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痴品妙玉

2015-05-30刁晓丹

参花(上) 2015年6期
关键词:曹公湘云妙玉

◎刁晓丹

痴品妙玉

◎刁晓丹

前言:

妙玉是贾府大观园栊翠庵里一名带发修行的尼姑,祖籍苏州,出身于读书仕宦之家,因年幼体弱多病,皈依佛门带发修行。妙玉在《红楼梦》中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她的出现好像有着某种玄机。曹公将这个与贾府既无血缘关系又无姻亲关系的女子,排到了金陵十二钗正册的位置,对于我们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意外,而于曹公而言,或许是另有一番深意。从判词上看,妙玉皈依佛门,却心向红尘,最终的结局是凄惨的。至于是怎样一个结局,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似妙玉这等清高孤傲,才情出众的女子,她的结局应该如歌,浑厚中透着苍凉;应该如诗,凄婉中含着悲壮。

一、妙玉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曹公笔下人物的名字不是随意起的,其中都隐含着一些信息。《红楼梦》的人物名字中有“玉”字的有五个人。蒋玉涵,他是忠顺王府里的小旦,与宝玉相识后互换了汗巾子以示友好,是后来宝玉挨打的重要原因,但只算的上是中玉。红玉,因为伺候主子贾宝玉隐去了玉字,只叫小红。后因被王熙凤看中要了过去,在贾家败落后对王熙凤和贾宝玉的生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只算的上是半玉。两位主角贾宝玉和林黛玉是全玉,另一个占得全玉的就是妙玉。红学上称宝玉、黛玉、妙玉为红楼三玉。可见,妙玉在书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同一般。既然妙玉如此的重要,该怎样正确认识和了解她呢?下面将要具体的对这个人物进行分析。

二、妙玉人物形象分析

(一)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在判曲中说妙玉是“气质美如兰”,将妙玉比喻成兰。兰乃花中四君子之一,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历来人们把兰花作为高洁、典雅、坚贞不渝、高尚人格的特征。可见曹公对妙玉的评价是非常高了。至于妙玉的才华,在第七十六回凹晶馆联诗中就体现的淋漓尽致了。黛玉还称妙玉为诗仙,要知道黛玉和湘云二人在大观园众多女子中的才华那是都得过花魁的才女,她二人都如此称赞,看来妙玉的才华要在她二人之上。

(二)视绮罗俗厌,过洁世同嫌

许多人读《红楼梦》厌恶妙玉,都是因为妙玉的孤傲和洁癖。表现的最为突出的无疑是第四十一回的栊翠庵品茶了。贾母带刘姥姥众人游园一同来到栊翠庵时,妙玉奉茶,贾母品过后将茶递与刘姥姥。后来丫鬟收茶杯时,妙玉便命人不必收那个茶杯了,自然是嫌弃刘姥姥,妙玉的过洁让一般人难以接受。那个茶杯是成窑五彩泥金小盖钟,这个是十分名贵的,变卖了足够刘姥姥这样的寻常人家度日的了,她却因为嫌弃说不要就不要了。宝玉在这一回说过“俗说入乡随俗,到了你这里,自然把那些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了”。可见,妙玉真的是视绮罗俗厌。正是如此,在封建社会,她的这种过洁和过高让她成了另类,让很多人厌恶。例如李纨,她是大观园中公认的品德贤惠的大好人,她对妙玉是“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她”。黛玉是妙玉很推崇的人,但在妙玉面前都是“知她天性怪癖,不好多话,也不好多坐”。湘云在文中和黛玉联诗时一起到过栊翠庵,在书中描写都是“她二人”指代黛玉湘云,并没有湘云与妙玉的单独的话语。贾宝玉也说妙玉“为人孤僻,不合时宜,万人不入他目”。如果此处说了这么多“世同嫌”,也不免再提及妙玉两个礼数方面的细节。第一个是在栊翠庵品茶时,贾母进时,妙玉是“忙接了进去”“笑着往里让”“亲自捧了小茶盘”这一系列的动作证明妙玉是有礼数的。贾母让她拿好茶来,而妙玉是拿旧年蠲的雨水烹的茶。可是,我们都知道这不是最好的茶,而最好的茶是雪水烹的给钗黛二人的茶,但是旧年蠲的雨水对于贾母众人来说已经很满意了。可见妙玉是懂得礼数的,但也绝不世俗。第二个是凹晶馆联诗,黛玉和湘云的丫鬟婆子找主子找到栊翠庵,妙玉也是忙命自己丫鬟将他们让进来歇息喝茶。这两点说明她并非许多人读到的那么孤傲。

(三)世间世外人,真语真性情

黛玉与妙玉的关系在书中描写有三处,即品茶、乞红梅、续诗。栊翠庵品茶,妙玉将黛玉宝钗二人请到耳房内,给他们二人品体已茶。给她二人用的茶具是古玩奇珍,烹茶的水是雪水,可见妙玉十分推崇黛玉。品茶时妙玉竟然说黛玉为大俗人。林妹妹是大观园中何等人物,在妙玉这儿竟称为大俗人,而且黛玉竟然也不生气,也许这就是可以成为挚友的人之间的惺惺相惜。话不必多但相互之间懂得。第二处乞红梅中,李纨罚宝玉去栊翠庵乞红梅,李纨欲命人跟着,林黛玉却阻止说“不必了,有了人反不得了。”以林黛玉多疑的性情,她竟不提防妙玉,这说明林黛玉很是了解妙玉的为人,黛玉和妙玉这种知己般的沟通是心灵上的。第三处凹晶馆联诗,黛玉湘云联诗,湘云出了句“寒塘渡鹤影”何等自然,何等现成,给黛玉出了个难题。黛玉费尽心思对了句“冷月葬花魂”,此句一出,湘云连连叫好,但是湘云也说,好是好,只是太颓丧了不该作此凄清谲语,有关气数。这个道理湘云都懂得,更何况是妙玉呢?妙玉的师父极精演先天神数,妙玉也应精通或了解一二,此时妙玉出来止住,可见妙玉对黛玉视为知己。如果说乞红梅是黛玉对妙玉的理解,那么联诗就是妙玉对黛玉的关爱。黛玉与妙玉心灵是相通的,形式是似乎没有那么明显,只留下了一些蛛丝马迹。

栊翠庵品茶。书中原文有这样一句是“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有人认为妙玉与宝玉有暧昧关系,因为此处用了个“仍”字。用“仍”这个字来断定妙玉用自己的绿玉斗给宝玉斟茶不是一次两次了,表示二人关系很暧昧。“仍”字不只有仍然、还是的意思,还有接续、连续的意思。我们再继续看文本,妙玉发表了一番品茶之道。接着“妙玉执壶,只向海内斟了约有一杯。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浮无比,赏赞不绝”。用的什么茶具这里写得很清楚,是那个盛的了一海的整雕竹根。文本中写得很明确。宝玉细细吃了,可见宝玉此时才吃茶,而且用的不是妙玉的那只绿玉斗。在整个品茶的过程中妙玉的所作所为都是坦率的,真诚的,没有半点掩饰,一切都是妙玉的真性情。

访妙玉乞红梅。在第四十九回卢雪庵起诗社,当时天降大雪,大地一片洁白,仿若一个琉璃世界。贾宝玉在赶往卢雪庵的路上,闻到扑鼻的梅香,细一看,恰是妙玉门前栊翠庵中的数十株红梅,如胭脂般映着雪色,显得分外精神。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这红梅花是长在栊翠庵里面,并且还是长在妙玉的门前,这实际上是曹公在借花喻人,用梅花的傲雪独放,不染尘俗来衬托妙玉的那份清幽孤傲,超凡脱俗。因为贾宝玉作诗落地,被罚去栊翠庵乞红梅。贾宝玉折来梅花后作诗一首,其中就有一句“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这句诗中的“大士”明指观音,暗指妙玉。从诗中一下就很明了的道出了妙玉在贾宝玉心中是怎样的一个人,那是一个悟性极高,超然物外的世外高人,相对来说,把红尘恩怨都看得很淡然,很透彻了,思想见识远远高出这些凡夫俗子。

三、结语

妙玉,这个在曹公笔下神秘的女子,这个让世人厌恶的女子,这个喜欢庄子诗文的女子,这个坦率真诚的女子,这个被封建礼教束缚着却想超脱世俗的女子,这个背井离乡带发修行的女子,这个值得我们赞赏和敬佩的女子……可惜,她终不可逃离这世事的烦扰,生在一个纷乱污浊的世界里,欲保持一份高洁,那无异于痴心妄想,是一件根本无法实现的事情。悲剧的结局也是必然的。

[1]周汝昌.红楼梦新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

[2]蔡义江.蔡义江新评红楼梦[M].北京:龙门书局,2010.

[3]梁归智.红楼梦探佚[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曹立波.红楼十二钗评传[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 王曦)

猜你喜欢

曹公湘云妙玉
曹公自取灭亡
妙玉那场茶事
冰与火的性格冲突——妙玉论
瞻园晚秋
湘云金鳙的生物学特征及养殖特性
冰与火的性格冲突
竹两枝
三倍体湘云鲫2号线粒体DNA含量与其不育的相关性研究
湘云金鳙的生物学特征及养殖特性
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