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呼应课堂之小学语文课堂内外阅读思考
2015-05-30袁敏
袁敏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们会有更多的机会来获取知识,读取信息,而课堂上所教授的知识并不能充分的满足学生们的需求,而且,短暂的课堂学习也无法让学生对语文阅读有更深的体悟与思考。除此之外,学生们也缺少课外阅读的兴趣,在另一方面,学生们即使试图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也会由于缺少引导与阅读能力,常常读无所得,这就需要教师来引导,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衔接起来,让同学们在课内阅读学习阅读技巧与基础,在课外阅读扩展自己的视野,丰富词汇,提高语文能力与文学素养。我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来进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一方面是从内到外,另一方面是从外到内。
1.从内到外,利用课内阅读引导课外阅读
由于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常常没有方向,具有盲目性与不自觉性,没有教师的引导与帮助,学生们常常无法将自己在课内阅读时所学到的阅读技巧,自觉的运用到实际的课外阅读之中,除此之外,很多学生也缺少对课外阅读的阅读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课内阅读的学习,引导同学进行有益于学习的课外阅读。
1.1举一反三,基于课内延展课外
我们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教材内的课文是一种范例,每一篇课文的背后是无数与之相似的文章,可以说,语文教材已经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文类。再形象一点的说,语文课文是一个“关键词”,我们可以通过对关键词的检索,发现更为丰富的文学天地。并且从对“关键词”的充分解析与学习之后,更好的理解阅读关键词之外更为宽广的文学天地。可以从文章中的一首诗入手,对课外的一类诗进行学习。例如,教材里的塞外诗,王昌龄的《出塞》,可以通过对出塞的深层次的剖析与学习,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再读几首不同的诗,让同学们去找出与王昌龄《出塞》情感相似的诗,然后参照教师对出塞的解读与学习,让同学们自己去剖析新的边塞诗,也可以让同学们做一些类似的课外作业,找与《出塞》情感类似的边塞诗并自己做出解读。这样,一首《出塞》的学习,就让同学们能够学习到所有边塞诗都有的特点了。与之类似的,一种人物的学习就能认识一群人,知道了鲁智深就知道了李逵、燕青等等。知道了一篇文章的学习就能了解一部书的大概内容了,知道了《智取生辰纲》就能读懂《水浒传》。
1.2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可以说味同爵蜡,而现在,很多同学都缺少学习课外知识的内在动力,没有学习课外文献的自觉,如何让同学们抱有对阅读的兴趣,掌握阅读的主动性,是非常值得老师思考的事情。其实,在激发兴趣的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给孩子们设计故事的悬念与情景,引而不发,让同学们的求知欲去发挥作用。举例说来,在学习《格列佛游记》中的《小人国》的时候,可以给同学们讲一下《格列佛游记》中的其他两个国家,简单介绍一下,让同学们对此感到好奇,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剩余的内容。也可以在将鲁滨逊的时候,问问同学们:“什么是星期五”,看完鲁滨逊就知道星期五另一个涵义了。”以此,慢慢的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以后更加乐意于学习课外文章。
1.3巧用阅读技巧
阅读技巧的缺失也是制约着同学们进行课外阅读的因素之一,课外文章不同于我们的语文教材,教材会根据学生们的知识背景与智力水平,这样的文章同学们更容易理解,再辅以教师的教导,同学们能够很轻松的学习课内教材,但是,课外文章截然不同具有偶然性,同学们遇到的看到的不一定适合同学们看,而且即使适合同学们学习,但是在缺少教师的分析,同学们也不容易明白课外文章,这就需要同学们灵活的运用学习阅读的技巧,并运用阅读的技巧去学习课外的文章。在这其中,教师的作用就是指导同学们在阅读陌生文章的时候,主动地运用自己所学习到的阅读技巧,可以开展一节扩展阅读课,在这节课上,教师可以帮助同学学习课外书,引导同学们运用自己的学习技巧,例如,精读与细读相互结合,让同学们更好的利用自己的学习技巧去进行课外阅读。
2.从外到内,利用课外阅读丰富课内阅读
由于课堂时间,课本内容与教师精力的有限,语文课堂上的阅读学习并不能够让学生们有效的掌握所学知识,也不能帮助学生培养起自己的语感能力与文学素养。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开阔自己的眼界,开展联想,通过课外阅读来使得学习的内容更加丰满。首先,可以在开展课内学习之前,收集一些相应的课外文章,找一些与之时代相互呼应,与教材的情感相近的文章来进行学习。例如《白杨》一文中,想要理解白杨所表达的精神与内在情感,就要去搜集一些与文章相关的背景,只有当同学们充分认识到时代背景的时候,才能真正了解白杨所代表的那种精神。其次,可以进行课上的补充阅读,在讲解文章的时候,给予同学们一些相关的材料,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例如《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中,关于修建青藏铁路的困难,可以给同学们看一下相关的材料。让他们更好的理解什么是困难。更好的认识这篇文章。
总之,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合理有效的衔接,不仅能丰富我们所学习的教材内容,还能培养同学们学习的兴趣,也能够开阔学习的视野,帮助同学们在阅读中不断地培养自己的语感能力与文学素养,让学生们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