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香核桃’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2015-05-30陈邦清张启东阮琼韩永平万永明屈建忠刘莉
陈邦清 张启东 阮琼 韩永平 万永明 屈建忠 刘莉
宜昌市夷陵区地处鄂西南,长江中上游,三峡大坝所在地。核桃Juglans regia在夷陵区栽培历史悠久,范围广,资源丰富,是山区农村栽培的重要经济树种,也是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清香核桃于20世纪80年代由河北农业大学从日本引进,2002年宜昌市夷陵区技术人员开始引种栽培试验,‘清香核桃在三峡坝区表现出坚果外形美观、丰产性能好、抗病虫性较强、适应性广等特性,被湖北省审定为核桃优良品种,在夷陵区发展面积近4 000 hm2,是该地区核桃的主栽品种。随着清香核桃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管理方式粗放,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逐年加重,影响了果农的收益。如何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是保障核桃优质、稳产、丰产的关键,因此笔者对夷陵区黄花镇上洋村、鸦鹊岭镇海云村、下堡坪乡赵勉河村、分乡镇棠垭村等4个观测点的病虫危害情况进行调查,基本掌握‘清香核桃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制定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1病虫害种类及特点
1.1主要病虫害种类
通过对4个固定样地的长期观测,发现区域内‘清香核桃主要病害有1种,即核桃黑斑病。同时核桃炭疽病、白粉病、膏药病有少量发生;主要虫害4种,即银杏大蚕蛾、核桃举肢蛾、核桃长足象及云斑天牛,其次是刺蛾类、铜绿鳃金龟、叶蜂类也有少量危害。
1.2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
‘清香核桃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具有一定规律性。一是高温高湿易致病害发生,夷陵区处于长江流域,气温高、湿度大,易引起黑斑病,危害程度严重,防控难度大,从梅雨期开始,黑斑病、炭疽病等混合发生,发病迅速,造成大量枯梢、落果。二是海拔800 m以上地区病害发生较轻,400 m以下地区发生较重。三是靠近山林(特别是杨树等速生丰产林)的园地虫害发生较重。四是核桃品种单一的纯林、肥水条件差、管理粗放(冬季不进行松土清理)的果园病虫害危害较重。
2主要病虫危害特点与防治
2.1核桃黑斑病Xanthomonas juglandis
危害症状:黑斑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核桃幼叶、嫩枝及果实。4月下旬开始危害嫩叶,叶片受害时,出现近圆形或多角形的小黑斑,后扩大蔓延至整个叶片,严重时使树叶早落,病斑长圆形或狭长,褐色,微凹陷,当病斑绕枝一圈时,造成枯枝。6月上旬开始危害果实,初期发生果实表面出现褐色油浸状斑点,呈水渍状,以后病斑迅速扩大下陷,致使果皮全部变黑,幼果受害能侵入核仁,可使核壳都变黑,引起早期落果,老果受害病斑只限于外果皮。一般植株被害率70%~95%,果实被害率10%~40%,最高者达85%,造成果实变黑、腐烂、早落。
防治方法:一是加强检疫工作,在新发展的地区用健壮苗木定植,防止病害蔓延、扩散。二是加强栽培管理,合理保持果园密度,保持树体健壮生长,增强抗病能力。三是在4~5月核桃树萌芽前、开花前后及幼果期各喷1次1∶05∶200倍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四是采果后结合修枝,剪除病虫枝及病残果,并集中进行烧毁。
2.2银杏大蚕蛾Dictyoploca japonica
鳞翅目大蚕蛾科,幼虫取食核桃等寄主植物的叶片成缺刻或食光叶片,严重影响产量。发生规律:在夷陵区1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4月中下旬孵化。幼虫5~6月间危害,初孵幼虫多栖息于茧内外、叶背或树干树皮缝隙间,日间温暖时爬上枝条取食新叶,常数10条或十多条群体聚集叶片取食,幼虫一般7龄,3,4龄时较分散,食量渐增,近蜕皮时常数条挤在一起,5、6龄时分散危害,此时食量最大,占全部取食量的70%,危害最为严重。6月下旬老熟幼虫在枝条叶丛间或树下杂草、灌木上缀叶结茧,经7 d左右化蛹,蛹期约40 d。成虫8月中旬~10月上中旬羽化,羽化期约10 d,展翅后交尾、产卵,卵产在茧内、老树皮或缝隙中,聚集成堆,每雌蛾产卵量为200~300粒。成虫飞翔力强,有趋光性,成虫寿命5~7 d。
防治方法:一是冬季人工摘除卵块,7月中、下旬人工捕杀老熟幼虫或人工采茧烧毁。二是8~9月份雌蛾产卵前,用黑光灯诱杀成虫。三是9月雌蛾产卵期,释放赤眼蜂,赤眼蜂在大蚕蛾上的寄生率可达80%。四是大蚕蛾3龄前(5月上旬)用25%溴氰菊酯乳油兑水2 500倍喷洒,幼虫期用90%敌百虫原粉兑水1 500~2 000倍喷洒。
2.3核桃举肢蛾Atrijuglans hetauhei
鳞翅目举肢蛾科,以幼虫蛀入核桃果内(总苞)以后,随着幼虫的生长,纵横穿食危害,被害的果皮发黑,并开始凹陷,核桃仁(子叶)发育不良,表现干缩而黑,故称为“核桃黑”。有的幼虫早期侵入硬壳内蛀食危害,使核桃仁枯干。有的蛀食果柄间的维管束,引起早期落果,严重影响核桃产量。
发生规律:核桃举肢蛾在夷陵核桃产区1年发生2代,成熟幼虫在树冠下1~2 cm的土壤中、石块下及树干基部粗皮裂缝内越冬。越冬幼虫于4月上旬在茧内开始化蛹,5月中、下旬为化蛹盛期,蛹期7~10 d。6月上旬蛹开始羽化,出现第1代成虫, 6月中旬羽化盛期,成虫略具趋光性。成虫5~8 d后进入产卵期,卵经9 d后孵化为幼虫。5月上、中旬出现第一代幼虫危害,6月下旬开始出现第2代幼虫危害,30~40 d后老熟落果,夷陵区脱果期在7月中旬~9月上旬。
防治方法:一是晚秋季或早春深翻树冠下的土壤,破坏冬虫茧,可消灭部分越冬幼虫,或使成虫羽化后不能出土。二是掌握成虫产卵盛期及幼虫初孵期,每隔10~15 d选喷1次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或20%杀灭菊酯乳油3 000倍液等,共喷3次,将幼虫消灭在蛀果之前。三是成虫羽化前或个别成虫开始羽化时,在树干周围地面喷施50%辛硫磷乳油300~500倍液,用药05 kg/6667 m2,或撒施地虫磷粉剂,每株04~075 kg,以毒杀出土成虫。在幼虫脱果期树冠下施用辛硫磷乳油或地虫磷粉剂,毒杀幼虫亦可收到良好效果。四是受害轻的树,在幼虫脱果前及时摘除变黑的被害果,可减少下一代的虫口密度。
2.4核桃长足象Alcidodes juglans
鞘翅目象甲科,又叫核桃果象甲,寄主专一,只危害核桃,尤以幼虫危害最严重。幼虫在核桃果内取食种仁,导致果实脱落,严重时果树绝收。成虫啃食嫩叶、嫩梢及幼果皮,影响果树生长,导致减产。
发生规律:1年1代,以成虫在背风温暖的杂草间及表土内越冬,越冬成虫5月上旬开始取食核桃嫩梢及幼果皮补充营养,而后交尾并产卵,卵期约10 d,6月间孵化幼虫,幼虫期约50 d,7月危害严重,幼虫蛀入种仁内取食种仁,幼虫随虫果落地后继续在果内取食种仁,在种壳内幼虫老熟后化蛹,蛹期约10~12 d,8月羽化成虫,成虫羽化后将虫果果壳咬一小孔爬出果外,停留数小时便飞到树上觅食嫩叶嫩梢,直至越冬。核桃长足象是核桃果实的重要害虫,被虫危害的果实形状始终不变。幼虫蛀食核桃果果仁,蛀孔有黑棕色虫粪,果仁发育不全,引起早期落果。严重时果实被害率可达30%~50%。
防治方法:一是冬季翻耕土壤15 cm以上,可消灭部分成虫。二是4~5月空气湿度大时喷施白僵菌2~3次。三是5月上旬成虫产卵期至6月上中旬幼虫孵化期喷施20%速灭杀丁2 000倍液,或者25%溴氰菊酯2 500倍液毒杀成虫和初孵幼虫,每隔10 d喷1次,连喷3~4次。四是从6月上旬落果开始捡拾落果并烧毁。
2.5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s
鞘翅目天牛科,成虫危害新枝皮和嫩叶,幼虫蛀食枝干,造成核桃生长势衰退,凋谢乃至死亡。国内尤其以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发生最为严重。
发生规律:云斑天牛2~3年完成一代,以成虫或幼虫在树干蛀道内及蛹室内越冬。成虫5~6月咬一圆形羽化孔钻出树干,白天多栖息在树干或大枝上,晚间活动取食,30~40 d后交尾产卵,卵期10~15 d。7月幼虫孵化,先在韧皮部或边材部蛀成蛀道,由此排出木屑和粪便,被害部分树皮外张,不久纵裂,流出褐色树液,幼虫期长达12~14个月。第2年8月老熟幼虫在虫道顶端做一宽大的椭圆形蛹室化蛹,蛹期20~30 d,9月羽化为成虫后在蛹室内越冬。主要危害核桃枝干,被害部位皮层稍开裂,从虫孔排出大量粪屑。在夷陵区,受害面积达60%以上,有虫株率60%~80%,受害树树势衰弱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一是成虫产卵前在树干涂白,充分混匀后涂在树干基部,可防止成虫产卵。二是成虫产卵盛期在树干基部寻找产卵槽或流黑水的地方,发现后用刀将被害处挖开杀死虫卵或初孵幼虫。三是成虫羽化后,用灯光诱杀或人工捕杀成虫。四是6~7月是幼虫危害期,在此期间发现有虫粪排出时,从虫孔注入40%氧化乐果乳油1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剂200倍液进行毒杀,或用磷化铝(每孔02 g)做成毒签后用硬泥堵塞封闭好虫孔进行毒杀。也可以用50%杀螟松乳油塞人虫孔进行熏杀。
(责任编辑:郑京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