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简单的故事写精彩
2015-05-30孟庆敏
孟庆敏
同学们经常要写记事类的作文。为了给读者呈现一个简单而完整的故事,我们往往要用清晰的脉络,将一件事情从开端、发展、高潮到结局的过程依次写下来。
可是,故事越是简单,我们越难写出彩。那么,如何才能将简单的故事写得精彩动人呢?我们不妨用以下几个方法进行尝试—
一、善于描写
在写事时,我们要用精练传神的语言进行生动的描写,让读者随着你的描写,看到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
请看《那一刻,我流泪了》中的片段:
我加快脚步向粮库走去。近了,近了,远处传来机器的轰鸣声。突然,一个瘦弱矮小的身影闯入了我的视野,小山一样的麻袋重重地压在了他的身上,他的身体被压成了弓形,他双手紧紧地攥着麻袋口,身子努力向前倾,迈着蹒跚的脚步,一步一步向前走着。只见他来到输送机前,把沉重的麻袋卸下,深深地喘了口粗气,慢慢转过身来。刹那间,我惊呆了,那个人—竟是我的爸爸。
片段中,作者用真切感人的语言,描写了父亲扛麻袋的过程,突出了父亲工作的艰辛。正是有了这样精彩的描写,才使文章具有真实而强烈的感染力。
二、描摹细节
在描写时,要想使描写出色,我们必须关注细节,并且要确保描写内容的真实性。因为有了逼真的细节,才能营造出整个文章的真实感。
看作文《母爱,触动我的心灵》中的细节:
等我透过车窗向外看时,母亲竟然还站在那儿。无情的寒风疯狂地撕扯着她的头巾,她就那么站着。雪比刚才更大了。漫天的雪片将母亲迎风一侧的身躯涂成了白色,掺着雪片的白发凌乱地散在她的脸上。母亲就这样站着,一动不动地站着。我摆摆手示意母亲回去,但她一动都没动。此时我才发现,一向强健的母亲竟如此瘦弱、单薄,我的泪水又一次泉涌而出。母亲,这一刻我是多么想留下来陪您啊!
这是作者描写自己第一次外出打工时,母亲在车站为“我”送行的情景。通过细致入微的刻画,作者把母亲立在风雪中的形象描写得栩栩如生,也把伟大的母爱演绎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
三、巧用修辞
各种修辞手法最能够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从而加强文章自身的张力。因此,我们在写作文时,要有意识地使用各种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
看《还我一个光明的童年》一文的片段中,那些修辞手法的妙用:
过了好长时间,她才放下话筒。“这次又没打电话,不过没关系,爸爸说过他会回来的,他只是出去打工,再过一段时间他就会回来了。”
她正这样想着,忽然听到有人喊:“瑜儿,瑜儿!”
顺着声音望去,她看见爸爸站在院子大门的一侧,微笑着看着她。由于过度操劳,爸爸的背过早地弯下去了。
“爸爸!”她像一只快乐的小鸟,飞向爸爸的怀抱……她的心像鼓满了气的帆,满心的喜悦。
文章描写了一个经历了父母离异、父亲又常年在外打工的留守小女孩思念父母的心情。在这里,作者连用两个比喻句(“她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她的心像鼓满了气的帆”),形象地表现了小女孩突然见到爸爸时内心的喜悦和激动。
四、 烘托渲染
一切景语皆情语。渲染环境、营造氛围也是作文时常用的手法。有了渲染烘托,整篇文章会显得更加含蓄而深沉。如果渲染烘托用得恰当,甚至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看这篇题为《牵挂》的作文:
我摸了摸冻得冰凉的鼻子,看到窗户上结了厚厚一层窗花,树上挂满了冰渣,树枝在风中呜呜作响。
父亲走进我这间屋,我像只小刺猬一样瑟缩在被窝里,用乞求的眼神看着父亲,说:“爸爸,我们今天不卖菜了好吗?”
父亲看了我一眼,说:“不卖菜,你奶奶的医药费怎么办呢?今天你在家,我自己去吧。”
说完,父亲用木炭生起炉子,自己便出去了。
这段文字,作者用“窗花”“冰渣”“树枝在风中呜呜作响”和形象的比喻“我像只小刺猬一样瑟缩在被窝里”,渲染出冬天的严寒,进一步体现了父亲给予亲人们的深沉而浓烈的爱。
同学们,如果你们在写作文时也能运用上面的那些手法,你们的文章就一定会写得精彩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