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15-05-30董娟
董娟
【摘要】现今每一所高等院校几乎都开设有设计类专业,设计类专业已成为高等院校专业不可或缺的一支生力军。由于高校与高校的性质不同,决定了对不同专业的投入力度也不相同,这就使得不少设计类专业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各种条件不充足的情况。以展示设计课程为例,不少学校在展示设计课程中,都只是简单的布置几张图纸,无法达到最初设想的效果,更加无法达到图纸与实际施工相结合的目的,这就为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设置了一些障碍。所以如何进行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小到每一名设计类课程教师的教学质量,大到设计类专业的发展前景都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设计;课程;改革;探索
在当今中国经济正处于腾飞的态势下,人民的生活水平较之同类发展中国家处于较高的水平。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富足,使中国老百姓的生活不仅仅满足于物质生活,而是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这种要求的提升促使中国设计类行业的快速发展,设计人才的大量短缺,这就要求高校的设计类专业的队伍在不断加大。在中国最早开设室内设计专业的高校是成立于1956年的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也就是现在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而世界知名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创办于1919年。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差距,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使中国设计类教育的发展一直滞后于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的设计类教育的发展,中国的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在本文中,我以设计类专业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等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展示设计”课程为例进行展开论述。
一、课程的设置情况
每个院校对于展示设计的课程设置情况都不太一致,有的院校为阶段性授课,有的院校为整个学期的通课,以下从这两个方面对展示设计课程的设置情况进行说明。
1.阶段性授课的情况是课程开设在三到五周的时间段里,在这个时间段不开设其他的专业课程(公共基础课正常开课)只开设展示设计这一门专业课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集中全部的精力来学习这一门专业课。这样的开课形式更加有利于学生对于一门专业课程进行较为深入的学习,同时可根据专业课程的需要决定课程开课时间的前后顺序,这样更加有利于课程循序渐进的进行。例如在开设展示设计课程前先开设人体工程学、家具设计、灯具设计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学习都为展示设计课程的学习提供了基础,更加有利于在展示设计中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理解与吸收。缺点是学生长期学习一门课程会产生疲惫感,学习兴趣有可能会降低。
2.整个學期通课的情况是在整个学期里按照整体学时分配到每周来进行课程设置。例如一门专业课总课时为40学时,周学时设定为4学时,也就是这门课程需要分成10周进行授课。这样开设课程是在同一时间段内同时开设几门专业课,这样开设专业课的好处是学生避免了长期上一门课程的枯燥感,同时有利于各个课程知识体系的融会贯通。缺点是不能根据课程性质来决定开设课程的时间前后。例如在学习展示设计课程之前,应该先具有人体工程学、家具设计、灯具设计等课程相关知识后,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展示设计课程,这样同时开展几门课程不有利于知识学习的贯通性。当然这两种课程设置情况各有利弊,通常学校会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课程设置。展示设计课程在我校课时设置为28学时,周学时为4学时,共分为7周进行授课,这是该课程在教学计划中所制定的,所以我校的展示设计课程属于第二种课程开设形式。
二、常规授课形式
常规授课形式通常采用的是根据授课计划在同一周时间内先进行理论讲授,再根据理论讲授知识的同时开展作业的布置与完成。常规授课形式有利于学生及时的掌握所学习过的理论知识,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这种授课形式过分强调学生完成一次一次的小作业,忽视了设计课程开设的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理论知识学会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到真实的设计中,并能把设计开展到实际的施工当中,这才是学习设计课程的最终目的,也是为学生走出校园顺利就业铺好道路。而完成这一最终目的是要靠学生大量的按照真实设计的步骤来完成课程设计作业的,这就和不少学校要求的每周完成一次小作业形成了矛盾。
三、改革方案探索
在本学期,我对展示设计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改革。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在现有的条件下,我把展示设计课程的上课形式做了新的划分,把7周的课程划分为“3+2+2”的模式即“三周理论讲授阶段” +“两周方案设计阶段”+“两周模型制作阶段”的“三步走战略”。以下对具体方案进行说明。
1.“三周理论讲授阶段”是在前三周重点对展示设计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让从没有接触过展示设计的学生从理论上理解掌握展示设计的基础知识,同时加入案例分析使学生同时学会如何把理论知识转化到设计实践当中,学会从成熟的案例中汲取精华,为己所用。在这个阶段中要求教师前期备课必须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找出课程中的重点知识内容,从繁杂的理论知识中把设计所需要的知识取出重点给学生讲解透彻,避免长篇累牍的理论知识讲解。以前那种大量的理论知识讲解对于学习设计类专业的学生既浪费时间,又会使学生对该课程失去兴趣。在案例讲解中还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加入,使学生懂得理论知识对设计具有指导意义,在设计中是不可或缺的。
2.“两周方案设计阶段”包括:创意主题设定、制作展厅策划书、绘制方案草图、绘制施工图、绘制效果图。这个阶段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却是花费精力最多的时间段。在“两周方案设计阶段”要求教师从创意主题设定、制作展厅策划书、绘制方案草图、绘制施工图、绘制效果图,各个阶段都对每一位学生进行严格的指导,保证每一步方案的可实施性。在创意主题设定阶段,教师要确保学生的设计主题新颖、实用,具有可实施性。
3.“两周模型制作阶段”模型制作是根据实际方案进行等比例缩放,以达到模拟实际工程效果而制作完成的,模型制作可以把平面的图纸变成直观的三维立体实物。在模型制作过程中,学生更容易发现自己的设计方案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以便及时的调整设计方案,对于展示设计课程而言模型制作是最直观的表达方式。学生在模型制作阶段往往会发现施工图纸存在问题,这是由于学生施工经验不足造成的,当然出现这种情况也在意料当中。在模型制作阶段除了模拟实际工程效果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要让学生通过模型制作发现他们在施工图纸绘制阶段的不合理的地方,从而进行修改。如果只是简单的绘制施工图纸,学生有时会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并不能严格的对待。所以模型制作阶段,既完成了图纸从二维转变成三维模型的蜕变,也成为了一次学生自我检查的过程,让学生从自我认识中提升对待图纸的认真程度。
四、总结
通过对展示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把7周的课程划分为“3+2+2”的模式即“三周理论讲授阶段” +“两周方案设计阶段”+“两周模型制作阶段”的“三步走战略”形成了“三步走的战略”。通过“三步走的战略”要求每一位教师在每一个阶段要备好课,也要求教师有更多的实战经验才能指导好学生,从而督促教师要不断提升的自身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从大方向上来看,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是关系到设计专业的发展问题,更是关系到中国设计行业发展的前景,我们的学生在毕业后将是设计行业的主力军,所以如何进行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值得每一位教师去积极探索的。
参考文献:
[1]高文.学习创新与课程教学改革[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
[2]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
[3]陈小红,马凤岐,王伟廉.中国高等学校课程和教学的建设与改革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2.
[4]李梦玲,邱裕.展示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5]汪建松.展示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