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的拍卖会
2015-05-30刘兵
刘兵
我们这儿毗邻大学城,属新城区,有一对叫罗杰和丽莎的外国老夫妻就住在楼上。后来打听到,他们来自美国。
罗杰精神矍铄,性情随和,中文说得很顺溜。他一周只有六次课,空余时间在社区做义工,免费教宿舍楼的孩子口语课。时间一久,罗杰成了这一带的“名人”。
刚开始,有人把他们叫“老外”,罗杰不停地耸肩:“我和你们一样在公园打太极拳,去超市买菜,打扫大院,照管花木,给可爱的天使上课,怎么是‘老外呢?叫我‘老罗吧!”
去年放暑假前,老罗找到我,说聘期将满,要到非洲去“支教”。要带走的东西用一只旅行箱装足够了,大部分剩下的生活用品,想让我协助他在家里开一个“拍卖会”,包括电器和沙发等,最高限价50元,请这个门栋的邻居都参加,以此作告别。
老外的思维就是另类。大家出于好奇,也想捡便宜货,那天,十几户邻居派代表,把他家挤得满满当当。我宣布了競价规则后,拍卖正式开始。
“这个咖啡壶我要了,出价30元。”二楼的王大爷抢着说。退休的潘老师不甘示弱,把价钱一下子加到最高限价。老罗颔首,说王大爷文化浅,买回去也只是个摆设,让给潘老师更适合。
接着,吴婶和牛嫂为那个卫生篓激烈竞争。吴婶出一块,牛嫂加到一块五,吴婶又叫至两块五。最后,老罗拍板,卫生篓归牛嫂。吴婶提出异议,老罗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说,听说牛嫂喜欢乱扔垃圾哦,这个给她,好有个温馨的提示。牛嫂脸红了,说要改掉这毛病。
随后,通过出价,老罗的沙发以30元让给有腿疾的邓大爷,电熨斗按10元给了开店的董小芬,每件旧物都有了新主人。人们这才发现,老罗对每户家庭的情况了如指掌。这洋老头真是太可爱、太有才了。
欢声笑语中,拍卖所得的780.5元钱,老罗用信封装好,写上美好的祝愿,并签上他们夫妻俩的名字,让我代转居委会作善款。临走那天,街坊们齐聚街头,为罗杰夫妇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