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建筑中蕴含的养生之道

2015-05-30

中老年健康 2015年4期
关键词:养心殿临水居室

中国传统建筑追求“天人合一”,而这也恰恰是中国传统养生学的主旨。

古人对建筑的选址十分重视,所谓“风水”,其实强调的正是建筑所处自然环境对人的生活质量的影响,不能说全属迷信。中国人自古就有“择居”、“相地”的说法。孙思邈于《千金翼方》中指出,“背山临水,气候高爽,土地良沃,泉水清美……地势好,亦居者安。”住在依山傍水风景如画的地方,山中茂密的树木可以在冬季阻挡风沙侵袭,夏季遮蔽阳光的辐射,使居室冬暖夏凉。临水而居,可使空气湿润,减少污染,若有洁净甘甜的山泉可供饮用,对身体健康就更有裨益。

建筑的结构和布局亦有养生方面的考虑。建筑的高度、居室的面积都以适中为宜,并非越高、越大越好,古人早已明白这个道理。《天隐子养生书·安处》云:“屋无高,高则阳盛而明多,屋无卑,卑则阴盛而暗多。故明多则伤魄,暗多则伤魂。人魂阳而魄阴,苟伤明暗,则疾病生焉。”总结的都是房屋高低和面积对人健康的影响。居室太高,上下不便,老年人更容易发生事故;房屋面积过大,则光照不足,不利于居住者的健康;居室面积过大除了影响采光外,对人的心理状态也有间接的影响。

北京紫禁城中,高大宽敞、陈设华丽的乾清宫、坤宁宫名义上是皇帝和皇后的寝宫,但其实清代的很多皇帝平日并不居住于此,皇帝大多居住在养心殿,皇后则居住在东宫。养心殿建筑较为低矮,亦不宽敞,室内装潢陈设也难称奢华,皇帝之所以选择此处作为日常居住、读书、处理政务的场所,恐怕是因为这样的房屋反而更加舒适,富有亲切感和生活气息,利于颐养身心,“养心殿”可谓名副其实。

居室的干湿与通风对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旧唐书》记载,唐太宗李世民曾居住于西宫,有公卿建议,西宫较为潮湿,皇帝可另外营建一座太阁居住,但唐太宗以花费过多为由拒绝了大臣的建议。到了唐高宗时,西宫潮湿影响健康的问题终于引起了皇帝的注意,唐高宗于是另建了蓬莱宫。

不仅王公贵族的府邸在结构和布局设计中考虑到养生,平民百姓的住宅也有其健康方面的考虑。如北京的四合院,方正规整的成组建筑形成舒适的小气候环境,院中种植树木花草,夏季可遮挡阳光,冬季能够获得充沛的日照,围墙和院落合围的空间可挡风聚暖。西南少数民族的干阑式建筑多采用竹木构架,底层架空,有利于通风和防潮;陕北地区的窑洞冬暖夏凉。

猜你喜欢

养心殿临水居室
佳人临水立
养心殿
墨痕临水欲化龙——《草书屏风》赏读
老年人冬季居室应注意什么
记录养心殿
养心殿修缮二三事
临水
养心殿,带你走进大清王朝的兴衰沉浮
进入画家居室的是谁
进入画家居室的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