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暖男妈妈的困惑
2015-05-30
婆婆七十岁大寿那天,我和老公带着儿子明明一起回了趟老家。老家那边和明明同龄的孩子很多,明明有了一群兄弟姐妹。明明虽然不是其中最年长的,但他是最会照顾人的。有个小妹妹爱吃虾,明明就把剥好的虾仁夹给她;有个哥哥爱喝可乐,明明主动把自己的可乐让给他。每次我转过头看他,总能感受到他对别人的贴心和周到,他的礼貌和谦逊,这让我倍感安慰。
席间,有人提议给孩子们拍张合影。那些孩子一听,“哄”的一声冲到院子里,摆出各种怪异的姿势,他们尽情地大声笑着,那种童真和快乐感染了我们。再看我的明明,却规规矩矩地站在角落里,一副少年老成的样子。
姑姑说:“在这些孩子里,就数明明最懂事,最有家教。”
以往,我听到别人这样称赞明明会很高兴,那天我的心里却不是滋味。我猛然发现,在我的印象里,明明似乎从来没有像那些同龄孩子一样无忧无虑地开怀大笑,他总是稳妥地待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出我想要的样子。没有经历过肆无忌惮的时光,他真的快乐吗?
这让我不得不反省,在明明的成长过程中,我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在怀孕期间,我每天都看少儿频道,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小小年纪,能说会道,表现出异于同龄人的成熟,就特别羡慕。那时,我便暗下决心,等到孩子出生后,也要好好打造他,要让他成为人见人爱的“小大人”。后来,明明出生了。为了能把他培养得像“别人家的孩子”那样优秀,我辞掉了工作,当起了全职妈妈。
那几年,我和明明过得异常充实。除了平时的严厉管教外,我给明明报了三个兴趣班:书法班、游泳班、跆拳道班。明明在新环境中表现出强烈的不适应,但任他哭闹,我绝不肯陪着他,只是不停地对他说:“你要懂事、听话,不要任性,老师才会喜欢你,小朋友们才会和你玩。”
我不知道明明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经历了多少挫折和恐慌,每次送他到学校我便离开。我如此狠心,是因为我认为,只有彻底放手,让他独自面对陌生的环境,才有可能提升他的情商。
转眼间,明明已经从一个调皮的小男孩成长为懂事的初中生。无论出现在什么场合,明明总是能赢得“小暖男”“小太阳”“小模范”的称号。他尚显稚嫩的脸上永远挂着得体的微笑,我很少听到他的抱怨、委屈。
从老家返程的路上,我问明明:“你不爱吃虾吗?”他小声说:“爱吃。”我轻声问:“那为什么都给了别人?”明明眨巴着眼睛回答:“这样比较有礼貌啊!”
看着明明渴望的眼神,我忽然看到了自己的无知与肤浅。这些年的刻意培养,让明明过早地失去了童真,学会了自我消化和情感压抑,隐藏起自己的喜恶。在他应该做一个快乐的孩子的阶段,我急功近利地把他培养成一个懂事的“小大人”。我错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