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视听走进语文阅读课堂

2015-05-30张利静

杂文月刊(学术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直观情感语文

张利静

不论你接受与否,不管你如何评价,我们的时代,真的就是一个视听时代。人们,尤其是青年学生们,已经接受了更加直观地获取信息的方式,比如图片、视频、音频等,已经在逐渐取代传统的以文字为主的传输媒介。那么,我们的教育必须要适应甚至顺应这样的潮流趋势,才能把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落到实处。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阅读教学的质量对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缺乏生动直观的形象。学生只是眼观文字,耳听讲解,依照抽象的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这样不仅阅读速度很慢,而且认识也非常模糊,更谈不上掌握和探求。教師教得吃力,学生学得吃力,而且毫无趣味。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自然失去了应有的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都明白孔圣人的教导,赫尔巴特说,“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一阶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动。”因此,兴趣的激活、保持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兴趣作为支配人们行动的动机,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反映的结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大量的表征,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激活学生的兴奋点,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教学过程也应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体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在阅读课程设计中采用多种方式,能激发学生兴趣。而视听教学方式,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直观、生动逼真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能给学生以新奇感。我们不妨让视听方式走进阅读课堂,以激发兴趣、提高效率。采用与教材配套的朗读带,教学光盘或制作媒体课件。学生聆听音乐声中那圆润和谐、抑扬顿挫的朗读,观赏着生动逼真的画面,一定能激起潜在的兴趣。有些写景抒情散文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在图文并茂的直观形象中,学生自然轻松愉悦,注意力集中。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历来学生是通过老师的讲解来想象荷塘月色之美景和作者抒发的情感。尤其是四五六段写景及蕴涵的情绪,难以真正进入。如加入相应的背景音乐及画面,就能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到作者那种由于苦闷彷徨,想寻求一丝解脱而无法摆脱的情绪当中去。记叙文可以选取一些有关的故事画面、资料。即使是议论文、说明文、文言文采用此种方式,同样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第六册的《熵:一种新的世界观》一文,本是一篇学术性的科技文,但让学生在背景音乐(可用有失落感的)声中体验朗读后,不仅能理解熵的概念作用,而且本文中将熵的观念引申到能源、环境等领域对当今世界普遍产生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有了想了解的欲望。再如文言文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如按传统教学阅读理解此文,学生重点只会倾向于对全文的词句落实上,而且费时、枯燥。而借用听朗读带的方式,自然就把它当作一个很有趣味的故事来看待。

视听教学方式的运用,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会让学生在特定氛围的感召下,与作品中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反复品读和深入探求,甚至延伸创作。

《雨霖铃》是一首送别的婉约词,也是经典之作。教读这首词,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如何深入地领会作品中营造的意境及作者抒发的情感。寒蝉凄切的叫声,一阵急雨刚停,傍晚的长亭里,一对离别的人儿“断肠人对断肠人”,暮霭沉沉,笼盖四野,烟波浩渺的江面,远连茫茫无际的楚天,笼罩着层层惨淡灰暗的愁雾。词本身为我们创设的意境是非常好的。如果单靠老师讲解,诗味锐减;让学生解读理解,背景距离、情感距离都很远,怎么办?就可以配上呜咽的箫声音乐(如《阳关三叠》),选几幅送别画面,配以低沉的声调诵读,一定能牵动心肠。而“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更作为特写镜头出现,让学生好好品味。优美而伤感的旋律,清丽而凄美的画面,低沉而浑厚的声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什么叫凄婉哀怨,荡气回肠。甚至让学生在这氛围感召下,即兴改写或创作,深人品味这种情感,获得难忘的审美感受。

视听方式完成教学任务效率高,效果直观。采用这种方式教学任务可以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而且让学生有了更多的能力延伸。因为传统的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能上课的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的多样化而变得有些失灵了。学生觉得无多大效益,也就基本失去了兴趣。而视听方式可以让学生直接从视听中去获得单凭老师讲解获取不了的知识。《南州六月荔枝丹》和《这个世界的音乐》两文,与生活相连,前一课只须将实物演示给学生,就可以收到印象深刻的效果。后一课只须录入、播放自然界的各种“音乐”或乐曲《空山鸟语》,学生就能很直接地理解此文内容。再如《时间与空间的旅行》一文,用图文形式展示有关宇宙的图片及资料,让学生多角度地获得有关宇宙的信息,而且宇宙的时空观也用不着老师过多的抽象的讲解了。

另外,视听方式走进阅读课堂,还能引导学生质疑、争鸣。有了直观的印象之后,学生自然不满足老师及书本上涉及的如识,那么在老师引导下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后,就可以大胆地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学完《雷雨》之后,又看了一遍电影,让学生体会人物形象。有的同学认为周朴园其实不是那么阴险、不择手段,认为至少他对鲁侍萍的感情是发自内心的,并举出如三十年来一直保留着侍萍跟随他时的习惯,及侍萍给他绣的“梅花”样的衣服等细节为证。(只学课文节选内容,是很难认识到这些的)借此问题全班展开了讨论,最后大家真的认为周朴园身上还有一些人性的东西。多少年一直被权威左右着的思想就这样获得了解放。这种质疑与争鸣形成教学方式的百家争鸣,促进教学内容的百花齐放。而质疑与争鸣是学生具备创新思维的心理品质,它能在教学中使学生有所思有所得,反过来又会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这不正是语文教学改革中我们希望看到的现象吗?

课堂上,老师运用多媒体通过声音、图形、动画、影像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输大量的与教学相关的信息,动静结合,变隐为显,缩小时空,使得开、声、情有机融合,互为相济,使语文教学产生很好的效果。形成对学生多重感官的刺激,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事物的理解。这是一种很直观有效的方式。

猜你喜欢

直观情感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数形结合 直观明了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简单直观≠正确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几何直观,相时而动有讲究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