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宾塞快乐教育理念对我国应试教育影响
2015-05-30芦梦
芦梦
【摘要】一本《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在过去一百年里,对欧美国家的父母与教育者影响极大,以及对于教育的变革也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其中的教育方法也培养出无数的优秀人才。文字虽不多,但让每位读这本书的人感知到了《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的魅力,感受这位教育天才的著述对后人的影响,同时也对我国教育的改革带来启发。
【关键词】斯宾塞 中国应试教育 快乐教育 人本教育
斯宾塞(H1Spencer, 1820-1903)是英国一位对多学科建设有突出贡献的综合哲学家,如他说的我曾以大半生的岁月留下了数十卷著作,从地理学到天文学,从生物学到心理学,从伦理学到社会学,还有有关教育的思考。[ 1 ](P3)他终身未娶,也没有子嗣,教育经验略显不足,却掌握了教育学的先进理论,著有流传后世的《快乐教育书》。正是得益于如此独特的一生,他才会在教学过程中着重提倡自我学习、寓教于乐与学以致用。对于他的教育理论及其核心观念进行深入挖掘可以发现,他重视知识的实践价值,强调利益至上,主张教育的目标是人们的美好生活,从社会层面上来说以进化论为主导,提倡人们积极乐观地追求幸福的一生,认为课堂上应教授有实践意义的知识,教师要时刻留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在培养智力的过程中激发学习的兴趣。
作为欧美快乐教育学的奠基人,斯宾塞站在传统英式兴趣化教育实践者的肩膀上,继而创立了快乐教育学系统,把源于柏拉图的、夸美纽斯开创的愉快教育学推向了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
一、何为“快乐教育”
关于快乐,可以说快乐是人精神上的一种愉悦,是一种心灵上的满足,它可以使一个人变得开心。当今教育是否又体现了快乐,有不少学者认为,教育怎么一定是快乐的?教育里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这是不言而喻的。却没有想到很多时候教育是加重了这种痛苦。”在理论上分析教育是尊重人,符合人性的以人为本的,以育人为目的的活动,在教育的改革中我们又大力倡导以育人为目的的素质教育,但由于体制、观念、习惯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客观地看,我国教育中还存在着显示的悖论,即存在着大量的不人性的甚至于以人为本背道而驰的“物化教育“现象和教育中”人的空场“。[2](P96)在斯宾塞看来,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在其本质上都是快乐的,痛苦的学习会使人对知识产生厌倦,而愉快的学习可以使知识吸引人。快乐教育应该以人为本,尊重儿童的天性。
快乐教育不仅需要教育者花费很多精力和强大的责任心,还要倾注热情。快乐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会学生做人,做有思想的人,做具有创造性的人,使每个学生的童年幸福快乐,都能得到身心健康的成长。快乐教育学认为教育者应立足于情感,以此感化学生,并提高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开创性学习的能力,而且让他们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斯宾塞主张,依照学生各自的天赋或爱好等,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让他们对不同的学科自然而然地有了兴趣,有利于学生成为专业性人才。从他的学术理论得出,学生只需浅显地知晓基础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应寓教于乐,无需过分关注于成绩单。学生一旦心情愉悦,学习必将积极主动。快乐学习会使得学生更加放松,更加自如地徜徉于知识的海洋中,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乐在其中。
二、应试教育到快乐教育的转变
(1)教育目的
中国的应试教育的目的是以考试升学为目标,只重视学生智育的培养,而不是重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全面发展。因为我国高分低能的所谓人才比比皆是。
斯宾塞认为“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拥有快乐的生活。“[ 1 ](P25)他认为人们被法律允许的最终诉求应是幸福快乐。他也把这一点当成教育学的目的所在,有着深远意义和无穷的价值。他认为:“快乐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禁欲理论中视为奢靡的追求,但是这种理论未能重视快乐的积极意义,没有意识到快乐是良好的心理活动导向之一。快乐不论是对于自我还是他人,都可视为意义重大的一个诉求。”[ 1 ](P112)因此,假如人类不主张禁欲的道行(也可视为违反道德),就应提倡快乐,并将其作为有意义的追求。[ 5 ](P82)而且他也认为,教学管理行为最终是为了不实行管理。远期的教育目标在于,培育学生成为能够自我反思与自主进行教学。这就意味着,教育不但要教会孩子基础知识,还要养成自助习惯。我们应认识到,单纯地教授知识,相比于活生生的个体完善自我、求知再综合为生命的思维而言,要简单得多。[ 1 ](P190, P59)
总之,中国当今应试教育应该逐渐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转变,才会出现更多的优秀的人才。中国教育才会更有生机,更上一层楼。
(2)教育方法
“应试教育”采取急功近利的做法,一味采取传授教学方法,大搞题海战术、补课、猜题押题、“填鸭式”、死记硬背等,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使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全面的培养,甚至磨灭了学生的兴趣与个性。学校中的学生基本上是都是去个性化的。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和兴趣。这种应试方法也导致一部分学生产生习得性无助,自暴自弃。
斯宾塞说:”我始终认为,快乐的方法和氛围,比其他方法更有效。””每个儿童都会对不一样的事物产生不一样的兴趣,每一种兴趣都对应的某一潜能(假如潜能达到充分地表现,即是特长)。我也能够毫不怀疑地告诉所有的家长与学校教师:没有笨孩子,只有方法运用不当的家长与教师。”[ 1 ](P23, P90)。在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理念中,他认为引导是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最好的方法,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对儿童的教育应当遵循心理规律,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顺序,为此,提倡自主教育,反对灌输式教育,提倡快乐和兴趣教育,反对无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方式。《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中作者也不同的方法,一下来自书中几条。
-----“快樂地做一名教育工作者”, 如此而来能够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同时挖掘出孩子深藏的特长。从这个角度来说,不但很多孩子的父母没有足够的涵养,甚至教学从业人员也未能达成。”哪怕是编写一套有趣味的教材,也无法做到。大量的教材枯燥乏味,似乎不这样不足以表现出教育专家们的学术地位和专业水平。更可怕的是他们在出考试题目时也如此做。“[ 1 ](P23, P90)
“用兴趣让孩子快乐地去求取知识“,”应当说每种兴趣对儿童求知而言,皆有价值(除非那些已明显表现出有违社会道德、伦理的兴趣),明智的家长总可以利用这些兴趣将孩子引向丰富知识的殿堂,而且培养出儿童求知的良好习惯。[ 1 ](P51, P88)
三、快乐教育的必要性
(1)学生灵性的消失
我国应试教育模式中,课堂是封闭的、教学是封闭的、教材是封闭的,学校、教师都是相对封闭的。封闭教育实施的教学方法是“一言堂”、“串讲式”、“满堂灌”。教师是权威、是学霸。教育的结果是学生记下了一堆死知识。最终学生的灵性消失,他们缺乏的是能力、丧失的是思想。在应试教育下,不少学生长期忙于完成那些现实生活中很少用到的问题,做不完的题目,开始对自然界,对社会失去了好奇,表现出不属于本该活泼好动的呆滞。在应试教育下,经常可以看到,我们的小孩子在不同场合的行为总是那么中规中矩,总是满脸庄重严肃,总是彬彬有礼,说出的话总是不偏不倚,都能是一套一套,好像背书,一句话,他们的言行都非常的标准,俨然一个模子打造出来。[4](P127)因此,我国的教育需要快乐教育理念,需要借鉴人性教育。教育者要不断激发学生兴趣,让快乐充满整个教育过程,并且让学生成为自己的教育者。
(2)学生德智体美没有达到全面发展
当今我国一直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但是真正做到的学校有多少,真正能全面发展的学生又有多少?那么要达到高度的全民素质教育,应该先从快乐教育开始,快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只有快乐的教育才能走向素质教育。
四、快乐教育的实践
(1)愉快合作的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愉快合作的大环境,教师们必须在课堂上展现出对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以亲和的态度、充沛的精力与豁达的心绪,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以为学生服务为宗旨。打破固有的师生关联,提倡自由化、公平化的关系。学生的心灵互相融合,师生们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互相沟通。学生只有置身于如此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才能放松自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激励他们乐学上进,从而增强了教育教学效果。
(2)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
意大利著名的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里诺,曾经创办了“快乐之家”,其校园环境优美,学校风气朴素自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充满快乐。可以说学校的一草一木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对整个校园的布置,我们总是精心设计和安排,让充满文明、活泼、艺术、智慧的校园环境构成一个美的育人情景,陶冶学生的情操,体现校园是育苗之土、育人之地。[5]
(3)快樂的父母与教育者
“天国之中,孩子最大”,他们像镜子一样干净无瑕,全凭父母的道德品行来塑造。通过孩子这面镜子,你能照出自己内心的一切,丑恶的、美好的。所以你快乐,他们就快乐;你暴躁了,他们也随之变得暴躁。同理,如果教育者把自己的情绪带到课堂,那学生怎会快乐。做快乐的父母和教育者才能培养出快乐的孩子和学生。
【参考文献】
[1]斯宾塞.斯宾塞快乐教育书[M].张建威,译.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 2009.
[2]刘铁芳 学校教育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3]唐玲.实现快乐教育要跨越的几个障碍〔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4]刘铁芳 守望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快乐教育的实践和思考中国教育学刊199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