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课堂活力,育创新精神
2015-05-30陈跃
陈跃
摘 要:课堂是培育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载体,蓬勃的兴趣、有效的探究、大胆的质疑、积极的评价为课堂注入了活力,也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育创造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创新兴趣;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热情
创新精神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是学生成才的重要基石。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培育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载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笔者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激趣激思,诱发创新兴趣
兴趣是学生发展创新思维的巨大推动力。人们在兴趣的激发下往往能够产生更多创造性的思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挖掘教学内容的吸引性,精心设计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教学环节。在教学《苹果里的五角星》这篇课文时,学生很容易理解“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思维”这样一个道理。为了将道理引入实践,加深学生对这个道理的理解,我顺势让学生玩了一个小游戏:在黑板上,我画出了九个点,提问怎样才能一笔将这九个点连起来。学生立即在书本上画出这样的九个点,饶有兴趣地创作起来。三分钟过去了,几位同学上黑板连来连去,要不就是违反规则,用了三笔;要不就是半途而废,失望而归。看着学生皱着眉头,绞尽脑汁,充满了思考的兴致,这时候,我再请学生朗读课文揭示的道理,引导学生换一种思维看问题。终于,有几位学生灵光一闪,上台选了一只较长的粉笔,将粉笔横过来,像刷子一样,一下子将九个点连了起来。讲台下,学生发出阵阵惊叹。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既加深了对文本道理的理解,也培養了自身的创造性思维。
二、引导探究,激荡创新思维
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要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培养创新精神,训练创新思维能力。创新也不是闭门造车,创新必然离不开合作探究。“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可以获得两个思想。”在课堂上,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小组之间针对疑难问题展开合作探究,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激起创新的火花。在教学《花瓣飘香》时,我提问:“小女孩为什么摘了花瓣之后要飞快地跑开?”很多学生只关注文章前面说的“我家门前的月季”,所以大多学生都说小女孩是害怕被“我”发现才逃跑的。于是,我引导小组之间进行合作探究,对这个问题前后关照着阅读,组内提出自己的见解。不一会儿,创新的答案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课文前面说这是带露水的花瓣,所以一定是新鲜的,所以为了让妈妈看到新鲜的花瓣,一定要抓紧时间跑回去。我读出了这是个孝顺的小女孩。”“我们小组讨论发现,她已经出门很久了,妈妈可能会担心,所以她跑回去是为了不让妈妈担心。她是个懂事的孩子。”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中打开了思维,在思维的激荡中产生创造性的理解。
三、鼓励质疑,催发创新意识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需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去探求知识。学生会在问题的指引下,努力寻求解决的方案,各种创新的方法层出不穷。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既丰富了情绪体验也增强了效能感。在教学《揠苗助长》这篇课文时,有学生质疑:“农夫那么勤快地劳作,为什么得不到好结果?”刚听到这个问题时,我首先是很诧异,同时也很欣赏这位学生的质疑精神。于是我引导学生就此展开讨论,这位学生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对自己的疑问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他认识到农夫因为急于求成,违背了客观规律,纵使很勤劳但也徒劳无功,甚至还想到了谚语:“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在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他的思维打开了,有了很多新鲜的想法。
四、积极评价,保持创新热情
积极评价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创新能力的有力保障。学生都希望被认可、被肯定,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做出积极的评价。教师积极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富有创新精神的思考要热情赞扬,在赞扬声中,学生能够产生积极的心理,能够带着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思考中,形成良性循环。即使学生回答不够理想,也要给予鼓励性的指导建议,让学生不会因为错误而害怕、担心,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让学生始终对自己充满信心,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立足课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支撑,调动学生创新的兴致。同时配以合作探究的方式,砥砺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刘丽艳.改进语文教学培养创新精神[J].读与写,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