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惑·抒情·立言

2015-05-30张小补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龙潭画家创作

张小补

画家龙潭

龙潭,1960年出生,湖南祁东县人,1984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为衡阳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衡阳师范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衡阳市花鸟画家协会副主席。作品入选入展第二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全国第六、第七届工笔画大展,全国首届现代工笔画大展,首届八大山人全国花鸟画展,第六届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画精品展等20余次展览;多篇论文和国画作品发表于《文艺研究》《美术观察》《美术界》、《美术报》《中国书画报》《中国收藏》等国家级艺术类报刊杂志。作品多次被美术馆及个人收藏。同时也是衡阳师范学院美术系省级特色专业、重点专业、精品课程、优秀教学团队主讲教师之一。

在当今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浮躁的艺坛,我认为工笔花鸟画家龙潭先生的创作观可鉴可赏可取。

中年国画家龙潭先生是一个十分憨厚的人。他静能如山,一投入创作,长年累月风雨无阻。有人说,艺术家是需要浪漫的,从外形的解读上的确感觉不到画家半点浪漫的影子。近乎腼腆的常带笑意的面容闪烁着一种十分逊和、纯真与友善的光芒。如果说“画如其人”,我们说龙潭先生的作品确是从骨子里透溢出纯真的、友善的、深情的某种自然美。

他从最基层走来。湖南师范大学美术院毕业后,先在一个地方的小小印刷厂苦干了数年,再步入县文化馆的美术创作岗位,而后又落户于高等学府美术系,成为一名大学教授。一路走来,龙潭先生不改痴情于艺术的宗旨。从工笔人物画到工笔花鸟画,我见证了他创作的轨迹。可以说,他是从生活的深处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的。从不惑之年到知天命之年,即在高等学府任教的这十年间,是他创作生命的爆发期。十年来他创作了数十几幅别有韵味的花鸟工笔画作品,鲜明地记录了他的创作思想与创作成就。他的《庭院余晖》《母亲的歌》《万叶秋声》《筑路者》《梦里金秋》《七闲图》《幽竹聚禽图》《暖气浮春》等作品先后参加了全国性各种大型画展,并多次获奖。其作品或论文也散见于《文艺研究》《美术观察》《美术大观》《美术界》《美术报》《中国收藏》等十余家国家级艺术类报刊杂志,不少读者、藏家和学术专家都纷纷给予好评。正因为这样,龙潭教授也成了衡阳师范学院学术委员会会员, 衡阳师范学院美术系省级特色专业、重点学科、精品课程、优秀教学团队的主讲教师之一。

解读龙潭先生的工笔花鸟画,读者和专家对它的看法是一致的:即作品饱含真情实感、深情厚意,平淡中见新奇,传统中拓新境,意趣中蓄高雅,物象中扬真善美。有些读者来信说:龙潭先生的画初看似乎平淡无奇,可越看越耐看,越看越令人回味无穷,让人既能感受到画家生活的深度,又能体味到画家对艺术提升的高度,感受到画家形象思维和哲理思维比较完美的统一。龙潭先生把他的创作思想和他的创作过程简明地经典地概括为六个字:“解惑·抒情·立言。”他说,画家要探求自然和生活中的美,其实就是一种对自然和生活的解读、解惑,是深入研究和开掘生活内涵的过程。须知许多“大美”“至美”,不是停留在生活的表面上,而是蕴藏在生活与自然的深处。艺术家的任务就是要让这种“美”明朗化、形象化、情感化、哲理化,从而让读者、观者受到心灵震撼,得到启发和激励。画家进一步解释说,要能如此,艺术工作者必须要有观察生活的敏锐眼光,要有深沉的思索、痴情的探讨、洋溢着的青春活力。这是任何艺术创作最重要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画家的解惑才会有力度,画家的抒情才能有厚度、深度和高度,才会有情之所至、理之存焉。龙潭先生说,其实画家的“抒情”,就是在“立言”。画家是寄思于情,寄思于形。造型、抒情、立言三者应当是统一的。画家用色彩、构图、形象来表达他的情怀和主张。试看龙潭先生画的一幅《蝶恋花》,创作构图非常简洁:以高阔的蓝天作为背景,几朵鲜艳的小花和数只飞蝶吸人眼球。然而,画作的大面积是翠绿而修长的叶子和淡淡的笔挺的茎干。花朵、绿叶和茎杆构成了一个相互映衬的整体。同时宇宙之大、花草之小,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反差。飞蝶之灵动、花草之穆静也形成对比,形成了自然界生命的相依和相恋,以及万物的和谐与统一。画面着彩轻淡,但层次却不失丰富,画作运用时空的融合和生命的内在的律动,给人以“力”的美感和美的梦幻,从而水到渠成实现了作品的“有我无我”“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值得注目的是,这幅画还配以画家的抒情诗、哲理诗,更是使作品添色不少:“花儿再美,没有绿叶衬托不行;绿叶再绿没有茎干支撑不行;茎杆拓展春风得意,没有根系护着不行。看来世界上从来没有第一,只有互助与统一。”是的,画家正是用这种审美情趣来表现各种自然物象的,用这种审美理念来提升自己的创作意境的。国画中能有这类哲理诗作的似乎并不多见,足见画家立意之深、立言之高,足见其构图之清新、抒情之宽阔、志趣之深远。

还有,像《蝶恋花》这类富含哲理、抒情的作品,从龙潭先生的作品中似乎随手可拾。又比如《惊春》:作者将一丛丛像山峦层叠似的被严雪冻枯了的芭蕉茎叶展示在读者面前,以此显示着过去的繁荣与昌盛、如今的古苍与时光的流逝,也显示着风雪的无情与生命曾经抗争过的严酷的记忆。然而这些只是衬托而已,画家着意表现的是现在和未来,是枯茎、枯叶背后的强有力的生机,是枯蕉背后那两片引人注目的新发的嫩绿。它像两叶迎风破浪的风帆,又像寂静的宇宙中跳动着的欢快而强有力的春的音符。不过它毕竟是刚刚舒展开或半舒展开的两片小生命罢了,它带着春的信息,呼唤着春的繁荣。画家运用这种反差和对比,解说了时空运行的不可抗拒,以及生命的无限的力度,解读了四时运转的有律和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画作不单用了枯与荣的对比、大与小的对比,同样也用了动与静的对比。一只飞鸟展开双翅勃勃有声地向南飞去,那么富有生机和活力。苍茫的天空是画的背景,是时空运行的大背景,是久远与短暂的大背景,是对生命之歌永恒的沉思。这幅画的表现手法同样十分概括和简洁,但立意却很深沉,意境也很美妙。《惊春》这幅画的确也是一首很好的抒情诗、哲理诗。画家善于以小见大,从细微处见精神,从景物的反差中谋和谐,从物象的千姿百态中求统一,画作构图精明,着彩淡雅,韵味无穷。足见画家功力之深。显然,这些年来,龙潭先生不仅注重了笔墨功夫,同时也注重了对笔墨之外的画外功夫的修养。他说:画外功夫甚至比画内功夫还重要。龙潭先生指的画外功夫是指画家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指画家怎样去体验生活和其对生活体验的深度与广度。同时也是指画家的文学、史学、哲学等各类学科的深度修养。他说:绘画是画家综合素质的体现,是画家的心灵与生活碰撞的闪光,是画家眼中之物变成胸中之物而后再变成笔下之物、一步步升华的结果。每一步升华都要拿出画家的全部气力,都是对画家素养和能量的全部考量。又比如他的一幅《酣秋图》,构图也很别致:在金色的秋风中,一丛丛叶片破碎了的芭蕉却别有一番美色。十余只欢快跳跃、飞翔的小鸟,展示了金秋成熟季节万物的和谐与欢悦。画家虽并未直接去描绘硕果累累的农作物,也并未描绘农夫们在收获季节的热闹场面,只是撷取了一个看似十分平淡的画面,托物寄情,以此喻彼,以简单涵盖复杂,以浅表内藏深厚,以小巧灵动的鸟类喻示着宇宙万物的欢快之情,喻示着“天人合一”的诗情画意,从而使画面生机无限、有声有色、妙趣无穷。龙潭先生说,艺术总要给人一种联想、一种激励、一种愉悦。画家们创作的任务,就是要把自己创作的欲望、心灵的闪光以最佳的最简明的表现形式、最美的绘画语言展示出来。

这里还值得提及的是,龙潭先生在“解惑·抒情·立言”这个创作理念中,他认为最要注重的还是“解惑”,即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和深刻感受。没有对生活深层次的开掘和对生活独有的触角,艺术家就无法从艺术创作的困惑中走出来。事实上有些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明显地近乎是“无病呻吟”,作品常以怪异荒诞示人,其实这就是艺术家缺少生活中的“解惑”“解困”,于是乎心灵彷徨、迷惑,而又要寻求某种自慰所发泄出来的一种怪胎罢了。龙潭先生说:艺术家只有在生活中有了真知,才会抒真情,立真言。如果只会卖弄笔墨功夫,糊弄读者观者,画家笔墨功夫再高,其艺术作品也不会有生命力。

龙潭先生曾经自己写过一篇文章,题为《竹为经、蕉为纬》。严格说来,这篇文章不止是龙潭先生最核心的创作观,而更多的是龙潭先生创作时所偏爱的创作取材手法罢了。即画家把“竹”和“蕉”作为他常常看好的物象。他的确把竹和蕉画得独有风貌、个性和情趣。龙潭先生画竹既有北宋的文同又有清朝扬州八怪的郑板桥的绘画元素,同时又有自己的绘画语言。他说:“当我细细观察竹子时,总是想起清代郑板桥的‘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诗句。如果说竹子是中国高雅艺术的一个重要符号,那残叶芭蕉之美则要与西方断臂维纳斯的残缺之美似有异曲同工之妙。芭蕉衰老之后的另类美——蕉叶弯腰、蕉树挺立则可以看作是生命的谦卑与顽强的象征。”“我在乡野的芭蕉和竹子中找到了自己的情感寄托”,“我从不摆脱和改变自然的基本生命形态,我喜欢自然中的完美,偏爱对竹、蕉和秋色的描绘。”是的,在全部创作过程中,画家的确十分注重竹子和芭蕉的自然之真,同时也十分注重开掘自然物象之“妙”,注重在不失自然的情况下,将物象重新构图、剪栽、取势,注重技法、形式、意趣的深层次的统一,注重在点、线、面的构成中突出“力”与“动”的效果,从而使作品气势通畅、清新、淡雅而古朴,使法与理、情与境天然合一,使传统与时尚在科学的“美”的理念中拓展与升华。

是的,在当今“大师满天飞”的浮躁的艺坛,龙潭先生依然“我行我素”,不为名利所诱惑,他认定了自己的路子,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这里,我可以这样概括:龙潭先生的创作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努力开掘生活和开掘自我的过程,是努力以生活之情为“经”,以生活之美为“纬”,用“真善美”编织和营造一个彩色世界,同时大胆地多情地描绘了追梦的绚丽未来。

猜你喜欢

龙潭画家创作
龙潭画影
酷炫小画家
九龙潭的龙
《一墙之隔》创作谈
多向土工格栅在龙潭水库裂缝处理中的应用
创作随笔
龙潭八牌锣鼓的概况与保护
创作心得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