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OC与网络教学空间相融合的课程中心平台建设
2015-05-30刘水强雷军程李首洪
刘水强 雷军程 李首洪
摘 要: 分析了MOOC教育和学校的现状,研究了MOOC教育的理论基础和特点,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基于MOOC和网络教学空间相融合的建设方案。所建平台具有MOOC平台特点且兼具地方院校特色和优势。
关键词: MOOC; 网络教学空间; 混合式教学; 平台建设
中图分类号:TP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5)04-27-02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OOC education in institutes, then sums up the theoretical basis as well as the main features of MOOC education, and in the end proposes accordingly a construction plan for central curricular platform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MOOC with the teaching cyberspace. The platform constructed thus is a typical MOOC platform having the unique features as well as the advantages of local colleges.
Key words: MOOC; cyberspace of teaching; blended teaching; platform construction
0 引言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教育观念的改变,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民众、国家、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发源于网络教育的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lass,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萌芽于2008年,2012年起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国内外多所著名高校纷纷加入到MOOC的研究和实践当中,如麻省理工大学和哈弗大学合作设计推出了edxMOOC平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与edx签订合作协议建设MOOC中国平台[1]。2013年被称为中国MOOC教育发展元年,2013年以来,国内教育机构纷纷推出了自己的MOOC平台,比较有名的平台有MOOC中国、果壳网的MOOC学院、网易的MOOC云课堂等。
邵阳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具有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资格的省属多科性本科院校,是“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学校现有15个院系,2个硕士点,54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本科生共近2万人。2014年被批准为全国信息化试点单位和湖南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湖南省的试点项目为“基于MOOC的地方高校教学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与实践”,通过MOOC平台建设推动信息化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1 理论基础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基石”,信息化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不再只是停留在理论探索阶段。教育信息技术化经过了广播电视教育、网络远程教育、MOOC教育三个阶段,与教育信息化相辅相成的现代教育理论也随之不断发展。MOOC教育的核心理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⑴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
不同于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MOOC中的学习者,下同)处于MOOC教育的中心。因此课程的设计应围绕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特性。课程建设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景,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式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完成学习目标。教师的的身份也要发生改变,成为辅导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答疑解惑,监督学习过程,参与学习评价。
⑵ 联通主义理论
联通主义表述了一种动态学习理论。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适应社会发展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MOOC教育的开放性决定了学习者身份的广泛性,学习者主力军仍是在校学生,但大量的公司白领、产业工人、离退休人员也会通过MOOC进行学习。对地方高校而言,MOOC课程首先是满足本校学生学习的需要,再逐步向本地区乃至全社会开放。学习者相互关联是一个统一的团体,在网络学习环境下(通过课程论坛、群聊社交工具等)形成一个整体。在MOOC中,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学习的客体,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鼓励、评价,为达成学习目标而共同努力。
⑶ 混合式教学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传统教育的方式的“改造升级”。地方本科院校开设MOOC课程,步子不宜迈得过大,MOOC平台的设计和开发,应以混合式模式教学理论为指导,从三个方面形成混合。①教学设计的混合。②学习资源的混合,结合学校已建成的其他教学资源为MOOC课程学习的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③学习方式的混合,线上线下学习结合,线上线下考核相结合。
MOOC具有以下特点:
大规模:一门课程的学习者远远超过传统课堂的人数,甚至可达数十万人,学习者可来自不同的地区,拥有不同的学习背景,只要对这门课感兴趣就可以参与学习这门课程。
开放式:MOOC对所有的人开放[2]。通过互联网的相关平台或网站搜索到这些开放课程,简单注册就可以进行学习。
在线性:学习者必须依靠互联网才能获取这些资源。
系统性:结合教育理论与学习理论,具有一整套的教学计划、学习计划、考核计划。
精简性:MOOC课程中强调知识点的精讲,对知识点进行碎片化加工,每个视频都是5-15分钟[3],这样可以保证高效的学习效率,也便于移动学习。
专业性:课程由大学教授、行业专家提供,他们对所开课程知识的理解深入透彻, 能够把握好学习者的心理。
交互性:MOOC平台强调网络互动,通过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学习者与教师的互动、学习者与系统的互动达到学习目标。
自主性:完全自主的学习平台,学习者可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和规划时间。
2 地方本科院校依托MOOC授课的条件与困惑
我国地方院校基本完成了三通两平台的网络建设,并基本完成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在精品课程,数字图书馆等网络资源建设上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已基本具备在线MOOC授课的条件。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深远影响,师生和管理者对MOOC的认识是比较缺乏的。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教师用网络授课的主动热情不够,加上设施条件、分配机制、教学运行办法、学分认定政策等各方面改进滞后,存在许多实施的困惑。因此有必要探索MOOC与网络空间相融合,结合传统授课方式的课程中心平台建设以顺应当前条件,逐步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步。
3 建设方案
在学校建设MOOC平台之前,已建成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利用空间发布教学资源、进行授课、答疑、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单元测试和在线考试等教学活动,学生利用空间学习课程资源、完成作业、测试与教师互动等。一些学校、老师结合学习空间做了一些基于空间的教育信息化的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一些成果。与MOOC相比,学习空间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可将其他教师、学校的教案、视频等整合到自己的空间),有留言、评论、教研苑等丰富的交流手段。就目前而言,学习空间的短板在于缺乏对学习过程的管理,缺乏认证机制。因此,学校的MOOC平台建设将二者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好空间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交互手段。例如将已有的课程视频碎片化经过后期制作作为MOOC课程的视频;为MOOC课程添加课程资源链接指向学习空间相应资源;在学习空间进行学习交流和讨论等。初步的建设方案如下。
⑴ 硬件平台建设
为课程中心配备高可用性和高性能的服务器、负载均衡、交换设备。
⑵ 课程中心系统
课程中心系统包含基础子系统:支持教学组织设计、教学运行支持包括课程网站管理、课程共建共享、课程资料管理、课程辅助教学、教学效果分析、方便师生通讯与互动,教学管理评估子系统,质量工程子系统,学习计划管理子系统,要求实现与教务管理系统对接。
⑶ 课程资源建设
第一期购买若干门优质MOOC课程资源,并从本校选取数门高水平课程建设为MOOC课程并向全校师生和社会公众开放。
⑷ 在线学习线下辅导集中答疑相结合的混合式授课
MOOC使学习碎片化,网络资源的共享让广大的学习者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考虑到也有一些学习自觉性差的学生会因此荒废学业,一些不够负责的老师会因此将学生学生“放羊”,使教育未能尽到教学的责任与义务,使教育机构放松了对教学质量的监管。为此设计了线上学习集中辅导相结合的模式[4],在线学习以自学为主,集中以突破难点解决困惑为主,并利用集中面授可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是当前比较能适应地方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模式之一。
4 特色与优势
本校建立的基于MOOC与网络空间相融合的课程中心具有区别于主流MOOC平台特色,是地方本科院校根据自身条件探索MOOC研究和建设的大胆尝试。建设方案与有以下特色和优势。
⑴ 丰富交互手段和方法
MOOC平台的提供的交互方式过于简单。为了更方便交流,许多学习者往往通过第三方平台提供的交互方式(如QQ群、贴吧等)进行交互。因交互过程不在MOOC平台内,不利于学习评价。而学习空间具有多种方便的交互手段,通过融合打通,在其上进行的交互信息可很方便地提供给课程教学组用于学习评价。
⑵ 丰富的课程资源
依据“碎片化”、“翻转课堂”等教学理论,MOOC平台提供的学习视频内容比较少而精简,学习者需要自己去网络搜索资料。通过结合学习空间,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提供便利。
5 总结
MOOC教育不只是麻省理工、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特有的“阳春白雪”,而是由信息革命浪潮推动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改革。我校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尝试MOOC教育的早期参与者,限于经费和师资,我们不是一味的照搬照抄,而是根据自身特点,提出MOOC与网络学习空间相结合的建设模式。
参考文献:
[1] 韩锡斌,葛文双,周潜,程建钢.MOOC平台与典型网络教学平台的比较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61-68
[2] 张钰莎.探讨基于MOOC平台的《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与实现[J].现代计算机,2014.9:8-10,17
[3] 池雅庆,宋睿强,李振涛.探索MOOC对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影响[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3.36:164-168
[4] 卢加元,吴鑫.MOOC课程平台功能设计策略研究[J].软件导刊,2014.12:89-91
[5] 程翥,李贵林,刘海涛.中国高等教育MOOC平台现状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4.6: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