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主体的作业讲评法

2015-05-30李小琴

杂文月刊(学术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体重解题主体

李小琴

以学生为主体的作业讲评法,就是利用课前五分钟时间,当场随机选出若干位学生(人数视前一天作业数量而定,一般是有几题就选几人)把自己对该题的思考过程、解题思路、注意事项一一讲出来,再由其他同学评议或提供其他做法,教师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补充或评价的作业批改方法。这种讲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组织者、发动者,教师的作用是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组织作用,以保证有限的时间全部用于目标很明确的讲评上来。

所谓随机,是为了保证学生人人参与,一般是通过我让学生所做的随机选号器来完成。时间限定为五分钟,是常态下的数学课能够拿出来的时间,这样一般不会对后面这节课的教学造成负面影响。

有限的时间内到底讲什么呢?经过无数次尝试及努力,我们发现要想真正提高这有限时间的利用率,讲评内容是很有讲究的。首先,讲思考过程,这是为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既让教师掌握该生掌握所学内容的情况,同时也让该生本人和其他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其次,讲解题思路,是在时间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比较节省时间的一种做法,但必须以同伴明白为前提。此外,讲注意事项,既是为了让学生本人能够对自己所做的工作有一个反思的过程,同时也体现了同伴互助。

讲评过程中,之所以要强调“自主”,是因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作业是学生自己做的而不是别人尤其不是我们老师做的。所谓“自主”,就是以学生为讲评作业的主体,学生自己讲评,学生自己总结。

具体来说,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怎样具体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作业讲评法呢?

首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交流平台,给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平等“话语权”的机会和展示自我的空间。最重要的是改善了学生的思维品质,特别是对学生的批判性、灵活性等思维品质的培养,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学生不仅对概念的理解加深了,同时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提高。每天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孩子们浅层次的参与附和少了,有深度的质疑或见解多了:

“我在作业完成一半的时候突然明白了老师为什么要我们证明推论三: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是他是想让我们在面对一个数学概念时,必须准确把握这个概念的内涵,否则就会走弯路。正如对于平行直线这个概念,我们往往会忽略这两条直线是在同一个平面内这个前提。当然对数学概念如此,对其他概念我们要准确把握才行。”

“做完这次作业后,我终于明白什么是性质啦!那就是某类对象它们共同所具有的不变的特征。”

“这次作业让我对公式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公式揭示了量与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如果一开始我就明白这一点,那么在推证两角和的余弦公式时,我的思路就会顺畅多了,并且我会不只有一种方法!”

其次,尊重具体学情,分层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作业讲评法。无论我们平常教学中怎样落实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总会有一部分学生会成为某一知识板块或者能力的学困生的,如果囫囵吞枣式地运用主体讲评法,势必会造成新的“缺退”或者明显差异。那么,此时,我们教师就应该对班上所有学生的具体学情有个明确而科学的把握,充分利用好小老师,用优秀引领优秀,用兵教会兵。比如说,五分钟的讲评中,可以让优秀者点评学困生作业所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其作业中暴露出来的思维障碍与能力缺陷。因为这样的认识与点评,或者强力矫正不是出自我们老师之口,而是直接出自与学习者自己一样的同学之口,羡慕与敬佩之意會自然而生,因而取得比我们老师直接讲评更为理想的效果。

此外,落实主体讲评法并非排斥我们教师的作用,必要的补充、点评、肯定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展示正确答案,帮助学生进一步优化、规范自己的表达一样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这种权威性是任何学生不可能代替的。教师做补充或评价,一般来说,对于常规一点的问题,学生都可能讲评得很好,所以教师不必在每个学生讲后都要进行补充,至于评价,一般鼓励性的话语作用不是太大,宜少讲,如果能够把学生所讲的升华之、拓展之,可能对学生帮助会更大一些。具体来说,我们老师要善于总结方法,提炼策略。教师应将方法和策略的总结作为讲评课的重点,方法和策略隐含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总结方法、寻找策略。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方法指导,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用分析法、综合法或分析综合法解答。但在解一些综合性或难度较大的应用题时,还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数学思想方法,如“转化”“假设”“对应”等思维方法。掌握方法,形成技能,这也是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讲评中,教师要善于传授方法。为了真正锻炼学生的能力,我们可以大胆鼓励学生编题,自主提升练习。如课前由学生针对作业中的易错问题自改自编练习题,小组汇总后交给老师,老师则根据讲评课知识点与突出的重难点精选习题,进行巩固练习与拓展提升。选取学生的自编题,可以展示学生学习成果,还可以让编题学生进行练习讲评,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共性问题有意识地设计相应的题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例如:

【案例】“宇航员到了月球上以后,体重就只有地球上的1/6。一位体重78千克的宇航员,到了月球上,他的体重减轻了多少千克?”

学生正确率为57.2%,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题意不理解。为此教师先让学生自主分析错误原因,同时重新设置一组题。

(1)小芳的妈妈参加瑜珈训练,她原来的体重是75千克,训练后的体重是60千克,她的体重减轻了多少千克?(意图:理解问题的实际含义,训练后体重比原来体重减轻了多少千克?)

(2)小芳的妈妈参加瑜珈训练,她原来的体重是75千克,训练后的体重是原来的4/5,她训练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3)小芳的妈妈参加瑜珈训练,她原来的体重是75千克,训练后的体重是原来的4/5,她的体重减轻了多少千克?

通过题组的模拟练习,理清解题思路,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体重解题主体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给鲸测体重,总共分几步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用“同样多”解题
称体重
你的体重超标吗
我为体重烦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解题勿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