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变教师“被工作”的状态

2015-05-30毕延威

师道 2015年4期
关键词:专业化培训学校

毕延威

最近,一位外市教育局分管师训工作的领导和我谈到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他说,现在是国家出钱,也想了很多点子,比如名师工作室、特级教师工作室,或者是让教育局派校长外出挂职锻炼,派教师外出离职培训学习等等,可学成归来后,60%以上的人反倒不如从前了。

怎么不如从前呢?他说,接受培训归来的人不再感恩,不仅抛弃了过去的教学方式,而且对学校的某些举措经常摆出批评者的姿态,一有时间就议论学校这不对,那也不应该。校长还没说他们两句,他们就搬出这条文或那专家的话语来抵制,弄得校长无所适从。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把好苗头看成坏现象的情况,比如和我聊天的这位领导,觉得培训回来的教师不听话,就是不感恩,这是由于历史惯性思维的影响,以为听话的老师就是好老师,规范化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不过,既然新课改提出了多元化的评价观,为何不能换一种思维来理解这一问题?

接受培训归来的教师当然有可能受新理念的误导,忽视本地区、本校教育教学的现实情况,但他们不再一窝蜂地跟风,至少说明了本地教育并非死水一潭。过去的教育,是棍子一搅,教师学生就跟着棍子动,不搅,水就浑黄,看不到教育的本真。比如说,教师接受培训,大多是“听得激动,回来不动”。因为面对本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现状,他们无法实现“师从”而来的理念,只能按照校领导的意图或要求去教学。现在不一样了,教师接受培训之后,许多新的理念放在自己学校合适不合适,本校的教育做得对不对,他们都要在脑子里捋一捋。这说明培训对他们造成了冲击,以前是盲从、按部就班,现在他们对于教育有了自己的思考和主动参与的热情,即使偶尔说出愤激的话,甚至有抵触性质的行为,恐怕也比没有思想或无动于衷好吧?

教师应该是有思想的独立的个体。我们常说教育要因人而异,却较少考虑到教师的独特性和独立性,以致时下有些学校为了方便管理,希望教师在个性和能力上都像从一个模子印出来一样。部分学校领导甚至害怕具有批判质疑精神的教师,担心学校管理被他们搅乱。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因为质疑与批判,只要是基于成熟的、理性的思考之后发出的独立的声音,对于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来说,肯定是利远远大于弊。人是活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证明教师不再盲从。教育如果向错误的方向引领,倒不如没有那样的教育好。教师在教学中面对凭空而降的任务,议一议,说明他们能辨析或者希望认真地予以辨析。学校领导如不同意这样的批评与质疑,可以通过同样真诚而理性的论辩来说服教师。曾经有一位专家说过,好学校是指这所学校的教师难以管理,但每一位教师都在尽力完成他们自认为应该完成的工作,而不再是机器上的螺母随着主轴转。所以,多一些具有批判质疑精神的教师,是一所学校之福。我真心希望在今后的教育中,能有更多的具有独立和批判精神的“师傅”和“师从者”, 而不再仅仅是“利出一孔”的局面。当然,类似“逢官必反”“凡事说不”这样的幼稚行为,确实也应该杜绝。

这位领导认可我的观点,但又不无忧虑地说,前一段时间,他们市教育局让师训科对全市教师参加“国培”项目的情况逐月统计,从统计的情况看,有一个县某学科“登录没有学习”的在职教师竟然达67人,而这个县参加这个学科学习的培训人数总共才73人。为何教师对参加“国培”项目无动于衷?我以为,与学成归来的教师对学校的批判质疑相比,这一问题才是这位领导所应该担忧,并着力加以解决的。

教师为什么必须参加培训呢?原因很简单,是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教师的专业素养面对新的学生群体和社会发展需求,不可能总是应付自如。如今的社会发展速度称得上日新月异,学识再渊博的人,三年不学习,恐怕也会变得孤陋寡闻,与社会相脱节。教师必须走“专业化成长之路”,因为没有专业化,授业就没有了基础,教学也就没有了底气。不能把握学科之道,就谈不上传道;没有掌握专业精髓,就谈不上授业、解惑,更谈不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只有依托“专业”,才能将美好的教育愿景变为现实。参加培训可以获得与专家和同行深入交流的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无疑是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但现实中总有一些现象令人大跌眼镜。前述领导所谈及的教师缺席培训还不是最突出的问题。我有一个网友,是重庆一所高级中学的教师。她曾经告诉我,说他们那里“国培”网上学习,老师们都在作假。我问她怎么作假?她说学校有个电脑高手,在一台电脑上可以操作几个人或者整所学校教师培训的时间,只要培训的老师把自己登录的密码告诉他,请他吃一顿,或花点小钱,他就帮忙。这种现象似乎还很普遍。现在的网上培训学习,不是要求每一门学科学习时间要达到多少小时吗?其实,不用真的参加培训,20分钟点击一次累计一下时间就可以蒙混过关。记得前段时间,我有一位在某县教研室工作的朋友还帮过一线老师这个忙。听说还有老师在这边电脑登录了,跑到那边和别人聊天,时间到了,就跑到电脑上点击一次。一线老师上班时间要上课,下班时间无心研修,于是,电脑高手和工作清闲的人就派上用场了。

试想一下,一个在专业上都稀里糊涂的人,如何把学生教明白?教师自身不求上进,要学生上进,不是空话、假话、假教育吗?自己稀里糊涂乐呵呵地过一辈子也就算了,学生稀里糊涂麻烦就大了。荒废地是一茬,荒废人就是一生啊,而紧接着荒废了的就不仅仅是人了,而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当然,把责任统统推给教师同样是不负责任的。我如果是基层一线教师,就会为自己辩解说挤不出时间参加培训学习,上课课时多,备课时间长,工作量大,此外要忙工作总结、职称评审,应对各种评比和上级检查,下班之后还要照顾老人孩子,一大堆的烦心事。更重要的问题是待遇一直偏低,而且教得好教不好都拿一样的工资,教得好大家以为理所当然,教不好也不会被学校开除,何必要折腾自己呢?

教师之所以不愿意主动参与专业化发展,首先与这种“被工作”的状态有关。时下部分教师尤其是基层教师,对教育普遍缺乏热情,只把教书当作养家糊口的工具。他们甚至还缺乏职业的意识,因为职业是与专业相对应的,从事一门职业首先就要求具备“专业化”发展的意识和眼光。教師“被工作”的状态不改变,自然就缺乏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这种“被工作”状态,与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有关,更与时下刻板的教条管理有关。待遇太低,教师就懒得动,只能靠管理去推动。你一推,他就动一下,你不推,他就不动,致使培训管理要靠跟踪,也就是说按时间统计来管理,完全流于机械化和形式化,把有灵魂的人都管死了。如此恶性循环,管理越来越机械,也越来越教条。但教师如果真的要消极懈怠,总能找到应对的方法。

因此,教育行政领导的当务之急是改变教师“被工作”的状态,这个状态不改,荒废就会无穷无尽。解决之道无非两个方面,一是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尤其是基层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从而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引入竞争机制,淘汰掉部分不合格的教师。教师专业化发展可以学日本,假期内不参与培训学习的教师,等于自动退岗。这就需要营造一种竞争的机制和氛围,需要教师自觉培养当一个“好教师”的竞争力。

一位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说了一句表达不慎的话或者有一件处理不当的事,就可能影响甚至毁掉孩子的一生。因此,我们教师不应该荒废下去。教师要有如履薄冰的责任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积极主动把握各种学习机会,走专业化成长之路,以独立自主的精神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工作态度,对学生、对教师这一职业高度负责。

(作者单位:河南罗山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专业化培训学校
培训通知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学校推介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