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北有个“灵枣王”

2015-05-30霍兴华王峰

果农之友 2015年4期
关键词:石质枣树

霍兴华 王峰

石质山能生“金”吗?

2014年,仲秋时节,记者在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舞彩灵枣种植专业合作社找到了答案。

舞彩灵枣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沈文同通过发展小灵枣,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还带领村民走上了一条致富之路,当地村民都称沈文同为淮北“灵枣王”。

为啥说小灵枣就是摇钱树

“这枣咋跟冬枣一样的甜呀?”仲秋时节,来舞彩灵枣专业合作社买枣的果商都禁不住发出阵阵惊呼。

提起小灵枣,不得不说沈文同?正是他通过23年的辛勤努力,利用灵枣和当地山上的野酸枣嫁接,一手培育出了小灵枣,并且创办了以他妻子李舞彩名字命名的舞彩灵枣专业合作社。

沈文同家现有枣林300余亩,其中小灵枣200余亩,冬枣100余亩。小灵枣大部分已经进入盛果期,目前一棵树能平均摘枣50千克,每千克按照20元计算,一棵树就能收获1000元。

沈文同家去年300亩枣林收入超过100万元,纯收入超过了60万元?今年枣树长势比去年更好,结果量比去年更多,市场销路更好,今年的收成与去年相比只多不少。沈文同家4口人,人均收入25万余元,幸福的喜悦都挂在全家人的笑脸上。

沈文同高兴地说:“什么是‘摇钱树?小灵枣就是‘摇钱树呀!”

因枣而富,沈文同成了淮北远近闻名的“灵枣王”。

我的目标不只是奔小康

小灵枣收获的季节,站在沈文同家两层楼楼顶放眼望去,枣树上结满了沉甸甸的果实,树枝都被丰收的果实压弯了。枣树下到处都是正在采摘灵枣的农民,他们正在把一筐筐的枣子按照不同的等级分装入箱。

好一派田园风光!

其实,淮北市是全国有名的石质山,烈山镇也是石质山的重灾区,生态环境极其恶劣。沈文同家的枣树林,过去也曾经是不毛之地的石质山。

1991年,刚从校门出来的沈文同,看着村子周边这些光秃秃的石头山心里直难过。

“决不能守着石头山受穷!”沈文同心里默默地下定了决心。爱动脑子的他把目光瞄准了在石质山上能依然顽强生长的野酸枣。

野酸枣虽然能在石质山生长,但是在那个年代野酸枣汁还没有开发出来,只能在鲜食枣上下功夫。

于是,沈文同把当地生长的一种香甜可口的根生灵枣嫁接在野酸枣树上,并取名小灵枣。这样既解决了生长问题,又解决了鲜食问题,可谓一举双得。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培育,小灵枣以甜、酥、脆、核小、汁多而闻名,且具有养生保健之功效,备受消费者青睐。目前,小灵枣已远销北京、南京、郑州、徐州等大中城市,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发展态势。

“蝴蝶效应”开始显现。

在沈文同的带领下,黄营村都形成了家家户户种植小灵枣的习惯,彻底改善了村子及周边的生态环境。

沈文同自豪地说:“我的目标不只是奔小康,而是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追求完美、奉献卓越。”

共同富裕才是最大的幸福

“自己富不算富,共同富裕才是最大的幸福!”这是沈文同常说的一句话。

黄营村年近花甲的刘太珍老人无儿无女,只有老夫妻俩过日子,生活十分艰苦。沈文同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指导老两口种植小灵枣,如今每年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这些钱足够老两口过日子了。

据沈文同介绍,村里老人栽植小灵枣,收入最高的家庭年灵枣收入都突破了20万元。

如今的黄营村,小灵枣栽植面积已突破1万亩,进入盛果期的有3000多亩,每亩产枣1000千克,全村年收入突破3000万元,人均增收1万元。

淮北市年人均收入6000元,黄营村仅小灵枣一项收入就把全市人均收入远远地抛在了身后?

烈山区农水局副局长代志见说:“现在黄营村的小灵枣与塔山软籽石榴、和村苹果形成淮北市的三大果品品牌,年产值突破了2亿元,成为兴林富民的重要推手。”

依托小灵枣实现致富梦的沈文同告诉记者:有两个自豪源于4棵枣树。

一个自豪是自己果同里有2棵枣树王,每棵枣树一年的收入超过1000元,相当于l亩地的庄稼收入。

另一个自豪就是去年从山西引进了两棵“葫芦娃”枣树,因这两棵枣树上所结的枣状似一个个的小葫芦而得名。

沈文同说:“别小看这两棵枣树上所结的枣子。其他枣树上的枣子都是论斤卖,而‘葫芦娃枣因为长相奇特、具有观赏价值而论个买,这才是名副其实摇钱树哪。”

这就是沈文同,既有大局意识又有经济头脑,无愧于淮北“灵枣王”的称号。

猜你喜欢

石质枣树
大枣树
漆涂层对题刻类石质文物的影响研究
七八月枣树管理莫放松
露天石质文物表面苔藓的科学认知和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枣树绿盲蝽象的发生与防治
陈卉丽:石质文物修复技惊世界
枣树的故事
拓片制作工艺对石质文物的损害及保护性研究初探
激光清洗配合微波方法处理石质文物生物病害的初步研究
露天石质文物的风化和加固保护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