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雅秀逸绘风流
2015-05-30刘新生
刘新生
颖慧君的绘画作品,很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工笔画,并不重视颜色的艳丽和线条的纤细清晰,而是在工整的布局中,浅浅的色调,几许朦胧,几多淡雅,迷离中透视着作者含蓄平静的心态、自然朴素的情愫和柔美的艺术追求。她虽然年轻,作品中却透露出艺术表现的老成。
颖慧君谈到自己的绘画时是这样叙述的:“对我而言,画画是件很惬意的事情,这是一个涓涓细长的流程,没有竞技,也没有多大的压力,在这个宽容的氛围里,有自由的时间、自由的思考过程……”诚然,绘画是对美的寻找和把握,是物我无间的艺术表现,如果单纯视其为竞争,视其为利益,那么必然会顾左右而言它,由于功利的干扰而失去艺术的自觉与性灵。艺术的表现是不能承受太多的非艺术之重的。颖慧君的话虽然简短,却道出了她对艺术本质的认识是正确的。
欣赏颖慧君的作品,首先感觉到的是她绘画基本功的扎实。这种扎实就源自在导师的引领下,重视临摹古人经典作品,汲取传统绘画的精华,积极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她细心演习宋人的《百花长卷》,努力从单一的墨色中辨别出各异的颜色,聚精会神地领会它所蕴涵的气息,不仅捕捉它的形,更去感知它的神,试图做到与古人亲密地交流。基于这一理念,她完全沉浸在刻苦学习之中,诸如《豆花蜻蜓》《竹雀图》《出水芙蓉图》《果熟来禽图》等,她一经接触便乐此不疲,把自己的身心融入其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她逐渐改变着自己感悟的粗糙,于古典精美的作品中提升着自己的艺术感觉和绘画的品位追求。
众所周知,传统的文人画大多排斥色彩,以素为贵,所谓“画道之中,水墨为上”(王维《山水诀》)便是这一观点的高度概括。然而,传统的工笔花鸟画却与之相反,由于工笔花鸟画要求“粉饰大化,文明天下”,所以十分重视造型,也十分重视色彩。例如,画史上著名的宋徽宗画禽鸟以漆点睛,便反映出这种尽量向表现对象形色靠拢的努力。另外,传统的工笔花鸟画虽重色彩,其色也较为丰富和悦目。但由于程式化倾向的原因和皇家宫廷审美趋向使然,其色彩过于鲜艳浓丽、强烈外露,故而往往缺乏一种含蓄蕴藉和耐人咀嚼的诗情韵味。恽南田有言:“俗人论画,皆以设色为易,岂知渲染极难,画至着色,如入炉篝,重加锻炼,火候稍差,前功尽弃。三折肱知为良医,画道亦如是矣。”传统工笔画之所以往往为文人画家所不屑,认为其有“俗气”和“匠气”,色彩方面的艳丽刺目,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
颖慧君创作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她清楚地认识到这一切,并能够做到临摹古人但不拘泥于古人,用自己手中的笔,在自己体验、总结的基础上,与其他的美学观念相融合,探索绘画的新路子。她在作品中尽量保持总体上统一基调,或淡雅、或寂寥,很少有传统工笔画那样红绿万状、五色斑斓之作。这样就保证作品在色彩上与传统工笔画的甜腻与艳俗截然分开。当然,她在作品中并非绝对排斥色彩,只是将色与墨置于同等地位,既把墨当作一种色,也将色当作一种墨,在总体色彩倾向于偏冷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色彩与水墨之间、色彩与色彩之间的细微差别,努力呈现其层次变化,从而做到色彩既单纯又丰富,既统一又有变化的艺术效果。
自唐末司空图在《诗品》中把“高古”作为审美标准后,宋代米芾在绘画理论中也提出“高古”的美学观,他说:“余汲取顾高古,不使一笔入吴生。”至元代赵孟更是公开提出“托古改制”,提倡“古意”。他曾说:“作画贵有高古,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今人但知用笔纤细,敷色浓艳,便自为能手,殊不知古意即知,百病丛生,岂可观也。”可见,在理论上,“高古”“古意”“古雅”早已成为中国绘画美学史上的一种审美观念及评判标准。从颖慧君的创作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她受这一美学思想影响的特点。事实上,她本着以宋人法度求元人意趣的态度,在技法上主要吸取宋代工笔画的技法特征与宋代文人画的含蓄、典雅与浑朴。在风格上则充分吸收元代文人画的简淡、清空和重墨韵、意境的表现形式,这就从根本上突破了工笔缺乏写意性和文化品格的缺陷,尽量将工笔画和写意画这两种不同的趣味追求和谐地统一起来。
在工笔画中试图兼取写意之长,是很多工笔花鸟画创作者梦寐以求的审美理想,然而工笔强调的是勾勒和渲染,多用不易渗水的熟纸作画。而写意则强调笔墨趣味,多用易于渗水的生宣纸作画,两种不同的材质为融工笔与写意于一体的审美追求设置了一道自然的技术障碍。经过不懈地思考、尝试,她采取了将生纸做熟或者熟纸做生的办法,或者在线条点划间适当减弱渲染次数等办法,有效地解决了绘画过程中的肌理、背景的问题,这样就使得工笔画的细腻注重造型和图式与写意的单纯概括,与强调笔墨的精神这些绘画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论是巨制大幅,还是盈尺小品,她都能使它们始终保持着一股清远之气,使画面整体显得和谐厚重,又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可以说她对传统绘画艺术中表现出的雅致朴素的思想情趣和风范的理解与创作实践的融合是正确的。
在绘画题材上,颖慧君本着“不在于画什么,而在于怎么画”的原则,并不是一味地标新求异,而是笔墨往往集中到传统中常见的物象上,如荷花就占了一个很大的比重。她在画中大多以“荷塘秋水”为主题:残荷、莲蓬、水鸭、红蓼等等,尽量将荷花的品格与朴实的自然生态融为一体,用疏密的处理,线条的穿插,以密处为实,疏处为虚,间以芦草,虚实相生,相映成趣。如《水随天去秋无际》《荷香》等一系列作品,我们可以从中透视到她的意境追求,她的笔端所呈现出的冲淡平和、单纯宁静的清寂世界,静得没有一丝尘俗,静得可以听到风吹水面泛起的涟漪,只有自然的气息,与她荷花般的人生品性有机地融为一体,才能构成清雅秀逸的艺术境界。
颖慧君在生活中是一个求静的人,她从来不事张扬,一直潜心于艺术创作,这种生活态度和情愫自然浸润到她的艺术表现中去,形成了她的绘画实力和风格。关于自己的追求,她是如此体现的——“用一支笔、一点墨再加一钵清水,在如玉润般的宣纸上清勾淡染。慢慢地,画境如心境,毛笔驱动着清水,由深入浅,由深及无,看上去有,又好像沒有,恍兮惚兮,隐约微妙便在这里,一片清虚古雅之气油然而生……我要追寻那片静境。”
诚哉斯言!我们相信并期待着颖慧君所追寻的那片静境一定美丽和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