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提高素质
2015-05-30彭晓莉
彭晓莉
摘 要:通过生动活泼、乐趣无穷的故事表现情境,利用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实物演示情境,借助图文并茂、绚丽多彩的图画展现情境。在寓教于乐中实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情境教学;小学语文;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目的,结合学科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创设各种意境和氛围。通过生动活泼、乐趣无穷的故事表现情境,利用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实物演示情境,借助图文并茂、绚丽多彩的图画展现情境,在寓教于乐中实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学生主动求知的情境呢?下面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借助情境教学法实施素质教育。
一、导语创情境
精心创设导语是创设求知情境的首要举措:一段新颖别致的导语,就能把学生的心紧紧抓住,使他们怀着新的期待,兴趣盎然地学习新的内容。如教学《草原》一文时,我引导提问:你们看到的和想看到的草原是怎样的?学生答:美丽、辽阔、碧绿,到处是牛羊。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草原一碧千里,到处翠色欲流,成群的牛羊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正如歌词里唱的“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多美呀,大家想不想去呢?好,那么我们与作者老舍一同到内蒙古大草原去看看吧!这则导语把学生带入美丽的令人神往的大草原,学生学习起来自然有兴趣,使学生产生急切、强烈的学习新内容的欲望。
二、范读、朗读创情境
利用朗读来创设教学氛围,渲染气氛,把课文描绘的情景变成老师的“我情我景”,使学生进入想象的境地,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具体感知和理解课文内容。如我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先用声情并茂的语言介绍总理生平,并用大屏幕展示总理的遗像,然后我怀着失去总理的悲痛心情,用低沉、悲哀、徐缓的语调进行范读,并配上悲哀的音乐,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情绪受到强烈的感染,学生自然被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这时老师虽然没开始讲课文,但人民对总理的崇敬、爱戴和深切怀念的感情已深深感动了学生。通过对文章的有感情朗读,使学生进入作者精心设计的情境之中,与作者产生共鸣。又如《再见了,亲人》一文,感情真挚强烈,我在教课时,让学生反复朗读,使学生入情入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完课文后,我又重点指导朗读重点句子,如“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小金花,不要哭了,擦干眼泪,再给我们唱个《稻米谣》吧”“大嫂,请回去吧”,这是战士们发自内心的呼唤,让学生饱含激情地朗读,从而营造出那种依依惜别的氛围。
三、板书、板画创情境
板书、板画是创设情境的一种手段,它不但能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还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头脑里想象的形象由抽象变得具体,从而帮助学生领悟文章的意境,体会作者是如何表情达意的,学生通过听、看、想、记多种感官参加活动,记忆大大增加。如在教《东郭先生和狼》这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箭头的显示,简明扼要,美观整齐,给人以美的享受,使学生能清楚地进入三者关系的情境中,这样学生就一目了然地理清了情节脉络。
巧妙地设计课文的板画,可以以画代讲,达到较好的思想教育效果。如《挑山工》收尾时,我在口述“我从泰山回来,画了一幅画”的同时,寥寥数笔使在陡直的山道上肩挑重物向上登攀的挑山工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问:作者为什么画这幅画?又为什么挂在书桌前,我们能从这幅画中受到什么启发?用这幅板画加深学生对挑山工坚韧不拔、勇往直前、不断攀登精神的理解以及对自己今后生活和学习等方面的启迪。
四、表演创情境
上课时运用教师的动作示意或学生的实地演练,使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情绪体验等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强烈刺激,使学生有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感性认识范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赠汪伦》这首诗,我先按学诗的三部曲走:(1)知诗人解诗题;(2)抓字眼明诗意;(3)想意境悟诗情。进行到最后一步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让学生结合自己看过的影视剧展开丰富的想象;學生以讲台为岸,台下为船,扮演汪伦的学生摇扇踏步高歌来到岸边,双手抱拳说道:“兄长,多日来你我饮酒作诗,情投意合,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今日分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扮演李白的学生也双手抱拳说道:“贤弟,你每日用美酒来款待我,今日又来送行,桃花潭水即使有千尺深,也比不上你送我的情谊深呀!”学生自然而然进入了角色,这样形象、生动的表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活动中。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情境教学无疑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为此在教学中应不断求变,巧设情境,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陶姗梅.浅析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