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观?范娅萍油画作品自述
2015-05-30
世界上对于我来说最值得珍惜的莫过于时间,许是从几岁时候父亲对我的“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的教导里,许是从我在煤气中毒重度昏迷游走过奈何桥之后,许是从我在灵修过程中看到生命的短暂和永恒里。时间如同生命的魔法师,用心领略春夏秋冬的意义、静静地看一整天黎明到黄昏天空的波涛汹涌、观察几千年来地球上地图的变换、体会玫瑰花绽放和衰败的全过程、直面霉菌对动物尸体的侵蚀……生命是如此的奇妙而美好。
死亡的体验
我有过几次接近死亡的体验,却是上天对我的垂爱。接近却不拥有,谜一样的失重空间,当游走在那无色无味无力无声的空间里,没有忧愁,淡淡的欢愉弥漫,一切都轻轻的缓缓的……那些呼吸,那些心跳,那些光影,那些声音,如神游一般,时间凝固在那一刻,像是永恒……也许任何文字都不足以表达那一刻的体验。
当代社会人类对自然和自我过度索取,欲望无度的人性在执我中越来越放大。除去银行卡、社会头衔和手机微信等等,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又是谁?我要去向生命的何方?今天如何拥有?如何为他人创造价值?今天的快节奏下,不要说这些问题,可能人们怕是连快乐或是忧伤的时间恐怕都没有了……15年前,贪婪的我为了再次体验那种失重的感觉,在4月愚人节的时候去蹦极了,一切都静下来了,慢下来了,没有人声,没有时间,没有不惑,还是淡淡的愉悦和轻柔的美好弥漫……
生和死之间
艺术于我就像是一场对生命宇宙的呈现,通过现实世界的具象面孔,来表达对多维的无限生命的自由的思考。在心理学的学习过程中,几次我都去寻找死亡体验,这也是课程中心灵成长的必修课,通过在死亡体验中的感悟,反思自己,客观的看待自己人生,找到适合自己面对生活的态度。
生命就像是一种脆弱的存在,而艺术却在这种脆弱中做了最深刻的思考,关于生和死的系列就这样诞生了。这个主题将这种隐藏在生命里潜在的冲动,切入到一个形而上的视角,直面存在与死亡。此系列作品延续了15年前《逝者如斯》系列对生和死的思考,我画下了自己故去的亲人生前死后的样子,画下垂死的在医院的婴儿,画下所想象的先师,画下那些值得推崇的天才,通过作品和他们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
生命最终都回归到起点,人性亦是如此,连伏尔泰称之为是法兰西的太阳王的路易十四,到临终时其言也善。生命诚如温克尔曼描述古希腊雕塑一般,“高贵的单纯,静默的伟大”。
新生命的诞生
女儿小樱桃的诞生,对我而言是又一次的对生命的发现,孕育的过程无时不刻不感受到生命的奇妙,没有什么比看到肚皮鼓出的脚印更神奇的事情了。生命就是一个奇迹,没有什么不可以原谅,没有什么不可以创造。
从女孩到母亲的自身的角色转换过程中,我敏感的艺术神经不断去捕捉生命最感动的每一个瞬间,我记录了她从第一次B超以来所有图像和视频,体会每次她的心跳,画下她生命的每个过程,此后便有了婴儿B超系列,那是生命奇跡的见证,在有限的画布中开始最大可能的对生命的艺术创作,小樱桃实在是上天赐予我最好的礼物。这些时候灵感从生活最深处,源源不断地涌动,这是任何男性艺术家所无法体验的生命历程。就像阵痛后孩子的诞生,短暂的生命,就可以通过艺术作品留在可能存在的永恒里,这是真正的生命力。
佛是永恒
道家所说的“人体是一个小宇宙”,佛家所讲的“一粒沙里有三千大千世界”……我尝试去理解东方西方的神,佛和基督,读经书读圣经,后来我发现许多见解都是相似,其实殊途同归,道和理都是一样的,也许许多人并不赞同,但没关系,这是我的浅见。
创作第一张的关于信仰题材的作品却是从母亲开始,母亲要去南岳衡山祭拜,让我画一张画,后来越画越觉得内心宁静,便开始有了关于佛光的系列创作。自性可见,佛性难寻。佛是光,佛性是永恒,是信仰。每年的禅修闭关都对我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当下社会信仰的缺失,通过作品或许可以唤起部分人对信仰的思考。或许,只有少数的人能在精神上洞彻理解这种形而上的抽象的精神信仰,与我而言这种交流都是快乐。自性中本身就潜藏着佛性,当人以躬身的姿势去放下、悲悯生命的时候,便不小心与佛性遇见!每年的闭关禅修让我有更多沉静的时间,远离了都市的繁华,寂静修行,寂静的创作,寂静生活。
回到当下
回到生活中,出世心,入世事。回到人性中,女性成长一直是我多年来的主题研究,娃娃装置只是载体,她承载各种角色人生梦想,是我的立体画布,是对女性的成长的思考,是与生俱来的性别反应。近年来开始另一种方式的人生思考,开始画男性的题材。
最开始模特从我的美院学生中来,还有我做艺术教育中的有趣的孩子,后来多是以先生王喆为模特原型。最初我以一种最直接、最强烈的黑白色彩来撞击自己的情感,后来用强烈的色彩来表达心绪,画当下男人的成长,画他们的亲情、友情和爱情,画下他们的孤独、彷徨和激情高亢……
《老男孩》油画系列是一种对当代社会的精神描述,是一种对青春的祭奠,身为女性的我一直以来都认为思维是中性的,关键在选择观察的视角。在这批作品中,完全区别于过去对女性作品的研究和观察方法,一切都是男性思维,从技法到表达方式和对画面的控制,尽可能完美地呈现和表达男性的状态,试图读懂一个男人的孤独,从男性的人性本身开始,读懂他们吞云吐雾的背后,在现代社会里征战沙场的哀愁。
永远的感谢
最后还是要感谢我的父母亲,让我懂得真爱,懂得生命,懂得如何去选择人生,懂得如何去坚持自己,给我宽广的视野,放任我对艺术的偏执,个中艰辛今天体会,也是如茶,淡淡清香。感谢我的先生,长期默默支持和精神鼓励,我们一起看莫迪里阿尼的电影和画册,探讨人性和选择;风雪夜里开车接我回家,在车里我们不忘聊下《达芬奇的谈艺录》或者是《疯狂的天才》;不管离家多远,他都第一时间来听我分享新的创作作品,大大小小几十个展览他总是默默的静静的在一旁,不多不少,不偏不倚,支持鼓励。感谢女儿小樱桃给我无限灵感,我的光,我的爱,我的小情人,她的拥抱轻吻有着无限力量。还有一路支持我的老师们朋友们亲妈们,从湖南到广州到北京,陪我渡过漫漫的成长时期,不论起起落落都有你们在身边,分外珍惜!分外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