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
2015-05-30陈维健李晓彬
陈维健 李晓彬
【摘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不仅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更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背离于社会生活,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本文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基本内涵,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与马克思的辩证关系,针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缺失提出了构建观点。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随着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和复杂变化,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受到了冲击。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特别在寻求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并重的形势下,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不能完全解决大学生思想意识和思想道德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背离于生活的理性反思和对大学生现实生活变化的应对,思想政治教育立足于生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提升了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意义。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内涵诠释
1、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基本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是让思想政治教育围绕生活,结合生活,通过生活来进行,最终实现预期的教育效果,从根本上克服思想政治教育由于脱离生活而带来的不足。最早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一词进行阐述,是2004年李焕明在《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一文中,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1]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本质是“做人”,在内容上以“修养”为核心,在方法论上以生活教育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可以这样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向生活世界回归,以生活为载体,教育与学习应该从受教育者的实际生活出发,关注人的现实需要,以自我教育为根本出发点,让人们在生活体验中理解社会的道德要求。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马克思主义人本论的体现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邱莉丽在《刍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中强调,马克思从对人的本质的研究,到寻求人的社会解放途径的研究,再到实现人对自己本质的真正占有的研究。[3]从马克思人学主义观点中可以看出,人是“现实的人”,是生活化的人,自然与实践相结合的人,从现实的社会生活出发来研究人的属性,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也突显了人文关怀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是以贴切学生生活的实际为突破口,践行着人文关怀的的理念。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要更加体现“以人为本”,把尊重人开发人的潜能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让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主人翁地位,达到人的全面发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缺失状况
1、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式理论化,脱离社会生活
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把自己封闭于“斗室”之中,埋在各类书本杂志之中,过着所谓的“隐居”生活,他们疏于到生活中到学生中去亲身体验生活、调查研究。这种闭门造车式的研究方法研究出的理论必然如同“空中楼阁”,或者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者营造一种假想的和过时的理想环境的教育状态,这些理论必然与实践脱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不强。
2、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活动理想化,远离现实生活
现今“假、大、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徘徊在自己设定的理念判定里,并以此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践,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目标上就有了偏差,理想主义和形式主义严重,过分宣传理想主义的“圣人”,缺乏现实可能性的考虑。教学内容单一化,重视社会发展而忽视个人发展的多样性,过分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导向作用而压抑人性,要求政治方向的一致性,对其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挖掘较深,尤其是政治价值及政治功能被放在显著的位置,缺乏对人的发展的关注,使思想政治教育停留于浅表层甚至呈现虚假化、形式化、表面化。
针对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脱离现实生活的问题,学者们进行了研究论述。钟平艳、周丽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中,主要提出了三点现存问题:[4]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凌驾于生活之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式理论化,研究内容脱离现实生活;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学活动理想化、单一化;三是思想政治教育过多注重教育主体的外在工作性质的现状,违背了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生活本质。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构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是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积极开发利用富含正确价值引导功能的生活资源,通过思想道德实践,引导大学生在探究生活的意义、思考人生的价值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把教育主体置于生活之中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强调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坚持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积极引导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参加社会活动,让他们通过切身的生活体验不断地将思想道德原则转化为自己的信念和行为,使之成为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重要实践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融入生活,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每一种方法只有与生活实际结合,才能增强有效性。
2、构建创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是能承载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的有形和无形的手段,它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信息交流和沟通的中介环节。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不断创新教育的载体,一是,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推行软管理模式。创造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其关键是要坚持正确的舆论方向,适应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多样化需求,使人们在潜移默化地提高思想认识,解决思想问题。二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当今社会的信息技术为我们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小结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新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式单一理论化,脱离社会生活,远离现实生活,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挑战。作为教育工作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把教育主体置于生活之中,构建创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这样才更有利于高校德育教育的发展,收到更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李焕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3):116-117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页。
[3]邱莉丽.刍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1)p188。
[4]钟平艳,周丽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6)p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