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习作能力的培养
2015-05-30边娟玲
边娟玲
小学生进入五六年级,学习内容较三四年级时有了更深层次的发展,相应的习作教学在内容上也更加丰富要求也更高,而这对于农村的小学生来说,由于生活环境和物质条件的局限,习作更成了难上加难的事。对事物的认识仅局限于书本,思考的问题简单没有自己的独特感受,课外阅读少,词汇贫乏,语言的表达不够流畅,写出的作文千篇一律,假话空话一大片等诸多问题,困扰着语文教师们。如何能够在学生现有认知的基础上挖掘他们的习作潜能,调动起学生的自主习作意识,指导学生写出真正具有自己独特感受和思考的文章,是我校课题组成员一直思考和探索的教育问题。
一、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三学段阶段目标中有关习作的第一条目标就是:“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简言之,什么是写作,写作就是自我表达,就是与人交流。我们在指导学生开始习作之前,就应该把这句话告诉学生,让学生明白,习作就是为了自我表达的需要。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表达,表达些什么?
小学生的生活无非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父母老师和同学,因此,平凡简单的生活以及他们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就是学生们要表达的。此外,由于高年级的学生对社会、对自然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对自然的感悟、对社会事件的看法这些也可以是他们要表达的内容。如五六年级课本单元习作中主题作文“家乡的小河”“感悟生命”等内容其实非常贴近学生生活,都是学生能够去自主表达的,只是学生缺少方法和写作经验,不会去表达或者说表达的不够好罢了。
因此,在表达之初,我们对学生的文字除了错别字和语法错误之外,其实不用做太大的修改,也无需过多的评判它的好坏。只要学生写的是自己真正发自内心的东西 ,是自己真实的喜怒哀乐和见解感受,就是对的,就是好的。记得几年前我新接手了一个班,有一个女同学,经常写作文不会写自己的感受,不会观察自己的生活,交上来的作文经常是从作文书上抄来的,或者是将别人的生活硬搬到自己身上,而且也字数很少,任何人一读就是假的,空的。就她这种现象,我想了很多办法,但她似乎无法理解,每次的习作依然如故,真是让我无可奈何。后来,有一次习作,题目是《我最——的一件事》,她写上来的结果和之前没什么两样,就在我无奈之时,我忽然想起来早上她气冲冲地来我跟前告状,说一个同学把她的伞拿走了,为此两人还大吵一架,险些动起手来。可后来,她发现是自己错怪了那位同学,其实是早上妈妈送她到学校后又把伞拿回去了。于是,我就让她写这件事,结果大出所料,她这次的作文比之前有了很大进步,不但写的详细,而且充满了真情实感,把他俩吵架时的语言、动作和神态都写出来了。
由此可见,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自我表达,就是写自己的喜怒哀乐,是提高学生自主习作能力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二、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并学会思考,挖掘写作素材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三学段阶段目标中有关习作的第二条目标。农村学生生活的环境与城市孩子不同,如果我们经常拿课本中或作文书上那些城市孩子才有的感受作为习作教学的范例,显然是无用的。习作的表达要贴近生活,反映生活。因此,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指导孩子们观察他们的生活,比如他们生活的村庄、田野、风土人情,许多时候,可能由于孩子们经常居住在这里,对于他们眼前的这些乡村之美并不会感受得到,所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和习作教学中,我会经常要求学生在课余去观察身边的景物,如季节变换时树木、田野的变化,过节时观察并记录当地的风俗习惯并用简单的文字记录下来,也可以算是一种随笔吧。而作为教师,我会用手中的相机将学生身边的景物拍下来,并制成幻灯片在课堂中需要用到的时候播放出来,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学生们在惊叹之余,我会告诉他们这就是我们的家乡,就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在播放的同时,我还会配上一些生动描述,这個时候,学生才会明白,哦,原来他们天天见到的大牛也可以是一道风景,小溪里凫水的白鸭也会那么可爱,就连衔着大烟袋的老大爷也会笑的那么灿烂,而这一切,都可以用那么美的文字来体现。
三、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把自我表达与习作结合起来
学会了自我表达,学生有话可写了,但要把学生随手记录的生活转变为一篇作文,教师就要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了。当然对于一篇作文基本的写作方法,五六年级学生之前已经掌握,这里就不再多说。但在写作手法方面比如像文章的顺序,比如倒叙、插叙、顺序还有一些简单的写作手法,诸如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寓情于景、象征、假借等学生都已了解,因此,在学生习作前,教师可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这些写作方法, 这样不但可以避免文章的千篇一律,还可以给学生的思维制造一些灵感,让他们对已有生活经历进行回忆,产生写作的欲望。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慢慢就会形成自主作文的意识,而再不是看到题目无所适从了。
四、指导学生学会修改习作和欣赏他人习作
“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习作修改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习作修改,作为习作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节,教师在习作教学中,教会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我在这里更多强调的是在阅读并修改他人的习作之后对自己习作的修改。我们经常说。“阅读”是为“习作”打基础,平时我们更多注重的是让学生从书本上学习,从课外书中学习更多优秀的文章,殊不知,这些书本中的所谓的大师级的文字对于学识和认知都尚浅的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都很困难,更何谈学习。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着眼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水平基本在同一个界线上,有认知共同点,让他们相互学习,更能激发起他们学习与写作的兴趣,从而对自己的习作产生自主修改的愿望,并“变”他人的好词佳句、独特的感受为己有,进而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综上所述,要想切实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自主习作能力,教师还是要从多方面下功夫,着力培养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写出真正具有真情实感的、具有独特感受的作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