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丏尊语文阅读教学思想研究
2015-05-30李功雨
李功雨
【摘要】夏丏尊是一位在现代语文教育史上做出过重大贡献、颇有影响力的语文教育家。他对语文教育事业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语文教学观点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性和科学性上,这些观点直到现在仍闪耀着不灭的光芒。 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探究夏丏尊阅读教学思想: 阅读什么和怎样阅读。阅读什么即阅读教学的内容,夏丏尊主张阅读内容应广泛,但是要以选文为中心,既要求阅读的广度也要求阅读的深度,而不是盲目的去泛读。怎样阅读即阅读教学的方法,主要介绍了夏丏尊三個主要的读书方法,一是强调语感的培养,二是要求在阅读中处理好精读与略读的关系,三是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要养成多读多讲的好习惯。当前我国语文教育尤其是阅读教育的改革正在全面展开,?很有必要研究并借鉴夏丏尊的阅读教育思想。当前我国语文教育尤其是阅读教育的改革正在全面展开, 很有必要研究并借鉴夏丏尊的阅读教育思想。
【关键词】夏丏尊 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思想
一、阅读教学的内容
(一)、读文字写的与非文字写的书
夏丏尊先生认为书是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的工具, 并把它分为有字书和无字书。他认为读有字的书,不应忽视对无字书的视听;读无字的书,也不该减弱和替代有字书的阅读。 这一独到的见解把原先人为狭窄的阅读概念开辟出了一片新天地,正是夏丏尊为人用心周到、及时的地方。明确的提出读非文字的书,始于《文心》中枚叔写给乐华信的结尾:“书是用文字写的,我还希望你遇有字的书以外,更留心读读没有字的书。在你眼前森罗万象的事物上获得心的触发。”《阅读什么》讲稿里提到“书只是供给知识的一种工具,供给知识其实并不一定要靠书”,由此联想到了电影,广播对学习的影响,其实际也就是主张读书与现实生活,文字写的书与非文字写的书的有机结合。这不只是形式上的时尚,而更是语文教学观念的新潮。教育家杜威曾提到:“我们时常看到一些人,他们几乎没有受过学校教育,可是他们这种缺少知识的状况,正好成为一种积极的有利的事情。他们至少还保持着他们朴素的常识和判断力, 使他们具有从已有的经验中来学习的宝贵的能力素质。如果在这一过程中,个人丧失了他自己的灵魂;丧失了对有价值的事物的鉴赏能力和与此有关的事物的评价能力; 如果他对所学过的知识丧失了应用的欲望,并且,最重要的丧失了从即将出现的未来经验中吸取意义的能力,那么,获得一套规定的有关地理和历史的知识,获得读和写的能力,到底又有什么用途呢?”夏丏尊显然也同样的看到了这样一群人,他们空有文凭却并没有掌握多少真才实学,也没有太多继续学习的欲望,虽然他们并没有完成学业,但是却仍然坚持自己学习,从多方面的求学中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正是在这样的一种认知的指引下,夏丏尊提出了要重视阅读非文字的书,把读有字的书和读无字的书结合起来的观点。教育家叶圣陶也提出过相似的观点他认为语文学习的过程具有累积性的特点,人生一辈子的阅读就是一辈子在积蓄,同时在积蓄中获得长进。而他要求自己的学生所进行的积蓄的一方面就是平时要留心听人家的话。他认为听话虽然不是用眼睛去读,但也应算是一种阅读,它是用耳朵去读,读的是有声音的书。别人讲话有长处,好在哪里?有短处,坏在哪里?像这样长期有意识的去思考琢磨,会有助于阅读能力水平的提高。这里的“听话”与夏丏尊的读非文字的书的观点如出一辙,可见两位语文教育学家都深刻的认识到了阅读内容来源的广泛性,而夏丏尊的 “非文字写的书” 则把阅读的范围设定的更广, 更能丰富阅读教学资源,对丰富现代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有着重大的意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一、二学段非文字的阅读被看成是与文字密切相关的一种阅读。有“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和“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短,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文材料。”这都是夏丏尊先生阅读教学思想先见性和科学性的具体体现。文字和非文字结合的阅读应是伴随人的一生的,是阅读教学系统中最不应该忽视的内容,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合理地加入非文字阅读的内容。
(二)、以选文为中心、多方学习
夏丏尊说过“我以为最好以选文为中心,多方学习,不要把学习范围限在选文本身。”换句话说,对选文本身的形式和内容首先理解外,还得进而由此出发,作种种有关的“探究”和“扩张”,即“参读”。参读,是从课本出发去读相关的书籍、刊物,人们往往会重视阅读的广度,却常常容易忽视阅读的深度。时下以本为本意识淡化,许多老师在培养学生实际阅读能力的名义之下,让学生一段又一段、一篇又一篇的进行阅读练习。学生搞不清楚文章出自什么地方,也不清楚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写出此篇文章,这样的练习占了阅读教学大半的时间,课本上的名家名篇反而一掠而过,很少有学生反复揣摩研究的,也很少有带着问题去进行参读的,这样一来反而不能够实现阅读教学最初的目的。夏丏尊所谓的参读指的是与课堂上教材中的课文息息相关的,是根据课堂教学需要而进行的拓展性阅读。夏丏尊大力倡导的这种课内课外想结合的阅读思想:课内是“读” ,“读”文章的形式,目的是为写作打基础;课外“阅”文章内容,目的是扩充知识,来补充课内不足。以课本为中心,以读好学好教科书为立足点,然后向外扩展,作与课内内容相关的扩展性阅读,课外阅读是在课内教材所圈定的范围之内,对相关的内容做更宽泛的阅读,无疑能对课内文本内容、作者思想等有更深的体会和感悟。课内阅读是点,课外的阅读是面,课内阅读的目的如果说是对所读作品的一个点进行挖掘的话, 课外阅读无疑是抓住一个点的一个平面甚至立体的拓展。 课内读的可能是一篇作品的某种创作手法或者某一方面的某种认识,但在课外读时,就可能会涉及到作品的构思、作者及其风格、创作背景、社会背景等方面的东西。课内读的是读书的方法、创作的技巧从而发展写作能力,课外阅读广事吸收,读这些方法和技巧的运用,进一步促进课内阅读能力的提高。由此看来,夏丏尊的参读是在广度、补充之中尽显其深度与实效。夏丏尊在《国文科课外应读些什么》一文中,把语文学习中学生可以阅读的书分为了三大类, 一类是关于文字理解的书籍, 一类有助于理解文字的工具书籍,还有一类是文字优美文学样式新颖、内容有益于写作的书籍。夏丏尊没有给青年开书目单,只是提出了几个着手的方向,但他的指导方向是十分明确的,在学习好课内教科书的同时,拓展阅读的内容,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发展趣味修养,通过阅读来不断提升自己。 如何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以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则成为了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探索的一个方向。 在具体的实践中,老师可以推荐与课文内容有密切联系的阅读材料,从而丰富、深化教材内容。这样,学生就会读有兴趣,读有目标,读有收获。课内教方法,课外用方法。课堂上,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思考和阅读的时间,给学生更多读书方法上的指导。努力使他们做到口动、耳动、眼动、手动、心动,以达到多读多积累的目的。在课外的阅读中将课堂上的积累运用于阅读中, 就会使阅读能力得到很大程度上的锻炼,从而实现全面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目的。
二、阅读教学的方法
(一)、 传语感于学生
夏丏尊在《阅读什么》一文中说:“一般科学的教科书应该偏重于阅,语言文字的教科书应该偏重在读。读有助于领会文章的气势,有利于增强语感。”[5]传语感于学生是夏先生在经过反复思考后悟得的新启示, 这可以说是他自成一家的语文教学见解。传统的语文教学没有“语感”一词,但却时处也渗透着语感培养的精神内涵。古代语文教育中有关“语感”的问题是通过对“悟”这一独特的认知方式来说明的。孔子对学生“博之以文,约之以礼”的教育策略,荀子要求学生“始乎诵经,终乎读礼”的教学主张都从不同侧面概括反应出了古代语文教育中与“悟”为核心的语文教学思想。夏丏尊的通过重视语感培养来提高语文阅读素质的观点与“悟”为核心的语文教学思想相符。
(二)、精读与略读
夏丏尊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仅只是创设新的议题供自己或他人探讨, 同时也对别人提出的相关议题,综合各方面见解后,做出分析和判断,得出独具匠心的科学性结论。精读与略读就是很具代表性的一例。
夏丏尊认为在语文学习中,应该多采用精读。在《怎样阅读》中指出:“阅读通常可分为两种,一是略读,一是精读。略读的目的在与理解,在收得内容;精读的目的在揣摩,在鉴赏。我以为要研究语言文字的法则,该注重于精读。分量不必多,要精细地读,好比临帖,我们临某种帖,目的在笔意相合,写字得它的神气,并不在乎抄录它的文字。假定这不帖里共有一千个字,我们与其每日瞎抄一遍,全体写一千个字,倒不如拣选十个或二十个有变化的有趣味的字,每字好好地临几遍,来得有效。”他的这一认知涉及到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教材编写和使用等一系列问题。夏丏尊在數量和质量的选择上,他更看重质量的高低而不在于阅读数量的多少。所以,他希望老师能指导学生在精读上多些功夫。
(三)读与讲
夏丏尊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视朗读和讲演,他认为此二者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他在所著的《学习国文的着眼点》一文中指出读是很有效的一种学习的方法,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关于字,词,句子,以及文法句子的真意从而得到更多对篇章的体悟,因此他勉励学生要多在“读”上下功夫。他认为学生不要只注重读的数量而更应该看重阅读的质量, 应该精选几篇可读的文字进行反复的诵读,并且达到能够背诵的程度。只有把文章读熟读透,才能发现文章结构的特色,文章辞句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和其他文章的文字做这样那样的比较。就算是脱离课本也可随时想起,学生随时随地都会有所发现,学生也
就为自己创造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不仅要读别人写的文字,也要读自己所写的文字。历史上很多的大家都做过旧稿纸自读自改的苦工夫。这里所说的读需要眼、耳、口、心同时运用,要求学生随时随地心无旁骛地大声朗读。这样的“读”可以为理解所读之物提供帮助。不但在语文课堂上要朗读,下课之后在课外也要经常进行朗读练习,要实现现代白话文、古代文言文课内外的全面训练,通过读来带动学生语文素质整体的提高。学者朱自清也非常重视朗诵,他说:“默写和背诵,不拘文言文或白话文,都很要紧,该常常举行。”对于诗歌的学习,他觉得吟诵是诗的兴味的发端,但偶然的随性的低吟浅诵只能用来消遣,还不足以受用或成学。要真正受到启迪或学有所成,“那得下一番切实的苦工夫,便应该是背诵。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这三百首诗虽少,是你自己的;那十部诗集虽多,看过就还了别人”,“读了还不和没读一样”由此看来,重视诵读和讲演是诸多语文教育学家在阅读教学中都曾突出强调的问题, 而夏丏尊先生则更是在诵读方法上做出了明确的指导。
夏丏尊关于语文阅读教学观的独到和精当,由上述可见一斑。同我国语文教学理论库存中的所有教学理论精华一样,它对于当前升化语文教学改革,具有不可忽视的借鉴作用,对现代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更是提供了一个方向上的指引。
【参考文献】
[1]夏丏尊.夏丏尊文集·文心之辑[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
[2]孙海林.夏丏尊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3.
[3]倪文锦、谢锡金编.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夏丏尊.夏丏尊散文选集[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
[5]夏丏尊、叶圣陶.文心[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
[6]夏丏尊、叶圣陶.阅读与写作[M].开明书店,1938.
[7]夏丏尊.夏丏尊文集·平屋之辑[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
[8]夏弘宁.夏丏尊传[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