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砂的文化传承之美

2015-05-30天工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2015年4期
关键词:顾景舟学习班宜兴

天工

Yixing clay teapots that commonly used to brew tea in China are made from clay produced near Yixing of Jiangsu Province. The techniques have been inherited through the teacher-student or families relationship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Gu and Li” is a typical inheritance model owing to these legendary masters, Gu Jingzhou, Li Changhong, Shen Quhua, etc.

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印象中,提到宜兴,第一个反应只有两个字:“紫砂”。对宜兴而言,紫砂壶就像一个闪闪发光的LOGO,以一种人尽皆知的姿态,端端正正地印在这座城市上,使一座平凡的小城名声鹊起,而对于紫砂壶而言,宜兴市的丁蜀镇才是它真正的故园。

不同于大商场柜台和工艺品展厅中的氛围,丁蜀镇的紫砂,揭去了高大上的面纱,以一种毫不掩饰的原生态面貌呈现出来。裸露着暗红颜色的紫砂矿;自家院中堆放成块的紫泥;简单实用的大大小小的紫砂工作室;工作室里横七竖八的工具和各式各样尚未完成的紫砂壶。褪去浮夸的外衣,剪掉煽情的桥段,刺破种种高贵冷艳的幻想,眼前的一切都以一种质朴天然的方式展示着紫砂壶的前世今生,宣示着这才是紫砂天堂的真实模样。

据统计,以紫砂为支柱产业的丁蜀镇,有10万人从事紫砂壶制作及相关行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里已然形成了一个从原材料到制作到销售的庞大产业链和成熟的紫砂市场。

但世世代代以紫砂为生的艺人们,却还保留着严格的师承关系和家族式的发展脉络。“顾脉李门”就是其中很有影响力的典型代表,只不过因为顾景舟、李昌鸿、沈蘧华等大师的名字,使得“顾脉李门”在宜兴紫砂的传承中,带上了一抹传奇式的光辉。

已年近九旬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李昌鸿先生,依旧精神矍铄,思维清晰,讲起“顾脉李门”的发展历程,总有着说不完的话题。

紫砂壶诞生于明代供春之手,从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了浓厚的文人气息。清代的紫砂大师陈曼生,将文人字画和紫砂造型相结合,他的“曼生十八式”紫砂壶,每一把壶上都带有字画,“字随壶传,壶以字贵”,相映成趣,将紫砂壶的文人气质推到了顶点。后来紫砂壶进入宫廷,为皇族显贵们所追捧,为了适应皇室风范,质朴的紫砂壶被饰以髹漆、珐琅彩等工艺。紫砂壶便在文人派的基础上,派生出了宫廷派。紫砂大师顾景舟的奶奶的爷爷,就是皇宫里的制壶师,家中世代以制壶为生,漫长的家族文化,才熏陶出了一位制壶天才。顾景舟具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极高的书法绘画造诣,用李昌鸿老师的话说“有文化就有理解的能力”,遂能在传统文人派的基础上,为紫砂壶的发展注入现代美学概念,并形成了几何形壶的个人风格,开创了紫砂茗壶造型的新意境。

顾景舟大师不但对紫砂壶艺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在紫砂文化传承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年的紫砂行业并不像如今这样兴旺发达,根据李昌鸿老师的回忆,他年轻的时候,宜兴政府成立了紫砂合作社,合作社里的紫砂艺人还不满100人。为了抢救民间工艺,江苏省先后批准成立了三个工艺学习班,分别是扬州漆器学习班、惠山泥人学习班和宜兴紫砂学习班。1955年9月,通过考核,李昌鸿被录取,成为宜兴紫砂工艺学习班的学员。学习班只有26名学员,分雕刻、成型两个专业,共5个班,成型班有4个小组,李昌鸿老师就被分在顾景舟小组,和他同组的还有沈蘧华——后来成了他挚爱的妻子。紫砂壶的制作很讲究流派传承,因为每个老师的风格、手法都不同,李昌鸿和沈蘧华都继承了顾景舟紫砂壶艺的脉流。改革开放后,李昌鸿老师开始创立自己的品牌,便提出了“顾脉李门”的说法。

计划经济时代,子女没有办法和父母学手艺,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取消了这一规定。李昌鸿和沈蘧华老师共有两男两女四个孩子,都在父母的引导下从事紫砂壶艺。改革开放给紫砂壶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习紫砂壶的人也渐渐增多,紫砂市场上开始出现竞争,有技术上的竞争,也有规模上的竞争。面对市场经济给紫砂壶界带来的新形势,1992年,57岁的李昌鸿辞去了宜兴紫砂厂副厂长、总工艺美术师、党总支副书记的职位,借助江苏省宜兴陶瓷工艺公司和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的有力条件,创立了合资企业,并把四个子女也拉进了他创业的队伍,正式打出了“顾脉李门”的旗号。

“顾脉”的风格,以光器为主,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李门”的特色,是将文人字画与紫砂壶艺相结合。然而一代有一代之风貌,一代人有一代人之思想,李昌鸿和沈蘧华老师如今已是四世同堂,李昌鸿大师提出了自己的希望,他希望这些年轻人不但能够传承紫砂壶技艺,更能够将紫砂文化发扬光大。将紫砂艺术提到了文化的层面,是几代紫砂艺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这个繁盛的时代,终于成为可能。

紫砂文化的发展,讲求传承,更讲求创新。李昌鸿老师认为,紫砂文化的创新有两方面含义,一是形式上的创新,不能守着先人留下来的作品吃老本,而是要不断地设计出新的产品和新的品种;二是要用新时代的理念,将文化融入到紫砂壶的创作中去,将作者的思想和智慧充分展示在作品中,使人能够通过欣赏和使用,了解到紫砂壶中一脉相承的文人气质,也充分体验到时代风貌赋予紫砂艺术的新的审美内涵。

猜你喜欢

顾景舟学习班宜兴
宜兴釉陶
顾景舟偷懒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顾景舟的无款壶
2016年第四届老年微创人工种植牙学习班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通知
顾景舟制紫砂松鼠葡萄茶具9200万元成交
危急重皮肤病救治进展学习班通知
天津市关工委举办学习班学习三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