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第三方支付的商业银行风险与对策研究
2015-05-30张晓艳徐艳华
张晓艳 徐艳华
[摘要]电子商务对安全快捷的结算方式的需求促进了第三方支付的产生与发展,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之间产生了不同层面的竞争与合作。文章采用了比较法进行相关分析,提出了商业银行应该加强与第三方支付的信息交流和制度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商业银行;银行风险
[DOI]10.13939/j.cnki.zgsc.2015.04.008
1第三方支付及发展现状
第三方支付是可以满足保护卖方与买方间合法权益的一种结算解决方案,买方为了获得产品,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将货款转账到卖方在平台的账户,在卖方货物配送,并且买方顺利获得自己满意的产品后,允许第三方支付平台将款项转移给卖方。
第三方支付是一种打破传统面对面交易的方式,并以消费者对于交易支付平台间的信用关系以及支付平台与卖方间的信用关系为基础的。第三方支付的产生,为市场结算需求带来了结算方案,它是一种具备一定实力和信用保障的第三方独立机构搭建的交易支付平台。第三方支付,相当于在买卖双方之间架设两条大道,在这两条大道上面分别跑着货款与商品,在这两条大道的中间都分别架设着一个第三方交易支付平台,相当于一个检查站,一条大道上的货款或是产品要想通过检查站,就必须等到另一条大道上与之有关系的产品或货款到达检查站时,两者才可以继续放行,若其中任意一方违反规则,则将按原路返回。第三方支付的支付流程,不同于网上银行、电子信用卡支付的流程,并需要具有较高的信用度,目前在市场上关于第三方交支付的流程,通常被理解为基于各大电子商务门户网站的B2C交易的结算流程。
我国的第三方支付起步于1999年,当时北京的“首信易”推出了其支付平台,标示着第三方支付正式在国内建设并开始发展。《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的颁布与实施,说明经过了近十年的发展,第三方机构组织得到了央行的认可。目前国内第三方支付服务工作成绩出色的组织有“支付宝”、“易宝”、“腾讯账付通”等众多支付组织。这些第三方支付组织,为了满足市场不同需求群体的需求,采用了多种方式进行服务。
2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关系
从第三方支付的产生可以分析出,其生存发展是基于两个条件:首先,是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于更便捷更安全的结算方式的需求;其次,商业银行的早期业务中,安全便捷的网上结算业务的欠缺。而第三方支付则是很好地补充了商业银行的业务缺失。同时,商业银行对于网上支付业务的日渐重视,也引起了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间不同层面的合作与竞争。
2.1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合作
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的合作业务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网关支付、快捷支付、代扣支付和第三方POS收单。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的相互合作,对彼此的业务发展与完善产生了帮助。两者在安全领域的合作,是符合两者共同利益的。共同合作开发安全的交易平台,是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合作的重要领域。第三方平台账款的结算、流通是离不开历史悠久的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帮助与合作的,商业银行作为传统的金融信用中介机构,拥有丰富的信用资源,进一步提升了第三方独立机构的信用度与实力。对于网上交易的信用安全,在这一方面商业银行拥有着绝对的优势,可以向第三方支付的支付平台提供专业的、安全的交易平台与技术。利用商业银行现有的交易平台,可以降低第三方支付平台建设的成本。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重视的是对于网上支付中关于B2B的部分,对大量的B2C以及C2C的业务缺乏重视,主要是由于这部分业务单笔收益低,且银行在管理与处理业务上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而利用第三方支付,将这一部分中小客户的业务进行管理,既能节省商业银行成本,也能提升银行的效率。所以,第三方支付依靠其灵活的优势,针对社会需求创造出多种服务业务,吸引了众多的客户资源。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向商业银行关于网上结算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交流经验,也为未来的商业银行网上业务的拓展提供了帮助。
2.2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竞争
从第三方支付产生角度看,第三方支付的业务服务类型更可以看成是商业银行网络业务服务的一部分。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的客户来源是相同需求的客户群体,必然引发两者间的竞争。在网上支付市场需求迅速发展逐渐成熟之后,面对大量的客户资源,商业银行战略上会更加重视,提供出更为完善的网上支付服务。第三方支付的核心是为买卖双方提供信用保障,一旦这一核心优势随着商业银行的服务网上支付服务的革新而消失,众多的需求者在二者的服务产品中,商业银行的新的网上支付服务定会取得优势。由于第三方支付的主要优势目前仍然集中在B2C和C2C之间,在商业银行网上支付业务较为强势的B2B模块,第三方支付也正在积极拓展自己的客户,研究自身的服务。B2B模块中,企业交易时更愿意选择商业银行的服务,是信赖商业银行更高更完善的保障信用体制,这是由商业银行的现实信用基础决定的。
3基于第三方支付的商业银行风险类型
现阶段的商业银行网上支付业务的发展是需要与第三方支付进行合作的,但合作必然带来一定的风险,例如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必定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信用基础。为了避免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影响到商业银行业的发展,需要对商业银行可能面临的风险问题进行分析评估。
3.1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安全认证存在缺陷
在实际操作中,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了追求便捷高速,采用的客户身份认证流程是填写一份关于客户的相关资料,其中的内容包括客户的个人基本信息(包括身份证号码审核认证),然后通过小额打款的方式进行简单测试。这与第三方机构被要求首笔交易需要客户前往银行进行认证的做法的安全性相差极大,这绝对为支付安全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3.2第三方支付平台同时与多家商业银行建立合作带来问题
支付平台可以通过其分部,分别与多家商业银行的不同部门和支行,建立合作,由于银行内部的信息的缺失,对商业银行本身的发展带来影响。首先,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服务,直接影响了商业银行之间的跨行转账业务的费用标准问题。其次,由于第三方支付收支的功能,部分客户可以直接进行跨行交易,严重影响了正常的跨行业务的工作。而且目前国家关于这方面的相关政策并未出台,第三方支付平台为商业银行带来了不利影响。
3.3第三方支付平台易成为不法分子谋取不法利益的手段
近年来,新闻中不断报道有不少人非法套现的违法犯罪行为,而这些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了有第三方支付机构所发的POS机,采取信用卡的方式进行作案。从此不难看出,第三方支付的安全隐患,作为一个非金融机构,其业务中涉及大量金融业务。甚至有不法分子,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洗钱活动,这是由于不法分子发现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进行跨行转账,而转账过程并不需要通过商业银行机构。多年来,商业银行也曾在这方面做过努力,由于第三方支付机构为了保障市场,将交易信息资料等单独管理,使得银行无法对用户的网上消费的去向进行核对与证实,为不法分子的违法行为提供了漏洞。
3.4第三方支付业务对商业银行系统的影响
由于第三方平台的C2C业务量单笔数额小、业务量大的特点,使得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的商业银行网络业务的系统极易受到损坏,在自身遭受损失的情况下,也会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誉度。另外,倘若第三方支付的交易平台出现技术问题,如果波及银行网络系统,也会带来不利影响。
3.5客户资料的安全性问题不容忽视
第三方支付作为一个信用中介平台,手中必然拥有大量的客户私人信息与资料,由于其网络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差、稳定性低,容易使得客户的个人权益受到侵害。在客户资料的保管方面不够严密,管理和控制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在应用软件与程序的设计上存在漏洞。使得不法分子在获得客户个人信息资料之后,到商业银行进行确认,导致商业银行工作出现问题,损害了客户利益,也影响了商业银行的信用。
4商业银行风险的防范对策
针对第三方支付平台发展时间短,目前仍存在较多问题的情况,商业银行与之合作不能停止的同时,需要采用一定的对策,对问题隐患进行控制处理。
4.1切实加强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机构间的信息交流
4.1.1不能破坏金融行业的秩序与规矩
在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的合作过程中,两者都应该在风险管理方面达成共识,将网络支付业务的风险问题应当放进两者合作事项中重要的位置中去,关系着客户的合法权利的保障,以及整个金融行业的稳定。例如,在合作过程中,设立管理部门或小组,对其职权进行授权,预测、识别、评估风险是这个部门或小组的主要职能。各商业银行之间也应该加强交流,对于风险的管理进行沟通学习。同时,可以要求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运营情况,定期地进行报告分析,以确定其运营及服务的能力。
4.1.2对于客户的信息的进行严格控制
商业银行方面,在交易过程中的客户身份认证的环节必须严格认证,防止恶性事件的产生。在第三支付机构,通过完善软件的安全性,消除技术漏洞。
4.2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合作需要制度上的完善
(1)央行应当切实执行颁布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所明确的人民银行的管理和监督的职能,稳定金融环境。央行以及国务院应该出台一定的规章制度,在监控第三方支付上作出明确规定,防患于未然。
(2)为了防止部分第三方支付的公司的违规违法行为,应该限制其经营范围。
(3)为了保证金融行业的健康与稳定,应该强力关闭部分盈利性差又过度依赖于同行业其他机构的第三方支付机构。
5结论
在未来一段时间,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对于商业银行网络结算业务的推动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同时第三方支付的发展也离不开商业银行的支付平台,两者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无疑会促进电子商务支付的快速发展,促进支付方式的不断完善,也会促进商业银行风险应对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侯明,赵龙.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演化博弈研究[J].浙江金融,2014(4):58-61.
[2]陈健.论互联网金融创新——基于第三方支付支付宝视角[J].中国市场,2014(2):63-65.
[基金项目]青岛工学院2013年董事长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3KY003)。
[作者简介]张晓艳,青岛工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营销管理;徐艳华,青岛工学院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