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世纪影响世界的三次重大经济改革

2015-05-30陈冬梅袁凤英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15年4期
关键词:苏俄罗斯福改革

陈冬梅 袁凤英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次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20年代初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还有一次是7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它们对各自国家的发展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知识链接】

一、苏俄新经济政策

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亟须恢复遭到战争破坏的经济,但是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频繁发生暴动。

2.目的: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巩固政权。

3.开始时间和实施者:1921年,列宁。

4.内容:农业方面,农民向国家缴纳粮食税以后,余粮归自己支配;工业方面,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商业方面,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6.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7.评价: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伟大创举。

二、美国罗斯福新政

1.背景: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2.开始时间及领导人:1933年,罗斯福。

3.目的:直接目的是消除经济危机,稳定社会经济正常秩序;根本目的是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4.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5.措施: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大力整顿银行,使银行的信用得以恢复;让农民缩减耕地,屠宰牲畜,由政府补贴;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刺激消费,增加就业。

6.影响:对美国: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为后来美国在二战中战胜法西斯奠定了物质基础。对世界:新政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7.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这是由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基本矛盾决定的。

三、中国改革开放

(一)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时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2.原因:“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奠定了政治前提;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安徽、四川两省改革试点的成功,党中央决定在全国推广。

3.发源地:安徽凤阳小岗村。

4.核心内容:在坚持土地公有制不变的前提下,改变土地的经营方式和产品的分配方式。

5.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6.改革方向:社会化、商品化、专业化。

(二)城市国企改革

1.全面展开时间:1985年。

2.内容: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深化改革: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加快了改革步伐,推行股份制、公司制等,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4.意义:国有企业改革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重难点辨析】

一、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异同点

1.相同点:都是在国家面临经济困难和政局不稳的情况下进行的;都不改变原有的社会制度;都强调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都利用政府职能对经济进行干预(宏观调控);都在实践中获得成功,对各自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

2.不同点:①中国改革开放和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在改变原来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或管理模式)基础上加入市场调节作用,以促进经济发展;罗斯福新政是在自由放任、无序竞争的市场经济下加入政府调节,规范市场经济规则,摆脱和预防经济危机的发生。②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建立、维护和壮大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罗斯福新政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以上两方面是三者主要的不同,另外三者在背景、内容、性质、手段等方面也会存在一些具体的差异。

二、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共同因素

改革立足国情、遵循社会发展规律、顺应历史潮流,这是改革成功的决定因素;改革能够解放思想,善于吸收、借鉴世界其他先进文化;改革家的远见卓识、政治魄力,具有勇于探索、与时俱进等优秀品质;改革措施行之有效,符合人民的意愿;等等。

三、改革带给我们的启示

不同的经济制度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要善于吸收借鉴世界先进文化;改革没有固定模式,要立足国情,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要与时俱进、勇于探索,善于改革创新;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等。

【试题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十月革命胜利后,他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所做的成功探索是()

A.实施新经济政策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D.颁布1936年宪法

2.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能表明()

A.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暂时放弃了共产主义原则

B.苏俄政权向社会主义过渡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

C.苏维埃政府开始从国情出发,探索本国社会主义道路

D.新生政权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

3.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向与布尔什维克为敌的美国资本家福特在苏俄建立了汽车制造厂,并且这家制造厂还成了他最满意的生意。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福特企图干扰苏俄的经济恢复

B.苏俄放弃布尔什维主义的理想

C.福特为经济利益放弃政治信仰

D.苏俄新经济政策吸引外国资本家投资

4.“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民工作。要把救济工作统一掌握起来,要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用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我要求国会准许我使用应付危机的唯一剩余的手段——向非常状况开战的广泛行政权力,就像在实际遭受外部敌人入侵时所应授予我的大权。”这段话主要表明了()

A.美国要全面实行计划经济

B.美国要通过国家干预经济,对付危机

C.总统要扩大权力,以利备战

D.美国要实行战时经济动员,对付危机

5.罗斯福政府颁布的《国家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兴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须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国家工业复兴法》涉及社会保障问题的原因不包括()

A.缓和社会矛盾

B.稳定社会秩序

C.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威胁资本主义

D.促进经济恢复

6.2009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高达7.7%,增幅再惊世界。美国彭博社评论:“中国经济的复苏主要靠了4万亿元的刺激措施,这些钱被用在铁路、公路、电厂和公共房屋的建设上。”下列经济政策中,与现在中国经济发展最为类似的是()

A.斯大林时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

C.世界经济危机下的罗斯福新政

D.20世纪末美国的“新经济”

7.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这说明()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B.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已经改变

C.农业发展需要更新经营方式

D.农民会因此失去土地承包权

8.党的十四大后,国有大中型企业推行的主要改革内容是()

A.采取改组、联合等形式加快改革步伐

B.推行股份制、公司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政企分开,实行经营责任制

D.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9.下列图片是某个研究小组收集的研究资料,据此可推断其研究主题是()

A.农村土地制度变革 B.城乡文化事业发展

C.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D.城乡经济体制改革

10.将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进行比较,表达错误的是()

A.都是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

B.都是在一定限度内对资本主义的恢复

C.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都注重调整生产关系,符合实际需要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经济改革的决议。……会议决定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中小企业允许外国和本国资本家经营;……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允许自由贸易。……当这一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西方人士却说: “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

(1)材料一中的经济改革指什么?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列宁实行的这场改革为什么让许多革命者“感到痛惜”?西方人士为什么却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呢?

材料二罗斯福政府颁布法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建立公共工程管理局,由国家拨款兴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第二,企业界在政府同意下建立行业工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竞争”准则。第三,调节雇主和工人的关系,包括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等内容。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措施出自什么法律文件?这些措施集中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什么?在美国实施新政期间,有右翼政党人士指责罗斯福总统是“共产党”、是“社会主义者”,结合材料二的措施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材料三我党对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的探索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邓小平南方讲话期间,实行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邓小平南方讲话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市场与资源配置之间关系的认识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2014年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强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改革的哪些特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怎样认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4)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的设置,你认为我国当今的改革应该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一、1.A2.C3.D4.B5.C6.C7.C8.B9.D10.B

二、11.(1)①新经济政策。②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也被认为是在发展资本主义。③新经济政策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走向资本主义。

(2)①《国家工业复兴法》。②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③罗斯福新政中规定了劳工的一些基本权利,触动了大资本家的利益;采取国家干预方式违背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原则。

(3)特点:改革经历了一个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过渡并深化的过程;改革强调市场的重要作用;改革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要有法律保障。关系: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4)要与时俱进、勇于探索,善于改革创新;改革是一个渐进、艰难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会受到很多质疑,会有很多阻碍;改革必须有法律的保障;改革要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善于汲取他国先进经验;等等。

猜你喜欢

苏俄罗斯福改革
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启示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信与疑:鲁迅如何看苏俄
参照 借鉴 提升——中美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罗斯福新政”
换个角度看历史——以《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为例
罗斯福的壮举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另一种“以俄为师”:民国基督徒苏俄观的转变(1918—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