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食的寒热温凉及食疗

2015-05-30佟丽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15年4期
关键词:偏性性味药食

佟丽

中医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之说,它是指中药与食物同时起源。中药多属天然药物,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而可供人类饮食的食物,同样来源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及部分矿物质,因此,中药和食物的来源是相同的。《淮南子·修务训》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可见神农时代药与食不分,神农氏品尝百草,挑选无毒者可供人们选食,有毒者令人们避之,因而被后人奉之为神。随着经验的积累,人们对药物和食物的认识不断加深,药、食才开始有了区别。

中药本身具有四气五味,四气也称四性,即“寒、热、温、凉”,还有一性为“平”,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正是由于中药不同的性味,从而使其具有了各自不同的功效。既然食物与药物有着共同的来源,那么食物也应同药物一样,具有各自不同的“性味”。食物的“味”是食物的真实滋味,食物的“性”则是指食物的“寒、热、温、凉、平”性。我们这里说的“寒热”不是指食物的温度,而是食物像中药一样本身具有的寒热属性。假如我们把中药与食物放在一起,将极寒与极热当作两极,从极寒到极热逐渐趋于中间,在“中性”附近含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以滋养人体为主要功能的品种,即是食物;偏离“中性”稍远,以治疗作用为主要功能的品种即为中药。当然也有部分中药位于“中性”附近,同时具有营养人体及治愈疾病的双项功效,我们称之为“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也叫作“药食同源物品”。

食物的寒热之性按极寒到极热排列,应为“寒”“凉”“平”“温”“热”,“平性”即为“中性”。单纯食物的寒热对于人体的平衡并无太大影响,不会由于常吃偏性食物而改变人体固有体质,比如人们常说猪肉性寒、羊肉性温,常吃并没有什么副作用。但人体本身的体质也有寒热之别,如果过量食用与体质相同偏性的食物,则有可能引起一过性相关疾病。比如榴莲性热,肝旺之人(实热)或阴虚之人(虚热)食用榴莲过量,则可能导致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大便秘结等症。所以了解自身的同时了解食物的寒热属性,对于养生保健是十分必要的,下面我们就对常见食物的寒热做一分类。

猜你喜欢

偏性性味药食
药食两相宜之鸡蛋花
药食兼用话蜗牛
独行菜抗逆相关转录因子LaDREB密码子偏性与进化分析
秋犯燥邪 药食同疗
药食两用说食姜
方剂药性量化研究现状及展望
看待中药毒性 厘清三大误区
经方中芍药的运用
密码子偏性分析方法及茶树中密码子偏性研究进展
盗汗病治疗药物性味归经频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