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时期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及建设
2015-05-30李娜王胜南
李娜 王胜南
[摘要]社会进步和城市发展改变了农民工的生活方式,也冲击着农民工的文化精神领域。与老一代的农民工相比,在改革浪潮中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更能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其精神生活也更加的丰富多彩。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它与经济、政治建设同等重要。而作为城市的主要建设者,其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势必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甚至会影响“小康社会”的进一步建成。因此,新生代农民工文化建设急需解决。以文化权益保护的角度,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生活现状,提出立足于新生代农民工并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文化建设方案,以期能为社会转型时期新生代农民工文化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转型期;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需求;建设方案
[DOI]10.13939/j.cnki.zgsc.2015.42.158
据调查,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数总量已超过外出打工农民工总数的一半,高达一亿多。作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新生代的生活影响着老一代农民工及其后代的生存和发展。作为城市建设的主体,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更是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到来,人民的需求和价值观念发生了急剧变化,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民主体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精神文化需求亦日益增长。[1]在各种矛盾以及冲突集中爆发的转型期里,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建设遭到了一定的忽视。“一个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邓小平如是说。且新生代农民工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以及广大农村未来的建设者,社会各界积极建设新生代农民工文化,其意义不言而喻。
1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需求现状
1.1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需求日益多样化
“80后”和“90后”农民工出生在一个温饱问题基本解决,生产力得到解放的年代里。与父辈相比,他们的教育水平高,适应能力强,见识广,追求文化生活的想法强烈。闲暇时,老一代农民工基本上通过纸牌、麻将、看电视、听广播等较为原始、低级的方式进行休闲娱乐;而新生代农民工则更倾向于通过上网,观看相声、话剧、演唱会,参观博物馆、主题乐园,参加舞蹈等才艺培训,旅游以及各种沙龙活动等更为高级、更贴近现代人生活的方式进行放松。在“一心一意发展经济”的口号下,全国上下鼓足干劲大力发展经济;现如今,农村得到了快速发展,连农村亦日漸“城市化”了。因此,无论是从小在城市长大的新生代农民工,还是成长于农村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化的冲击下,他们的生活方式更贴近“城市人”的生活方式。物质丰富、经济繁荣的城市生活为农民工提供了多样文化产品及文化选择,而它们同时也培育了新生代农民工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1.2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需求日益深度化
经济高度发达的结果是社会越来越关注精神文明的建设,在高度发达的社会里,统治者会大力发展文化,以求文化发展能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甚至领先经济发展。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原则的指导下,我们的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严重失衡,文化发展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对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对文化建设也越来越重视。与以往相比,人们更倾向于更高级、更现代、更文明的休闲方式。消费创造市场,与此同时,劳动人民创新并创造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
近些年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保护遗留于民间的手工艺术,如果新生代农民工对遗留下来的手工艺感兴趣或者被父辈要求继承其发展,无后顾之忧的他们可以彻底投身于相关手工艺的学习当中去。其次,为了提高个人的素质,甚至为了掌握一技之长,新生代农民工也会主动参与有深度的文化活动,甚至会认真学习相关内容。
1.3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需求不断增长
与城市同龄人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整体知识水平低、全面素质低。就人际关系而言,没有城市同龄人更为开阔的眼界和开放的心态,新生代农民工的交往圈里只有同学、同乡和同事,他们没有城市朋友圈,也难以融入城市生活。不变的生活,简单的人际关系以及狭隘的眼界使得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相对简单、相对封闭,也使得他们相对“单纯、简单”。当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他们虽能适应快节奏的生活,但对这种生活以及这是社会产生疑问是难以避免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形势的变化,新生代农民工产生的疑问也逐渐增多,相应地,心理需求也不断增加。
2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现状
2.1文化生活享受面临许多困境
弱势群体之所以陷入弱势困境,是由于他们失去或剥夺了发展的能力或机会[2]。属于弱势群体的新生代农民工亦是如此,他们的文化需求日益多样化,日益深度化,然而,他们却没有机会,没有能力去享受它。
一方面,政府不够重视,用人单位不够在乎,社区压根不关心,这导致新生代农民工不能拥有基本的文化权利,不能充分享受文化生活。据报告,我国文化事业的支出仅占总支出的0.36%,其比例远远低于美国、英国、瑞士、日本等国家,且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少,文化保障水平低;其说明了政府还未意识到新生代农民工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未真正去关心农民工的文化发展。有的地方甚至完全漠视农民工的文化需求,他们认为经济搞好了,农民工生活富裕了,其文化精神生活就上去了[3]。殊不知,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并不是亦步亦趋的。城市里的公共服务设施,大多数是以“城市人”为对象设置的,农民工基本没机会享受。而有机会参与的文化活动,又会因为鉴赏能力的问题,使其与之擦肩而过。用人单位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他们视新生代农民工为动力十足的“机器”,渴望从其身上获取最大的利益;与利益无关的事他们很少关心,就算迫于压力,他们不得不“关注”农民工的文化生活,为了省时省力,他们也只会设置一些简单的、常见的、易组织的文化活动,而不会去真正关心、了解其员工的文化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去组织相关的文化活动。而社区则把新生代农民工当作“候鸟”,飞南飞北,他们不属于这里,社区未将其纳入城市居民范围,维护其文化权益就更不敢想了。
另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没有相应的能力享受相应的文化活动。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赋予了人们文化生活的技能和所需的文化知识,而文化程度的高低或影响到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方式的选择。[3]与城市人相比较,虽然大多数的新生代农民工都脱离了“文盲”状态,但完整接受过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人还是比较少。而目前城市里大多数的公共服务设施,都是以“城市人”为对象,根据其特性而设置的,新生代农民工可能会因为鉴赏能力的问题,而无福享受相关的文化设施及文化生活。除此之外,昂贵的票价也会让新生代农民工望而却步,思之不得。
2.2新生代農民工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目前,紧张焦虑、压抑受挫、孤独寂寞、有被歧视被剥夺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心理的四大主要问题[4]。背井离乡,来到离家千万里的城市,他们大多数从事的都是技术含量低,比较繁重、脏、累的体力工作。繁重的工作和较低的收入阻碍着新生代农民工走向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每天如机器般地定时打卡,一成不变的生活消磨着他们的意志,以及生活的信心。他们开始觉得无聊,时间难以消磨,甚至开始对生活产生疑问,他们问自己,为什么活着?他们追问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的人脉仅限于“三同”——同学、同乡、同事,且他们的学识水平和思维方式都相差无几,无人旁人指导,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问题必会日益严重。
3转型时期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的建设
3.1继续深化户籍改革,进一步推动“二元”体制的改革
制度是保障,完善的制度能确保即使是在社会转型期新生代农民工文化建设也能顺利完成。深化户籍改革,有利于保证新生代农民工能同等地享有城市居民所拥有的权利,能使其充分享受文化生活。“二元”体制早就隔阂,被贴上“打工仔”、“打工妹”、“穷二代”标签的新生代农民工,缺乏与城市人的交流,几乎没有城市人朋友,无法融入城市生活,而只能流动、漂泊在陌生的城市里。他们感受不到城市的温情,而只有城市文化的冷漠和歧视,这不仅会伤害到新生代农民工的自尊和心理,还会危及社会的安定和和谐。因此,户籍和“二元”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3.2坚持发展教育,进一步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素质发展
与父辈相比,他们文化水平高,眼界宽;但与城市同龄人相比,其眼界狭隘,目光浅;新生代农民工仍需要不断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和素质。“终身学习”的观念已经在城市中流传,在城市人心中扎根,城市里仍有许多虽已年过半百,却依旧不断学习的人。然而,这种思想却还未被农民工接受,闲暇时,他们宁愿消遣也不愿再学习。父辈未意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就更不要说将这个观念传递给下一代——新生代农民工了。新生代农民工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积极参与政府及企业组织的各类培训,努力提高生产技能,提升自身素质[5]。在此之中,教育无疑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必须要坚持发展教育,以不断更新农民工的落后思想,不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整体素质。只有这样,新生代农民工才有能力享受城市文化生活,才能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3.3配置合理的公共文化设施,进一步扩大新生代农民工参与文化活动的机会
目前存在的公共文化设施与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不相符,建立合理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仅需要政府发挥好“文化组织”和“公共服务”职能,还需要民间力量的有效介入。政府发挥服务职能,必须要以充分了解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需求及文化消费为前提,而不能“一家独断”,“想当然为所以然”。与此同时,在宏观调控的基础上,让市场充分发言,鼓励、支持、引导部分企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市场合理化发展。并积极将公益文化与文化产业相结合,像支持以环保为目标的企业那样支持以公益文化产品为主的企业,给予其一定的政策优惠和保护。通过上述努力,以求能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多的文化选择以及其真正所需要的文化活动。
3.4培养高素质人才,保证转型时期其文化建设亦能顺利进行
在改革时期,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的建设势必会影响到部分人的利益;利益之争引发的各种争端及争斗势必会影响社会各方面的发展,甚至会影响“三步走”计划的进行;这种情况下,高素质人才尤为重要。高素质人才不仅熟知各种规则,还能处理好各种矛盾;他们代表着新生代农民,为他们说话,又能安抚利益受损方;他们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卫道士,又是新生代农民工和其对立面的调和剂。在社会转型时期,高素质人才能极大地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文化建设的顺利完成。因此,培养相关的高素质人才是十分必要的。
4结论
“新生代农民工”这个名词自提出以来,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实际上,社会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其经济利益上,却很少会去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生活。新生代农民工同样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他们在满足了最基本的需求之后,也会产生发展需求和享受需求,会积极去寻找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而现实却是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生活依旧单调匮乏,精神文化需求仍处于“饥饿”状态。[5]因此,要为其构建一个合理的、完整的文化体系,需要社会各界给予足够的关注,并提供有力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