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乔晓光

2015-05-30刘军

艺术财经 2015年4期
关键词:北庄美院剪纸

刘军

和每日往返于工作室与家之间的艺术家不同,乔晓光的工作室就是他每日居住的地方,2007年之前一直在东单的老胡同住,以前美院艾中信老先生就住在那里,为了方便在美院的教学工作,于是搬到了现在这间工作室里,也创作,也生活。

乔晓光在央美有两个身份:一个是美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科研、教学、涉外活动,另外一个是在人文学院下设的文化遗产学系任博士生导师,“其实民间美术和剪纸这方面的师资很匮乏,一般理论、创作由我来授课,学生对这些课也非常有兴趣。”

“其实今天你看到的剪纸和非遗的研究,我早在80年代初就开始了。”这三十年,乔晓光从一开始对剪纸产生浓厚兴趣,到现在成为了一位剪纸艺术家与学者,并且在期间参与剪纸的非遗申请与整理工作,2009年剪纸申遗成功之后,又做着民族剪纸的项目。可能他自己都没想到,如今,民间美术和剪纸已经被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2014年底,乔晓光为美国芝加哥奥黑尔国际机场创作了《城市之窗》剪纸装置,这一创作使中国剪纸走出国门,进入了美国城市的公共空间,让世界对中国剪纸有了更直接切身的感受和理解。《城市之窗》主要表现了美国密西根湖、海军码头、威利斯大楼,和北京故宫、天安门、鸟巢、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这样的地标性建筑,共覆盖了机场的15个窗口。2015年初,这组剪纸的原稿也在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进行了展示。

今年的5月份,乔晓光又将在挪威特隆海姆的工艺美术馆举办双人展,“这个展览是中挪建交60周年的活动,他们的馆长过几天就要来我工作室访问。”这个工作室也就是他接待访客和学生的场所。

乔晓光工作室整整一面墙都是其在不同时期创作的剪纸作品,他讲起来如数家珍:“每一幅作品都是一个故事,有些是以前住在东单,每天从央美下班回家路上观察到的景象;有些是表达某一时期的心境;这幅是反映2012年北京洪水的,名字叫《城市之光》;上面高处那张剪纸是我在《百年孤寂》作者马尔克斯去世当天,为纪念他所作的……”

他指着墙上一张装裱在画框里的剪纸对我们说:“这件作品时间挺早的了,应该是2000年,这些年我不断地在实践过程中发明一些更独特的剪纸方法,这张以同样的纹样剪了两次,然后重新拼贴,折叠,甚至还进行编织,然后在传统剪形的基础上来进行二次创作:套型、重合,从而产生一种全新的视觉效果。”

乔晓光的工作室成员还包括三只猫,一只狗,它们每天都陪在艺术家左右,陪着艺术家画水墨和做剪纸,并且每个小动物的性格都不一样:在我们交谈的过程中,一只灰色的小泰迪始终跟随在乔晓光左右,这只名为“豆豆”的宠物最喜欢听乔晓光与来访的客人谈艺术,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学术狗”。土耳其小猫“小盖儿”有点怕生;另一只小猫是乔晓光的女儿从北庄抱回来的,所以取名叫“北庄”,还有开头迎接我们的那只暹罗猫“泰妃”,“它很特别,不喜欢凑热闹,等别的小动物都不围着了,它就自己过来了。”乔晓光这么评价它的性格。

对于国外剪纸的现状,经常从事中外文化交流的乔晓光有着清晰的了解:“对于剪纸这门独特的艺术形式我们应该有世界性的视野,这样对比来看才会更清楚我们中国剪纸的独特魅力,中国是造纸术的发明国,对纸的运用历史悠长,剪纸在中国也已经有1500年的历史了,中国被国外艺术家称为‘剪纸的原乡。”

在乔晓光看来,虽然现代剪纸形式目前在世界范围内非常普及,但是从古代社会开始一直延续到今天的,就只有中国。据艺术家介绍,目前在民俗生活中还存在剪纸的有我们的近邻日本,南亚的斯里兰卡,泰国,这些国家都在小乘佛教中使用剪纸这种形式传播文化。而美洲地区的墨西哥、美国、东欧的波兰,这些地区原生的传统剪纸文化已几近消失了。

在乔晓光的生命中,有两件不可或缺的东西:一个是毛笔,一个是剪刀。毛筆让他纵横恣意、挥墨纸上;剪刀则让他信马由缰、创造一个个神奇。在乔晓光看来,剪纸是一种古老而现代,非常纯粹、高级的艺术语言。

猜你喜欢

北庄美院剪纸
“中国殡葬第一村”:暴利与我无关
用红色文化激励团结发展的北庄村
剪纸
扶贫攻坚在北庄
美院张老师评画
“鲁艺精神”与鲁迅美院油画系
奇葩美院(完结版)
剪纸
剪纸
“当代愚公”谱新篇——记巩义市涉村镇北庄村党支部书记杨小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