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养方式对学龄前儿童行为的影响
2015-05-30阳思思刘洋
阳思思 刘洋
【摘要】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儿童性格、习惯、情感以及健康心理的重要塑造地。家庭教养对学龄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个性形成有着极深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长久的。现在家庭与学前教育的联系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这就将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意义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当前深入研究这个问题, 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家庭不同的教养方式给父母选择适当的家庭教养方式提供更为有效的干预措施。
【关键词】家庭教养 环境 影响
幼儿教育是必须由幼儿园、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互相配合下才能完善发展的。 孩子如何在与人相处中学会关爱,学会分享,学会尊重,这除了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外,更需要我们家长正确的引导和示范。同时,家长应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使孩子在正确的教育下,健康茁壮的成长。
最早研究父母教养方式的是加里福尼亚大学的鲍姆林德。他将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三类权威型、专断型、放任型。而在此基础上,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马丁和麦考比则提出了:权威型、专断型、溺爱型和忽视型这四种类型的教养方式。
(一)权威型家庭教育方式对学龄前儿童的影响
权威型的家长以合理、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他们站在引导和帮助的立场,制定合理的标准,并解释道理,既尊重孩子的自主和爱好,又坚持自己的合理要求;既适度控制孩子,又积极鼓励孩子的爱好和生活自主。1权威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中,家长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支持孩子的正当要求,尊重孩子的需要,积极发展孩子的爱好和兴趣。他们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自由和空间,父母则只是对孩子予以帮助和支持的态度。
这样的家庭教养方式下,孩子尊重父母并能听取父母的意见。父母和孩子的相处和睦,孩子的创造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在民主权威型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下,学龄前儿童更易能较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并适当宣泄情绪,保持稳定的情绪,具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创造性。
(二)专断型家庭教育方式对学龄前儿童的影响
专断型的家长为孩子设下许多规矩,高度控制孩子,父母不允许孩子决定和规矩不相符的事情。家长对儿童表现出否定的情感反应。家长经常惩罚孩子,为了促使孩子遵守的规定,父母通常使用強制的策略。家长希望孩子按照自己为其规划的路线去成长,希望对孩子的所有行为都加以约束,以至孩子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爱好去发展。
在这种方式教养下的孩子多数缺乏主动性,容易胆小、畏缩、抑郁、怯弱、自尊感与自信心较低、不善于与人交往。孩子易发脾气和不快乐,容易被干扰,没有目标,容易发怒。孩子在心理上容易对父母产生敌对逆反心理,当孩子接受了不良刺激后,慢慢会对他人做出粗暴的举动,产生攻击性行为。
(三)溺爱型家庭教育方式对学龄前儿童的影响
溺爱型的家庭教育是让孩子处于家庭的中心位置,成为家庭的主宰者。一是娇宠:父母的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开心,将来有出息;二是包办:家长无限度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和愿望,不仅替孩子做,而且代孩子想,以自己的是非、癖好为孩子的是非、喜爱;三是过度保护:不让孩于经受身体或心理方面的锻炼,不注意儿童适应环境能力和耐挫折能力的培养;四是纵容: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不制止、不教育,甚至纵容的不良行为,而这种对儿童不良行为的肯定,会在孩子的意识中固定下来——长期的条件反射使孩子的不良行为不断加强,并形成稳固的行为习惯。2溺爱型教养态度的父母往往对孩子充满积极肯定的情感,但是缺乏控制,他们则很少对孩子提出要求,对孩子违反要求的做法采取忽视或接受的态度。
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表现得很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孩子缺乏独立生活的锻炼,其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会明显滞后,行为方式也明显不符合其年龄特征。这类孩子惧怕集体生活,会对幼儿园感到恐惧。甚至表现出活动过度、行为怪异等方式以引起他人注意。
(四)忽视型家庭教育方式对学龄前儿童的影响
忽视型的家长对孩子既不关心也不提出要求,对孩子的需求也不做出及时的反应,更谈不上情感上的支持。他们很少和孩子交流沟通,对子女乏管教,听之任之。当孩子的行为得不到父母的肯定和鼓励时,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就会随之降低,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幼儿探索欲和好奇心的发展。由于认知水平的影响,孩子的自我评价主要依赖于成人,而成人的忽视、冷漠,使孩子不能够很好的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
在这样的教养方式下,孩子的身心发展最差,认知水平较低,行为上不懂规矩,没有教养,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缺乏社会交往技能。在忽视型家庭中,家长对孩子的错误行为很少进行惩罚,对孩子违反规则的行为采用漠视或接受的态度,使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无以为视,自制力降低,具有较强的冲动性和攻击性,不顺从,且很少替别人考虑,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
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一生的奠基阶段,而由于儿童在学前教育阶段自身的年龄以及心智特点,家庭在这一阶段则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儿童在学前教育中的社会交往能力、独立生活能力以及学习能力产生重大的影响。4家长应该依据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特点,采取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尽量建立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即父母对孩子应树立威望却不能专断行事,应允许孩子在相当宽的限度内独立自由地活动,但是也不能放纵,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时应该明确加以限制。让孩子学会积极的看待自己,把自己看做能影响周围人和事物的有价值、有能力的人。
【参考文献】
[1]杨徐梅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102
[2]史春宜,陈立人论对儿童的溺爱型家庭教育[J]时代人物理论探讨2008
[3]佘艳家庭对儿童学前教育的影响[J]教研中旬刊,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