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归类”,“小区分”,浅谈标志设计的未来可能
2015-05-30冯思齐
冯思齐
摘要:在当代标志设计中,标志的“独出心裁”、“与众不同”越来越被人们所在意。然而,标志的初衷渐渐被人们忽略,标志的起源是为“单纯,显著,易识别的物象、图形或者文字符号为直观的语言,其具有表达意义、情感和指令动作等作用。”①如今,标志的要求逐渐的被“独特”所侵略,如果通过大归类来减少大众对各类标志的解析時间,或者简化大多标志的繁琐程度来回归标志设计的原本初衷,应该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标志的可识别性以及更快的理解其所代表的意义。
关键词:归类;可识别性;标志;标志的发展
标志设计最早体现于在人类刚刚有归属意识的时候的所有物的归属铭刻,例如在远古时期一个人类所拥有的工具上会发现一个专属于他的铭刻,代表着这件实物的归属。标志后来逐渐发展成代表一个部落信仰的图腾,例如女娲的图腾为蛇。在此之后标志大多出现在“部落”或者后期出现的“国家”的争斗上,以及在和平时期的商铺幌子上。这些“标志”的作用都是让人在第一眼看到的时候便会有一个直观的了解,第一时间知道这个工具是属于谁的,知道这是哪个部落的领地,知道在战场上应该朝向哪里冲锋,以及想买某种东西的时候应该侧重于寻找哪个形状的幌子。
然而在现在设计中,这些最初的要求逐渐被“独出心裁”或者”与众不同“再或者”简约大气“所替代,比较典型的例子如著名在线投标网站“猪八戒”“威客中国”的大多数招标要求,也许这些企业的所有者并不在乎他的标志是否会被人们在一瞬间理解,但是因为大势所趋他们回想让自己的企业有别于其他,这个时候问题就出现了。如果一个产品的标志不能够让消费者在第一时间知道它是哪种产品,消费者如何会在第一时间选择它?的确,如果标志做的足够突出,可能会让消费者在第一时间对其有所感触,但是哪种感触才是设计师或者产品公司应该主要追求的?是让消费者多看几眼但是看不明白是买什么的?还是可能消费者会觉得这个标志做的比较”屯“但是却一眼知道其所代表的产品?(图1)
在长春的街道上,人们可以见到一些很”洋气“的标志设计,例如麻辣烫品牌”汤火功夫“,它的标志是一个人物形象,但是它所代表的产品是麻辣烫。拟人化的处理可能会更有亲和力,但是过度的拟人化会误导消费者其产品所代表的真正意义。它的独特性可能略胜一筹,让人会记住这个名字或者这个形象,但是在第一刻让消费者明了他们所买的产品这一点上就不免有所不足了。后果可能是一个消费者在想吃麻辣烫的时候第一眼看到了旁边非常“土气“的”川天椒麻辣烫“。在这一点上,这个标志不能说是特别成功的。(图2)
电子产品和电子世界日新月异,很多的电视电影题材也越来越趋向于电子化,例如一个最近上映的国产动画”端脑“,其画风以及剧情多少值得稍微推敲,但是其标志简直是乱的一塌糊涂,甚至连其中”端脑“两个字都要浪费好多额外精力去分析才能看清。其中的利弊其实很明白,它很”电子化”,很“新潮”,可能会被观众所喜爱,但是它的弊端更加的明显。如果我不知道这个动画的名字叫做“端脑”,在观看一集的时候看到前面类似抽象图画的“文字”的时候我甚至都不会以为它是这个动画的名字,更不要谈以后会知道或者记住这个动画叫什么,也更涉及不到如何在茶余饭后和朋友或者其他动漫爱好者去推荐了。(图3)
标志的现在很混乱,很多的时候的确不是设计师不努力,而是在这个日趋商业化的行业里越来越多的设计师需要屈服于产品公司的“独出心裁”的要求。不过,应该还有几种解决方法,其中之一便是“大归类”和“小区别”。大归类的意义在于给所有同类产品制定统一的标志格式。例如高速公路服务区,每个人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时候,想必是看到那个绿颜色牌子就会知道前面会提供的服务。例如那个简笔画的“加油器”,“刀叉“,”扳手“以及全世界通用的“P”(泊车)。(如图4)
如果把这中归类使用于其他服务或者产业,结果应该可以比较大幅度的提高标志设计的可识别性。就像是古代的酒铺所拥有的”酒旗“,可能上面的图像或者颜色不同,但是他们的形状或者”酒“这个文字都会是一样的,让过往的行人一眼就知道这里是喝酒的地方。那么,如果所有的银行标志或者幌子都是以一个圆形来代表钱币,然后在这个圆形的背后标注上银行的名字或者颜色,是不是在一个人需要取钱的时候会在第一时间看到这边有家银行而不是在色彩斑斓的街边牌匾上一个个去苦苦寻找?
这里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存在不少,例如如果细节区分的不是特别大,会不会被消费者混淆,或者如果用颜色区分,那颜色一共就那么多,消费者不会去区分柠檬黄和土黄那么细微的差别,这时候会怎么办?难道全都垄断吗?答案其实很简单,人的创造力是无限的,总会有无限的可能去创造差别,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所有细小的差别都已经用尽了,那么可以像电话号码的位数一样,去增添一个新的”位数“。例如在一个幌子的上面再加一个幌子。这种“大归类“的方法的最主要目的和有利之处是它可以让消费者在寻找自己需要的东西的时候可以很快找到。
很多时候大家所追求的事物都逐渐偏离了原本的初衷,这一点不仅仅局限于标志设计,或者更广一点的”设计“。能否在发现偏离轨道的时候努力回归正途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尤其是对于“解决问题的设计师”而言。(作者单位:吉林大学艺术学院平面设计系)
注解:
① 《浅析标致的起源已发展》宋一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