是图书编辑,其职能活动主要是对精神产品进行收集、选择、组织、鉴审和整理加工,并通过构建一定的文化符号向社会传播,受到相应高等教育的社会精英承担的一项专门活动。而在数字出版时代,编辑活动最大的变化在于读者对原有编辑活动的深度介入,也就是说读者在消费精神产品的同时,也在对产品进行二次创造。如同豆瓣网一类的书评网站对某一图书的评论与转发,使初始阅读者变成内容编辑者,评价与转发的质量及数量又会引起更广泛的传播,引发更多的关注。由于信息海洋的存在,二次编辑产生的传播效应在一定程度决定了原本内容的生存还是湮灭。更为极端的例子是亚马逊的Kindle Singles项目。对于1万~3万字的书籍,任何人均可以向亚马逊提交,审核通过后即可在亚马逊平台出版销售,这等于宣告传统编辑出版环节的死亡,这也就是所谓的“全民编辑”的时代。

数字出版时代真的不需要编辑吗?回到现实中,信息碎片化与浅阅读的现象愈发明显,数字内容提供商处于及时性与盈利性的考虑,编审环节往往被简化乃至忽略掉,这导致出版质量的参差不齐,基础性错误频发。新媒介时代的来临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介的消亡,而是用新的形式展现原有的内容。编辑不可能对海量的内容全部申报、审核,但在泛滥的信息中甄选、收集真正有价值的信息,通过深度加工实现内容的专业、经典、厚重,不正是与解构化、轻薄化、庸俗化信息的差异化存在吗?坚实的内容恰恰是编辑在信息化时代能够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

(二)职业素养视角下的编辑力

对于编辑力的讨论是出版界近年来广泛关注的话题,出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释。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视角、信息传播影响力的视角、媒介间竞争力的视角及职业素养的视角[2]。作为编辑个体而言,编辑出版流程及其基本环节是他们最熟悉的日常工作,用职业素养来解释编辑力对编辑岗位来说是较为恰当的。由于媒体属性、编辑对象、编辑环节、编辑手段的差异,不同媒体对编辑职业素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新闻编辑力主要表现为发现新闻、辨识新闻主次轻重、呈现新闻内容和形态、整合各新闻要素及社会关系的四种能力[3]。图书编辑力被概括为做好书的能力,即取材、策划约稿、催稿、编辑实务、校稿、宣传、发行营销等能力的综合体现[4]。多媒体编辑力则是通过策划、选材、编审,参与创造等过程,以报、刊、书、网等多种方式交到读者手中的问题前瞻力、创意构能力、知识把握力、人际交往力等的综合体现[5]。

编辑力作为编辑岗位职业素养的体现,其展现的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技术层面的工作,也是社会精神产品的创造过程。编辑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对社会文化构建和传承有着重要作用,编辑者是这种创造性劳动的主体。

(三)数字出版时代编辑力的新要求

1.创新能力

在数字出版时代,编辑人员作为出版团队的核心,需要具备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尝试新的事物,使用新的方法,才能生产出能满足读者需求的精神产品。思维层面,编辑人员需要从原有的纸媒的平面思考方式转向多媒体的立体化思考方式。除了惯有的平面构图、油墨纸张、字数码样的考量外,更应该考虑利用数字技术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服务。例如增加主题检索、知识挖掘、关联链接等内容,做到优秀内容间的整合,使读者有超出想象般服务的感受,实现纸媒难以实现的功能。技术层面,编辑人员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出版物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在信息化时代,读者的阅读方式与阅读习惯已悄然发生改变,跳跃式、视觉化的阅读习惯已成为许多中青年读者的阅读方式。面对这一改变,编辑人员只有顺势而为,将有价值的信息以新的方式呈现才能够满足多元化读者的要求。在数字出版时代,由于多种媒介组织的参与使得出版市场的竞争加剧,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在出版行业中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2.资源整合能力

在平面传统出版业向现代传媒业转型过程中,优质的内容仍然是打动读者的利器。在数字时代,与新兴媒体相比,传统出版机构有着丰富的出版资源,经验丰富的编辑团队,优秀的作者,忠实的读者群和自身的品牌优势。而需要改变的是将分散的要素组合成有价值的内容资源。编辑人员在对内容资源的整合和再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编辑人员的资源整合能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既有资源的内容整合,包括相似内容与现有内容的整合上,通过设计、包装、宣传,以新产品的形象推向市场以吸引读者;二是对渠道的整合,即将单一的出版发行扩展到媒体传播、阅读学习、教育培训、娱乐游戏、旅游文化等领域。这两种整合相辅相成,内容与渠道相互适应,才能使经过整合设计生产出的产品发挥价值的最大化,取得好的效果。

3.多渠道信息处理能力

数字出版时代,在跨媒体、跨地域和跨产业的出版条件下,出版物的选题、策划、运营都面临更复杂的环境,这要求编辑人员具有多渠道捕捉、筛选、利用、反馈能力。除了传统的约稿、投稿方式外,编辑人员在选题策划阶段,网络调查、网络搜索、论坛和微博等都是获取信息的新渠道;营销阶段,可以利用互联网、手机、微博等新媒体对图书进行宣传推广;运营阶段,编辑人员还可利用网络进行市场调查、读者互动、读者意见反馈等工作。由于多渠道状态下信息量大、获取速度快,这必然要求编辑人员具有不同的信息获取途径,对相关出版领域的动态及时掌握,并能够根据新媒体的特点进行产品设计。

二、数字出版时代编辑力的现实困境

数字出版时代已经对编辑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现实情况是编辑人员却存在编辑理念老化,数字化技术欠缺、市场意识淡薄、知识结构不合理、复合型人才缺乏等诸多问题,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加速发展,编辑力不足的现象愈发突出。

(一)编辑理念亟待更新

数字出版是出版业的发展趋势,也是大多数编辑所认可的未来发展方向。由于传统出版环节已经固化,虽然这些环节已经跟不上现实的市场状况,但编辑人员已经习惯了传统历程的管理模式,对于数字化出版的新要求普遍持观望的态度,拒绝主动作出改变。对于新的数字技术,难免会有陌生乃至排斥的思想,上到对数字出版重要性的认知,下到具体的数字出版运作模式、制作方式,编辑人员要在短时间内完全接受、适应都存在较大的困难。同时,对于数据出版时代根据多渠道信息确立选题策划的要求,也未能实时反映到编辑人员的脑海中,依据个人判断、主管喜好等进行选题策划仍然是普遍现象。究其原因是编辑人员在传统体制中,各部门分工明确,编辑主要与作者沟通,与市场、营销等活动缺乏联系,造成出版物盲目选题,脱离市场的情况,导致图书销量低,库存高企,从而严重影响企业的整体经营。

(二)年龄与知识结构不合理

数字出版产业需要的编辑人才是融合性、复合型的人才,应具有多学科知识、多方面技能,多出版领域的相应能力。缺乏对出版熟悉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是传统出版向数据出版转型中面临的大问题。造成这一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年龄结构问题。目前出版机构普遍存在着编辑队伍“老龄化”和“年轻化”的两极现象[6]。年龄较大的编辑人员有丰富的编辑经验,但知识老化,对于新事物的学习欲望不强,对于新技术的掌握不够;年轻编辑适应力强,思维活跃,创新精神强,敢于尝试新鲜事物,对于数字时代所赋予的新要求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但是编辑基本功不扎实,经验不足。有丰富编辑经验又勇于学习掌握新技术的中间年龄人才则相对来说偏少。二是人才培养与管理问题。目前大多数编辑人员都是由其他行业换轨而来,对于编辑理论知识、行业知识等缺乏深入的了解,对于数字出版业务也是处在学习和了解的状态,在现阶段掌握数字化技术的编辑人员并不多。同时现有管理模式的激励奖惩机制不明显。编辑人员竞争意识不强,责任心不高,出版物质量不高,缺乏提升学习的欲望。

(三)持续学习能力有待加强

传统的编辑人员,侧重于对内容的把控能力,但对于制作的能力较为轻视。在数字出版时代,优秀的内容也需要外在良好的一体化呈现,这对于出版物制作能力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编辑人员对于数字产品技术,特别是网站、无线、手机出版等方面的产品加工技术普遍存在困难,例如编辑、作者、排版、印刷使用不同的数字软件进行加工制作,在交换内容时格式不统一等。现在大多的编辑人员已经在尝试学习和使用数字技术,但是掌握的程度不高、使用的频率低、技术类别少。

三、数字出版时代编辑力的提升路径

(一)立足与强化基本编辑力

数字出版产业的兴起并不意味着传统的编辑职能的消失,加强并重视编辑的基本职能,并将其融合进新兴的领域,保证出版物的内容质量,是编辑工作长久发展的保证。数字时代需要立足于强化的编辑力主要是策划、优选与把关。策划职能是创造性的发现活动,将直接决定最终传播效果的好坏。在策划过程中,积极地利用多信息渠道收集市场信息,了解读者需求,引导作者创作向读者靠拢,提高传播主动性。优选职能是编辑向公众传播的起点,是国家政策、社会环境和受众需求综合考虑的结果。这一过程不仅包括对作者与作品的选择,还应该考虑在数字出版环境下的传播方式、内容载体形式、营销渠道等。把关职能是编辑对信息进行取舍,只有符合政治、法律、道德等诸多标准的内容才能进入传播渠道。同时,把关还要对内容进行优选,保证信息的可靠性,便于受众接受、利用。从思想品位到审美趣味,从版式到标点符号,从文字到图像等方面,都是编辑需要把关的内容。

(二)更新编辑理念

出版环境的改变,是促使编辑理念更新的外在原因。传统的编辑理念无法适应数字化的环境,只有在新理念的指引下正确认识数字技术带来的改变,学习新的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首先,应该改变的是编辑人员普遍存在的观望思想,即认为数字出版虽然是未来的潮流,但其对传统出版的冲击是有限的。应当认识到,数字出版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快,而非匀速的发展,不能快速适应数字出版业务,意味着自身有被淘汰的危险。所以,对编辑人员首先要正视数字化的趋势,主动学习数字化出版的知识与技能,并积极进行数字化业务的尝试。其次,应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观念,编辑应将读者的需求与反馈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为产品找到合适的定位。最后,应建立多元立体化的出版思维,特别是在从纸媒向多媒体媒介的转化过程中,全面综合地考虑不同媒介的出版要求。

(三)熟悉掌握数字编辑技术

编辑人员在信息收集、选题策划、加工制作以及后期的发行、宣传等过程中,都需要运用数字技术。掌握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数字时代编辑人员的必备知识,利用计算机工作已经成为数字时代编辑的基本工作方式。要使编辑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利用网络来实现期刊的数字化出版,首先,编辑必须不断学习、更新计算机技术知识,学习网络技术知识以及多媒体制作技术,不断加强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有关知识的学习与培训。其次,就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无论是编辑工作的哪一个环节,都要强调编辑运用计算机来处理,以此强化技术环节的训练,使编辑在工作中无论遇到任何问题都能够运用计算机处理解决。除了这些数字技术,编辑需要掌握以外,图书的营销方式也更多样化,例如网络、微博的发展,编辑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与读者沟通、进行宣传推广的工作。

四、结 论

数字出版的趋势不可逆转,数字浪潮席卷出版业只是时间的问题。编辑作为出版的主体,只有找准角色定位,发挥自己的才能与特长,不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编辑力,努力适应新时势的发展和需要,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促进出版事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 汤雪梅.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八大趋势解读[J].出版发行研究,2014(2).
  • 张爱华.对“编辑力”论争的思考[J].出版科学,2014(5).
  • 罗庆学.新闻编辑力——媒体参与竞争的重要环节[J].新闻导刊,2008(2).
  • 李军领.编辑力“五力模型”试探[J].编辑之友,2011(4).
  • 刘章西.对编辑力若干问题的再思考[J].新闻前哨,2007(1).
  • 韩芳.2013年高校学报编辑工作与编辑职业发展研究综述[J].保定学院学报,2014(2).

猜你喜欢

数字时代人员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答数字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数字看G20
急救人员已身心俱疲
成双成对
第十一部分 会计组织机构和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