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读《理想国》

2015-05-30张国秀

参花(上) 2015年6期
关键词:政制理想国城邦

◎张国秀

品读《理想国》

◎张国秀

先哲有言:“真理愈辩愈明。”《理想国》无疑是一部充满哲学思辨的伟大的著作。柏拉图通过苏格拉底与色拉马霍斯等辩论对话的形式,把自己的治国理想渗透与其中。这种构思,不仅显示出哲学家的胆略,更显示出思辨的智慧。辩题围绕论财产与老有所福、理想国与理想政治、论定国安邦、论正义与邪恶、论国民教育、论妇女的天赋以及哲学家的德行等展开。涉及的问题众多,如国家专政问题、独裁问题、正义与非正义问题、善与恶问题、民主问题、法律问题、宗教问题、道德问题、教育问题以及男女平权等。

论“财产与老有所福”

书的开篇讲述的是“财产与老有所福”。第一卷中柏拉图概述了他对财产的态度,特别的阐述了老人与财产的关系。正如最后那句话:“钱财固然给人带来许多好处,但对于一个有理智的人来说,明白事理才是最重要的。”

正如中国那句古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样,柏拉图认为一个人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富有了,身上却充满了邪恶,邪恶的富人老了是得不到安宁的,书中说道:“年老不是问题,真正会出现问题的是人的性格因素,一个乐观的、心境淡泊的人是不会因为年岁的增长而增加压力的,反之那些具有相反性格的人,即使年纪再轻,他活着也是负担。”

柏拉图的阐述使我们认识到在人生中应当控制自己不该有的欲望,让理性来引导自己,远离一切的恶,进入那真正的善。并且,不要仅仅把一生用来忙忙碌碌地追求钱财,而更要会构建一个自我的精神世界;对于老人而言,你应当处理好你和金钱的关系。又要告诫每一个人,你应该对你的一切行为负责,等到年老时,不要因为生平的错误而产生恐惧和自责。要终其一生追求真理,追求知识,追求智慧,不断地充实自我,成为真正快乐的人。

论“正义”

第二卷到第四卷开始探讨一个城邦的正义,在第三卷讲到城邦需要培养什么样的护卫者以及如何来培养的问题,接着谈到全体公民应当按天赋各就各业,城邦的正义在于智慧、勇敢和节制,城邦的三种人各自做自己的事就是正义的。再由城邦的正义引到人的灵魂里有三种品质:理智、激情、欲望。

在苏格拉底建立的这个理想城邦中,教育和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在谈论第四卷的核心问题正义之前苏格拉底要花大量篇幅描述一个幸福的国家。在幸福的国家里,个体利益不能代表整体幸福,每个人各司其职才能创造最大的幸福。在善的城邦建立起来后,苏格拉底终于谈到了正义的问题。他对于正义的理解就是“每个人在国家内做他自己份内的事”。苏格拉底认为个人灵魂中存在着理智、激情和欲望三者。“同一事物以自己的同一部分在同一事情上不能同时有相反的行动。”苏格拉底这一段很像宋明理学当中的关于“天理人欲”之类的论述。要想让公民具备理性的品质,就需要依靠教育的引导。

全体公民按照天赋从事工作,各就各业,以天赋升降阶级。教育和培养是最重要的。要防止音乐和体育的翻新渗透影响人的性格和习惯,破坏人际关系,影响法律和政治制度。孩子必须借助符合法律精神的游戏,借助音乐养成遵守法律的精神,培养规矩和礼仪。

城邦建立起来以后,就需要寻找正义了。一个善的城邦应该具有以下品质: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国家的智慧体现在少数护国者的知识中;勇敢是一种保持精神上的能力,保持住法律通过教育所建立起来的关于可怕事物的信念;节制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均具备的品质。正义是只做自己的事而不兼做别的事;正义的国家是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而不相互干扰。个人的正义体现在每一个人自身内的各种品质在自身内各起各的作用。人内心中的各种品质在自身内是分别起作用的,激情不忘理智教条的人是勇敢的人;懂得三部分的各自利益和共同利益的人是智慧的人;三部分友好和谐,理智领导,激情和欲望由它领导而不反叛是有节制的人。正义的人不许可自己灵魂里的各个部分相互干涉,他们会主宰自己,协调心灵。

论“哲学王”

第六卷是关于如何培养哲学王的论述。苏格拉底对哲学王的要求足以满足一个统治者的素质要求,而且哲学王的素养要比护卫者更高,更能守卫一个城邦的安全和幸福。但是笔者的看法是,柏拉图的理想国只能是一个理想国,尤其是培养一个哲学家来统治整个城邦或者国家。这样的设想忽略了政治生活的本质,将一切条件单一化。哲学家的本质是一个教育家,教育和政治的鸿沟就是应然和实然之间不可逾越的界限。虽然不能否认实然和应然之间会出现一致和重合的情况,但是教育家心中对理想的激情终归会被现实打磨平滑,最终转变成为一个政治家,就不再是“哲学家”的身份了。也就是说,哲学家可以成为统治者,但是作为统治者的哲学家就不再是哲学家。

苏格拉底著名的洞穴比喻实际上是他构建精神理想国的过程。苏格拉底在这里用洞穴比喻可见世界,洞穴外的景象比喻可知世界。二者一切的来源则是“光”——“善的理念”。 一旦有人可以到达可知世界,把握善的理念,那么,当他再回到可见世界,他就能够洞明世事,更能够将事务处理得得心应手。所以只有解开这些人灵魂上的束缚,让他们到达更高境界,他们才能更好地为城邦服务。当然一旦到了上层,有些人会沉湎于更高的理性和知识,不愿意下来拯救下层世界的其他人。这类人也不能承担城邦统治者的重任,因为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个“整体的幸福”,而不是“某个阶级特殊的幸福”。 那些勇于负责的哲学家能够成为城邦的统治者,而且必须成为城邦的统治者——因为城邦对他们寄予重托,给了他们最好的教育。这种统治者,因为已经把握了真正的善的理念,所以摆脱了世俗名利的桎梏,并不热爱权力,又因为他们不热爱权力,恰恰使他们成为最理想的统治者——他们不会用权力谋私利。不怀私欲,才能成为真正的统治者。

论“理想国”

在第八卷中简单总结已经建立起来的这个理想的国家的特点——共产、共妻、教育共有以及哲学王为统治者。之后,苏格拉底开始讨论五种政制。这五种政制分别是:贵族制、斯巴达式的荣誉政制、寡头政制、民主政制、僭主政制。政治制度是从城邦公民的习惯中产生出来的,这些习惯对应了人的心灵。每一种政制先考察国家品质,再考察个人品质。在五种政治制度中,柏拉图有很明显的选择,他认为最优越的制度是贵族制。其余四种制度逐渐退化,最糟糕的是僭主政治,人民领袖控制着轻信的民众,不可抑制的使人流血,最后自己或被敌人杀掉,或者成为僭主。

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古典派反对人人平等,认为教育要做的是将平庸的人提升为精英,而精英在社会中只能是少数。尽管柏拉图反对平等的概念,自启蒙运动后,人人平等却成为了民主的一面不能倒下的旗帜。启蒙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人人都是可以教化的,先天的不平等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弥补,反映在知识层面,就是人人都有权接受同样的教育。在政治层面,就是人人都有权获得机会掌握政治权力。柏拉图反对民主社会,认为这会让社会沦为彻底的平庸,而且民主会导致集权,这是必然的,因为极端的自由会导致极端的集权。总而言之,民主社会是由平庸的人统治下的平庸的而且极端危险的一群人的集合,并不是柏拉图意义上由哲学家统治下的理想的国家。

柏拉图的《理想国》每句话都是经典,值得深思。有人说,二十岁读柏拉图和四十岁读柏拉图的感觉是不一样的。相信在以后的岁月里,需要不断地从柏拉图的书中来寻求智慧,因为柏拉图的智慧实是几千年人类文明史上一朵灿烂的奇葩,是哲学这顶皇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

(责任编辑 王曦)

猜你喜欢

政制理想国城邦
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治理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直销理想国
雅典城邦的民众失去政治热情了吗?——从2016年高考全国卷Ⅱ文综第32题谈起
不可复制的城市情感——从雅典城邦到世界容器
“走出帝制”:历史先声与在场记录——《民国政制史》导读
道德理想国的构建
立法者:灵魂与城邦——对柏拉图《理想国》的法律哲学阐释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议会在香港政制架构中的地位作用
政制创新:功能、价值与理论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