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与构建:应用型技术本科人才培养的4R模式探索

2015-05-30陈正权朱德全

职业技术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应用型办学企业

陈正权?朱德全

摘 要 转型发展应用型本科是高校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而构建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也是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运用市场营销4R理论并参照其核心要素构建一种基于市场需求反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高校与企业等利益相关者人才培养的关联互动关系和回报机制,并从办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等方面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从决策机制和组织机制方面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运行的系列保障机制,从而确保应用技术本科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协调。

关键词 应用型技术本科;人才培养;4R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04-0034-06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明确“十二五”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形成适应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高职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这使社会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规模不断扩大、需求层次也不断提升。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2]。可以说,应用型技术本科发展及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不仅是这个时代的诉求,也是多种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应用型技术本科的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一个国家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也关系到院校的生存和发展,更关系到学生能否立足社会,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前途和命运[3]。然而面对国家和地方发展的新形势、新阶段、新需求,当前应用型技术本科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的联动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如联动不足、机制陈旧等,亟须调整和变革现存的固化体制,创新办学模式[4]。因此,改革应用型技术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人才关系营销为核心、以竞争为导向、能及时反映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行业企业、政府及社会公众紧密联系,并建立相互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共同培养出高质量、高规格的应用型人才不仅是应用型高校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也是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及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

一、应用型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三重动因

(一)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应用型技术本科人才培养变革的外在动力

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是推动应用技术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变革的根本力量。从全球范围看,各国各地区的竞争在表面上是现代科技、单一资源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则是人才、知识与教育的竞争,特别是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以及与其对应的教育的竞争。在目前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及现代农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复合技能型、高水平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劳动力支持[5]。因此,人才培养如何与这一时代特征相吻合,如何根据产业结构转型要求和社会职业分布作出相应改革,调整人才供给与需求,加大培养具有创新型专门技术人才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成为助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根本动力。

(二)高校发展的外驱与内需:应用型技术本科人才培养变革的内在动力

纵观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原因大多是应用科学和技术在实际生产、生活领域的应用,通过不断发明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从而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和产业不断进步。因此,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构模式和学科知识本身特性,要求现有高等教育体系不仅要有学术研究型、教学型高等教育,更要大力发展应用技术型高等教育,更需要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同时,高等教育在改革发展中呈现出同类重组、合并与重新定位趋势,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分类指导政策,加之大多数高校由于学科专业特色不鲜明、服务地方(企业、行业)的能力和水平有限,导致人才培养出现定位不准、方向不明、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的局面。因此,切合时代进步的需要和缓解高校发展内部矛盾成了人才培养改革的时代诉求与发展方向。

(三)学生发展与社会供需:应用型技术本科人才培养变革的核心动力

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征、新变化和新要求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都提出了新要求。无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是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和城镇化建设以及社会职业岗位技术化,都加大了对技术应用和开发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个人的需求和成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高校如何以社会和人的双重需求为依据,为社会和人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教育经验和活动,培养学生个性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确保个人需要及成长和社会需要的价值取向尽可能统一,也对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二、应用型技术本科4R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人才培养模式是社会政治、经济和时代发展要求的集中体现,借鉴市场营销学4R理论模型,通过关联、反应、关系、回报等要素将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各用人主体紧密联系在一起,构建以关系营销、竞争导向、社会需要、合作育人为一体的4R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一)4R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

4R是营销学的四大经典理论之一,该理论是由美国整合营销传播理论鼻祖唐·舒尔茨(Don E.Schuhz)在4C营销理论基础上提出的。4R是指关联(Relevance)、反应(Reaction)、关系(Relationship)和回报(Reward)。该理论认为,“随着市场的发展,企业需要从更高层次上以更有效的方式在企业与顾客之间建立起有别于传统的新型主动性关系,强调运用系统的思想去整合营销,通过关联、反应、关系、回报等形式把产品生产者与顾客联系在一起,通过生产者与顾客的互动,形成双赢竞争优势”[6]。

4R人才培养模式是在营销学理论的基础上,以关系营销为核心,以竞争为导向将其四个要素用于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强化高校与政府、社会、企业及市场的联动关系,改变高校相对封闭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说,4R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基于市场需求反应,以高校和办学核心利益相关者为培养主体,遵行高校办学规律、产品市场竞争和营销理论而形成的一种嵌入式立体人才培养模式。即把高校与学生、学生与用人单位、高校与行业企业、企业与政府社会等之间存在的关系看成类似生产者与顾客及市场间的关系。因此,要使培养的学生尽可能符合市场需求并具有竞争优势,高校就应与用人单位及市场建立良好关联;站在顾客(行业、经济、社会)的角度及时倾听其希望和需求,及时答复、迅速作出反应;与顾客保持长期稳固的关系;注重利益相关者在办学活动中的回报,使整个关系链条上的学校、学生、企业都能获得各自所需的利益或收益[7]。

(二)4R人才培养模式的结构与要素

4R模式是以人才培养为纽带,将高校与政府、社会公众、行业企业等主要利益相关者通过人才供需关系构成一个合作、供需及互动的“关联”共生体。这一共生体根据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产业等外部环境发展对人力资源需要转化为具体的人才培养需求信息,并将需求信息“反应”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用型技术本科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据反馈得到的需求信息进行人才定制培养,以确保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行业企业、社会公众等的需求。由此,应用型技术本科与政府、行业企业及社会公众便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了通力合作的互助、供需“关系”,而此种“关系”的良性循环运行,是以各主体间不同形式的“回报”机制为保障的,即社会层面各主体如政府、企业等通过对高校提供办学场地、经费支持等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保障其人才培养的正常运行。与此同时,学校通过对学生的深层次加工与优势开发,提升人力资源本身以知识技能和价值为表现形式的资本积累,不断催生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效益[8]。最终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并以人力资本的形式输出,实现对社会经济、行业企业及社会公众投入的“回报”,从而实现社会层面、高校、行业企业等各主体间参与人才培养的环形运行机制,如图1所示。

图1 4R人才培养模式各要素“环形”关系

在图1的4R人才培养模式要素关系结构中,其“关联”、“反应”、“关系”、“回报”四要素通过学校外部利益相关共同作用于学校人才培养过程。“关联(Relevancy)”,即认为学校和学生需求客户(企业、行业及社会等)是一个共同体。要以学生培养(产品)为纽带,构建一个由学校(企业)与学生需求客户组成的共生共同体,并根据他们的需求按行业市场人才标准、数量、岗位能力要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将人才培养融入到整个社会发展、行业需要的环境中去,树立人才培养的好坏不仅是学校的责任,还与促进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满足行业人力资本需求、提升企业对社会的贡献率等密切相“关联”。“反应(Reaction)”,即对学校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站在学生需求客户的角度及时了解、倾听并从以自我中心推测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型为高度回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人才培养模式要“反应”用人需求规律。“关系(Relationship)”,即学校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产品销售和质量)的关键要转变为与学生需求客户(企业、行业及社会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使行业企业(顾客)从被动适应高校(企业)单一人才培养转向行业(顾客)主动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来,从而将双方所需都融入到具体的办学行动中,使双方从相互独立的关系转向共生和谐发展的“关系”,以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社会适应性。“回报(Reward)”是正确处理学校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政府调控及投入等活动中各种矛盾的出发点,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确保供需匹配的落脚点,因此建立各办学利益相关者间的合理“回报”机制尤为关键。

(三)4R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

1.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及经济社会发展

根据市场人才需求反馈,高校采取合作方式与行业企业共同培养人才,通过共同培养和供给过程将办学行为延伸到校外,并与地方经济社会、企业等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发展紧密相关联,形成一种互助、互求、互需的关系,从而赢得长期稳定的人才供需市场。

2.对经济社会变革和产业升级的反应迅速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知识的系统学理性而较少考虑和听取行业产业及社会公众对未来人才的需求。而4R模式则要求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必须首先要了解社会经济、产业发展和行业企业的希望和诉求,并及时作出反应(调整人才培养)来满足社会的需求,以提高办学活力,强化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3.注重与行业企业等建立良好的互动合作关系

4R理论认为,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竞争力强的毕业生单靠学校自身的努力显然是不够的,这不仅需要高校与行业企业建立长期稳固的关系,更需要政府、社会特别是行业企业参与到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学实践活动、质量评价及反馈等一系列人才培养过程中来。

4.强调主体间的利益分配

合理回报是4R模式成功的源泉,4R理论认为办学也必须注重产出与回报。高校在构建4R人才培养模式中,就必须注重建立办学利益相关者的“投入—回报”合理循环机制,以促进整个办学系统的良性运行。

三、应用型技术本科4R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

(一)4R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基本思路

4R模式是立足应用型技术本科实际和市场人才需求,学校从更高层次上以更有效的方式与行业及用人单位建立有别于传统办学的新型主动性关系,基于人才培养的核心,建立以互动合作关系为基础,以需求为前提,学生为中心,以应用能力为本,合理利益回报反馈为保障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在合作共需的前提下,行业企业根据整体社会经济环境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变化,将具体人才需求规格、数量和质量等情况反应给高校;高校根据直接对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预判和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反馈信息,与行业企业等办学利益相关者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利用社会层面各主体投入到学校中的办学资源,根据其用人标准需求组织由行业企业、社会公众及政府等参与的合作人才培养定制工作,并最终将培养出的应用能力强和市场竞争优势突出的人力资本输出到行业企业及社会各层面。在此过程中各方遵循营销理论中的“回报”要素要求,本着互利共赢的目的,遵循投资回报原则,确保参与办学各方不同形式的合理回报,以建立政府、社会、高校、学生、行业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循环关系,共同完成人才培养任务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图2 4R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思路

(二)应用技术本科4R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基本范畴

以4R人才培养理论为指导,围绕以行业岗位需求和职业素养为导向的实践型、创新型、技能型应用人才的目标要求,立足办学理念、课程体系和教学运行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系统工程,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能确保应用本科人才培养有效对接社会经济产业发展需求的现实。

1.理念变革:立足自身特色优势,以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准绳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及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越来越多的区域正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或知识密集型产业转换,所需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越来越多且日益专业化。根据4R理论中的关系、关联要素,高校应将办学辐射区域内行业的发展趋势、人才需求情况作为人才培养的直接依据,把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趋势相关联,把行业企业的职业岗位需求作为专业建设目标,以“专业—行业—职业”链理论为基础,以增强高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不断满足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将本校办学特色优势贯穿到人才培养质量、结构和过程等各环节中,彰显其应用本科的特色性、区域性、共生性和应用性,以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同时增强人才培养的竞争力。

2.课程改革:构建基于专业技术能力和行业标准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建设是4R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因此应树立开放、动态、多元的课程体系结构观念,确立课程反映实践性、应用性和人文性的教学思想,体现产业、行业、区域发展理念,即根据4R理论中社会等反馈给学校的信息,学校将信息与课程建设相关联,充分体现课程主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和职业岗位的需要,同时构建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职业素养、应用实践能力和素质为目标的系列课程模块。如通识教育应与专业课程及其行业领域的理论和实践能够互动、响应和沟通;专业课围绕岗位职业技术能力、行业标准体系设置,强调课程建设与社会、产业发展优先对接,凸显应用和开放性。同时按照课程之间的逻辑联系、课程与职业、行业领域的对应关系,开发组合不同的选修课程模块供学生自由选择,并让企业、行业、社会有机会参与到课程建设及教学中。

3.教学管理:突出实践应用特色,创新教学管理运行模式

构建多方参与、管理灵活的教学管理运行模式,不仅是4R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也是高校适应和服务区域经济、市场、社会发展外部系统的需要。因此,4R模式下的教学管理运行一要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突出教学的实践应用性,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共同开展合作教育、生产性实践实训、岗前培训,打破学校、专业、课程及课堂边界,在资源共享及培养过程上与社会和行业密切合作。二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校企合作为动力,教学与生产一体,形成项目驱动教学、情境驱动教学,教学手段和方法生活化、职业化和应用化。三要构建灵活的学制学籍管理体制。把原有传统班级制管理模式转为企业式管理,借鉴学分制、学分银行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对学籍、学制进行管理,建立适应生产、实习、工学结合的灵活教学管理机制。

4.变革抓手:多渠道推进应用型师资队伍培养和建设

要确保4R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顺利推进,高校应具备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为此,一要加大对高层次、有行业实践知识和经历、具备较强专业应用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等人才的引进力度;同时在校内有重点、有选择地选拔和培养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二要通过加强与企业的互助合作,建立教师实训进修培训制度,组织教师到企业进修、实训锻炼,以提高实践能力和双师型素质教师的培训。另外从企业等单位聘请实践应用能力强的专、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或指导学生实践活动。三要改革完善教师岗位聘任和晋升制度、分配激励制度和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有利于双师型教师成长的良性运行机制。

(三)应用技术本科4R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保障机制

设计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灵活顺畅的组织机制,构建多方参与的联动机制和建立多元评价机制,不仅能顺利推进4R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运行,同时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办学水平也具有重要作用。

1.决策机制:加强顶层设计,明确目标取向

为确保应用型技术本科4R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实施,一是加快推进国家高校分类治理体系建设。建立科学灵活、针对性强的应用技术本科办学评价标准,并设计出应有的发展空间和通道模式,出台促进应用技术本科发展及人才培养的具体政策措施和制度。二是加快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步伐,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确保在遵循一般大学建设规律的同时,强化应用技术本科的特殊性,以培养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技术人才,不断增强应用技术本科发展动力、提升其办学能力。三是依据4R人才培养要素,引导行业企业增强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政府应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以促进企业发展,保护企业的利益,因势利导,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动力机制,增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9]。四是学校应构建符合自身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并选择相应的发展战略。调研区域产业结构人才类型、层次需求,做好自身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态势分析,规划好发展目标及定位。

2.组织机制:优化学校内部管理,提升发展动力

结合办学实际和4R理论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一是建立动态办学响应机制,强化人才培养的市场竞争和服务意识,关注校内外环境的变化并快速作出反映,探索搭建由政府、行业、企业、市场和高校组成的人才培养互动平台。二是改革和优化校内行政、学术和民主权力之间的关系,探索建立市场需求指导下的政府、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学校管理、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的新型内部治理结构,确保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得以体现,并建立多元办学的整合机制。三是优化内部组织架构,以学生培养、增强服务职能和开放办学为重点,以收入分配制度、干部人事制度、教学改革为突破,鼓励校内各部门大胆改革、创新实践,优化和摒弃不利于办学、管理及人才培养的制度程序,提高决策效率和管理水平,增强学校办学的内驱力。

3.联动机制:构建人才培养利益相关者合作平台,形成办学合力

围绕4R要素特征及运行思路,一是通过完善法规政策激发教育主管部门、行业、社会、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和同类型高校等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参与教学评价等,建立互利共赢的师资队伍、建立实训实习共享和招生就业合作联动协调机制。二是调整和建立人才培养利益分配制度,构建合作办学利益补偿及增值机制,共同围绕4R人才培养模式目标和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办学理念,调动各方参与合作办学的热情,营造一种全社会参与校企合作办学的新局面。三是高校通过强化技术研发和智力服务,使各利益相关者在合作办学中能够分享到学校智力和技术等资源输出带来的收益,形成各方在合作中共同受益的双赢和多赢的利益分配格局,从而建立一种深度合作、良性发展的办学利益相关者生态共同体。

4.评价机制:建立多元监控评价标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4R模式要素的要求,一是逐步形成第三方制定标准、社会组织多元评价、管办评督分离的运行机制,形成人才培养有标准、过程可监测、质量可评价相结合的外部独立评价运行制度。二是办学利益相关者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制定专业教学质量标准的同时,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岗位职业标准、用人单位需求、毕业生就业反馈和学校发展规划的要求,建立实时质量监控制度和质量评价制度体系。三是高校应发挥办学的主体性作用,激发社会、行业、企业等共同参与确定办学标准和要求,强化教学管理和提升服务意识,使学校的人才培养标准与各利益相关者的人才需求标准相对接。同时不断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推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10]。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2014-10-2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8/201406/170691.html,2014-10-24.

[3]朱德全.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均衡测度与比较分析——基于京津沪渝的实证调查[J].教育研究,2013(8):70-82.

[4]张俊生,朱德全.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办学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4(27):5-7.

[5]李晓明.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职本科教育发展——以地方应用型本科转型高职本科为选择[J] .教育发展研究,2012(3):18-23.

[6]范晓屏.市场营销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45-54.

[7]吴瑛,刘美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论述评[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12):104-106.

[8]朱德全,徐小容.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联动逻辑和立体路径[J].教育研究,2014(7):45-68.

[9]董立平.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与建设应用技术大学[J].教育研究,2014(8):67-74.

[10]杨荣翰,潘立文.区域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改革与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10(3):66-67.

Transformation and Construction: Exploration on 4R Talent Training Model for Applied Technology University

Chen Zhengquan, Zhu Dequan

Abstract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and internal requirement for universitys reforms. Constructing talent-nurturing mode is crucial for nurturing high-qualified professionals. And it is also the need of both industrial structural adjustment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us, it is imperative to use marketing 4R theory and reference its core elements to build a market-based talent-nurturing mode and emphasi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At the same time, it is necessary to optimize the traditional talent-training mode from school-running philosophy, course system,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teaching staff and its series of assurance mechanism, so as to guarantee talent training of applied technology university to match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 applied technology university; talent training; 4R model; construction

Author Chen Zhengqua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Qujing Normal College(Qujing 655011); Zhu Dequan, professor of Faculty of Education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猜你喜欢

应用型办学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