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海外归国留学人员就业现状调查的启示
2015-05-30陈淑静刘晓华
陈淑静 刘晓华
近些年来,全国留学归国人员数量以较快速度上升。根据调查,云南省留学归国人员的职业空间和广度并不理想。这不仅取决于个人因素,也与社会因素息息相关。西方与中国的教育理念存在较大差异,这是由各国不同的历史传统与习惯、社会人文环境、社会意识形态、政治文化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差异性所致。目前,国内有较多的学者从国家、社会层面分析大学生就业机制问题,从理论上与实践上分析并提出国家和社会促进就业的方案。而本文则从微观层面出发,仅侧重个体角度,根据中国留学生的特点,分析留学归国人员提升就业能力和竞争力的自我发展路径。
一、留学前准备阶段的考量因素
在留学之前对留学的目标以及留学的时间进行理智分析与规划。准确、全面掌握留学的相关信息,根据个人特点做出正确而合理的选择。
(一)留学前的目标定位
留学前,应对留学目标以及留学之后的职业做出规划。选择合适的留学国家、学校以及专业。以留学目的为导向,若以移民为目的的,应当选择支持移民的国家以及该移民国家鼓勵的专业;以学成归国就业为目的的,则根据个人性格特点、爱好以及就业市场导向选择学校以及专业。根据调查,就云南省来看,经济类和商科类的专业在留学归国之后的就业市场相对较广。
(二)正确根据留学主体特性选择恰当留学时机
正确留学时机的考量因素主要是财力实力以及留学主体个人素质,而非“越早越好”。根据调查,留学主体自主选择留学、学习兴致较高并具有较强自控能力的,因其自身对学习和知识的渴望动因促使其积极融入留学生活和学习中,并能够自觉提高综合素质。相反,由家长“揠苗助长”式的催促留学方式,通常由于留学主体自身不具备留学的各类条件(例如语言条件、自控能力、前期学习功底等),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财力雄厚的前提下,需根据留学主体个人综合情况的考察,包括自主意愿程度、个人的自理能力、自控能力、性格等因素,从而选择合适的留学时间。
二、测评就业能力的主要理论
关于就业能力的测评方法,介绍具有代表性的中西方主要学说理论。西方的学者,如英国学者Knight 和Yorke提出的就业能力构成USEM理论提出:就业能力由学科理解力、技能、自我效能感以及元认知能力组成;加拿大会议委员会提出:就业能力主要由基本技能、个人管理技能和团队技能等三方面构成;美国培训开发协会指出:就业能力主要由基本能力技术、沟通技能、适应性技能、开发技能、群体绩效技能和影响技能。中国的学者宋国学提出就业技能主要包括专业技能、沟通技能、个人属性、人际技能和团队技能等五个方面。由此可总结,中西方学者均认同个人基础技能、专业技能和团队技能是决定个人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三、提高个体就业能力的路径分析
任何就业主体不分国界地在就业时面临个人就业技能的考量。就业技能也具有统一性,在任何国家就业均需要优秀的个人基础技能、专业技能和团队技能。而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在就业时,还应当充分具备额外的就业优势,即中西方文化结合体代表以及较强的外语交流能力。留学人员应在充分认识自身优势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在留学过程中完成自我修炼和培养的目标。
首先,留学人员应注重个人基础技能的培养。个人基础技能是个体解决就业的关键因素之一。其包括个人品质、交际能力、对事物的处理能力、对环境的快速适应能力等非专业方面的技能。留学人员归国之后面临中国文化和思维模式的冲击,因此应当在最短的时间之内适应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处事、做事的方式,以最快速度融入集体。
第二,留学人员应重视个人的专业技能训练。专业技能包括专业理论水平以及专业实践能力。任何职业和专业都具有其相应分工,只有掌握本专业的核心技能,才具备核心竞争力。加强专业素质训练是就业技能的根本保障。
第三,重视团队合作技能。团队合作能力不仅能够集合多人智慧完成大型项目,并能够在多人智慧的碰撞中学习他人的优势、激发个人的潜能。由于国外较多专业成绩考核包含小组成绩(group score),留学人员应当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小组合作,预先演练团队合作的能力,提高团队合作意识与技能。
第四,加强外语技能。外语能力是海外留学归国人员最重要的优势之一。留学人员应当在国外重点注意培养自身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专业外语能力,实现较为自如地运用外语从事相关职业。
第五,积极参与国外的实践,增加国外的实践机会。留学期间,应尽力走出校园谋求实习机会,国外的工作履历能够成为海外归国人员就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第六,转变就业观念。在就业过程中应当转变就业态度,即“先就业再择业”。“先就业”既可缩短个人失业空档期,又能快速进入工作、学习状态。任何一份工作都能够锻炼个人能力,工作中增长的经历与阅历将成为未来“择业”的基础。
个人就业技能的提高是解决就业的重要因素。个体差异性导致具体就业难易程度不同,但是总体解决方案具有一定共性,即认真考察个人的特质,正确选择留学时机和留学国家,其次,无论在任何国家学习任何专业,都需要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以及其他就业技能,从而增强自身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静波,王翡翡:《雇主视角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状况探析》,《现代大学教育》2011年第4期,第87页。
此文为云南省教育厅青年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为:2013Y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