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幻作品是人类走向未来的引路灯

2015-05-30张小平

国际公关 2015年4期
关键词:三体科幻机器人

张小平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梦想空间也被无限地放大,人类与机器的关系也变得玄妙起来,而这一切变化很容易在科幻小说里找到蛛丝马迹

对于苍穹之上的世界,人们的想象似乎就没有停止过。天文学家开普勒的小说《梦》,就为大家描述了宇宙飞行的画面。但开普勒极尽想象力的作品,却无法让其成为科幻小说第一人,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主人公实现月球旅行的办法超出了科学范畴,他使用的是巫术。从开普勒编造的遗憾中,我们不难看出,科幻并不是对宇宙或者人类毫无边际的幻想,而是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创意与想象。

1765年瓦特创造了世界第一架蒸汽机,1807年富尔顿发明了轮船,1814年史蒂文森制造了火车……在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开始前,哥白尼就已确立了太阳的中心位置,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牛顿找到了万有引力的定律,所有这一切,强烈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冲击着社会和经济,而这让人们见识了科学技术的神奇,也为人们的精神世界打开了一扇科幻的天窗。

1818年,玛丽·雪莱创作了《佛兰肯斯坦:现代普罗米修斯》一书,这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它讲述了科学家弗兰肯斯坦通过实验创造了一个丑陋的怪物,一开始这个怪物对人们充满了善意和感恩之情,可后来他却要求创造者和人们给予他更多的东西,最后这个怪物在误杀弗兰肯斯坦之后懊悔地跳海自杀了。这部作品曾数次被改编成电影。

可以说,玛丽写这部作品是受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又或者是她天生对科学充满无限的热爱。她突发奇想地改变了当时流行的哥特小说的一项重要元素:“怪物”来自电力,而不是魔法。而玛丽对科学与世界、科学与人类的关注令科幻小说就此诞生。

毋庸置疑,快速发展的工业革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状态:出行更快,生活便捷。而伴随工业革命徐徐展开的科幻天地又给人们带来什么呢?更丰富的想象,更宽阔的视野——看看我们身边那些曾经只存在于科幻的产品:智能手机、智能机器人、智能眼镜,也许你会发现科幻对我们的影响远远不止精神食粮那样简单,它还奠定了我们对智能时代的期待。

“在科学技术的力量到达之前,我们已经到达了那些世界。”这就是科幻的魅力,也是它的现实意义所在。若是现在已有可能,则见不到想象力的成分;而假如未来亦无可能,那就代表该构思已抵触了既有的科学。在人工智能的世界里,科幻作品就像一盏引路的灯,带着我们到达未知的世界,许诺我们一个更美好的希望。

此外,虽然萌芽时期的科幻作品并没有将科学与技术放在主要地位,但是它们对科学的想象还是确立了之后科幻作品太空探索、奇异生物、战争、太空旅行等题材类型。

1938年万圣节的前夕,美国人并没有像往常一样为即将到来的节日激动不已。相反,恐惧不安的情绪开始笼罩这片土地。让美国人陷入深深不安的,不是来自纳粹的威胁,而是源于火星人准备进攻纽约的消息。这情节应该只存在于标准的科幻小说中,可事实上它是活生生的历史。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播出了由小说《世界大战》改编的《火星人入侵地球》,由于当时奥逊·威尔斯把这一切演绎得太过活灵活现——“关掉点灯!让外星人找不到这座城市!”就这样600万收听广播的美国人中有170万人信以为真,大约120万人准备马上逃离。这就是科幻小说在当时所显示出的魔力!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图灵对人工智能的研究也还处在最初级的阶段,而文学界却迎来了科幻作品的黄金时代。在这一时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作家,其中美国的海因莱因、英国的克拉克、美国的阿西莫夫被后世并称为黄金时期的“三巨头”。

克拉克因他的“太空奥德赛”系列而知名,特别是小说《2001:太空奥德赛》,成为有史以来最具影响的科幻小说,也是一部广受欢迎的电影,这部小说把科幻题材带入了文化主流。克拉克的作品具有极强的预见性,联合国、NASA和互联网界都从他的书中受益。

作为美国具有影响力的科幻作家,罗伯特·安森·海因莱因(Robert Anson Heinlein)以高超的叙述技巧、精巧的科幻构思、极具时代感的激进思想以及对美国历史和文化独特的科幻化阐释,被誉为“美国现代科幻小说之父”。海因莱因是硬科幻小说大师,其代表作有《星际迷航》、《严厉的月亮》、《双星》、《银河系公民》、《银河行商》等。

在三巨头中,阿西莫夫或许是最有名气的,其作品中以《基地系列》《银河帝国三部曲》和《机器人系列》三大系列被誉为“科幻圣经”。他提出了伟大的“机器人三大定律”,后来成为科幻界无可撼动的铁律:一、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袖手旁观坐视人类受到伤害;二、除非违背第一法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三、在不违背第一法则及第二法则的情况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

黄金时代之后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科幻作家们曾尝试主动出击,向主流文学靠近,于是新浪潮运动来临。而新浪潮之后,美国的科幻小说又经历了“赛博朋克时期”,威廉森·吉布森的《神经漫游者》是这时期的代表作。之后,我们看到的《黑客帝国》也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现在,美国科幻的发展进入了平稳期。杂志逐渐转向图书出版,以及随之而来的更多的影视动漫化的改编,让科幻产业在美国一派欣欣向荣。但事实,伴随着整个文学市场的萎缩,科幻小说的销量也远不如从前。很多科幻杂志社都倒闭,还有一些杂志转向电子化订阅,杂志在科幻市场进一步式微,奇幻小说开始在幻想小说中崛起,《魔戒》、《哈利·波特》等作品引领了很多奇幻作品的出现,而新作者们也都是一手科幻,一手奇幻。进入21世纪后,随着《冰与火之歌》的大卖,奇幻小说更是占据了市场的主流。

中国科幻文学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激情燃烧的岁月,以王晋康、星河、韩松等为代表的科幻作家在这一时期发表了一系列作品,其中以网络空间为题材的《网络游戏联军》、《决战在网络》和侧重于科学探索的《天火》、《2066之西行漫记》(又名《火星照耀美国》)都引起了极大反响。

2010年,贵州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科幻黄金时代大师作品选》,以纪念中国科幻史上一个特殊的年代。在此期间,一系列本土科幻作家和作品的涌现,也彻底让中国科幻摆脱了乏人问津的尴尬境地。其中,刘慈欣《三体》三部曲的出版更是将中国科幻带上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三体》三部曲是一部典型的硬科幻作品,也是中国当代最杰出的科幻小说。这本书讲述了地球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书中对人类历史、生物学、天文学、社会学、哲学、宗教都有涉及。而《三体》的成功之处在于,这本对大宇宙在遥远发展中展开幻想的小说竟启发了人们究竟应当在何种方式下生活和发展的种种思考。如今,作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科幻小说,《三体》已经开始在外国热销。《三体》的出现可以说是中国科幻发展过程的一个里程碑。

美国著名文学家、评论家布哈伊·哈桑说:“科幻小说可能是哲学上最天真的,道德上最简单的,美学上有些主观或粗糙的,但就它最好的方面而言,它似乎触及了人类集体梦想的神经中枢,解放出我们人类这具机器中深藏的某些幻想。”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梦想空间也被无限放大,人类与机器的关系也变得玄妙起来,而这一切变化很容易就在科幻小说里找到蛛丝马迹。

猜你喜欢

三体科幻机器人
PL-01:科幻飙车党
到达科幻里的未来
基于遗传算法的三体船快速性仿真分析
基于7.1 m三体高速船总强度有限元分析
如何挑选100本科幻书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
认识机器人
科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