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2015-05-30
行风,体现着一个行业、一条战线的精神风貌和整体素质。文艺界的行业风气和精神风貌还对整个社会的风尚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文艺界加强行风建设,就是要大力倡导“担当使命”“扎根人民”“创新求精”“健康批评”“崇德尚艺”等五个方面的良好风气,推动全行业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积极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努力提升自身的职业精神和人格修为,恪守职业道德,规范自身行为,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风气和社会形象。就是要坚决抵制和克服文艺领域存在的浮躁之风,以及脱离大众、娱乐至上、低俗媚俗、失范失德等不良倾向和不正之风,推动全行业讲正气、树正风、走正道。
——近日,中国文联九届七次全委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在会上作工作报告。
一部文艺作品应当起到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以相声为例,我认为相声首先得有娱乐,但娱乐是表象,娱乐之上还得有审美,要净化语言、提升格调,使一些低俗的东西变通俗,让各个层面的观众都能接受。
——中国广播艺术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冯巩谈相声审美。
文学没有大小之分,大叙事、大场景就是好小说,小叙事、小场景就是小文学,这是一种偏见。文学的优劣与它的题材和叙事方式并不直接联系。作家的文字智慧是在他向世界妥协,向人心致敬,向文字开掘中展开的。
——作家谭旭东的文学观。
这世上并无所谓武侠电影,只有武侠小说和武打电影。每次我看所谓的武侠电影,都是无比失落。武侠小说是最需要打开人的想象力让人飞翔的,但这想象力投射建构的对象,一旦转换为银幕上的具象,就立刻跌落尘埃,猥琐暗淡。这可以称为武侠神髓的不可视化。
——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严锋如是说。
艺术创作本身,不存在可比性。只要自己喜欢,就去做它。如果是因为功利心作祟,那艺术创作就掺和了沙子。艺术创作最重要的是忠于自己,是真实。
——舞者马守则如是说。
慢工出细活,厚积薄发,年头久的酒更香醇。如果写一部电视剧剧本需要5个月,构思可能需要10个月,而创作前的各种积淀可能需要100个月,甚至动用前半辈子的所有积淀。
——编剧何佩樊认为。
语言是民族传承密码,方言自然是更早期部落的密码,表现力更加盎然生机啊!愚以为:目前汉语的最大危机是地方方言濒临消失的危险!人事有代谢,往来无古今,地方方言作为旁视、考证、沟通古今汉语的传承关系,具有极其宝贵的非物质的价值。
——网友“喜德阳光”谈语言的价值。
写诗得特别静才行,只有静,你写的东西才会比较深。要生活得太折腾了,那也写不了诗。
——诗人、画家芒克如是说。
语言看似是作家的“外衣”,实则是心灵流淌出的泉水,是检验一个作家好坏的最重要的标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一个作家的灵魂。我写了30年,语言可能更朴素和简洁,但前提是,它们要富有表现力。
——迟子建说,一个好的小说家,不管他有多么精彩的故事,多么炫目的技艺,如果没有好的语言,那么这部小说就是失败的。
假如你是沉默的,海水也会停止喧哗。
——过人的文字天赋加身体残疾,使余秀华和她的诗歌成了热门话题。她面对众多媒体记者,现场写了这句诗。
当你专注于一件事情、一个想法,能够用语言和别人分享,你所做的,就是作家与诗人的工作,语言就成为了连接你与世界的通道。所谓写作的初心,就是我们有话要说,有情感要表达。实际上这也是一切艺术的起点。
——作家章红如是说。
全民阅读肯定是一件好事,但我们现在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很多年轻人把阅读这两个字的概念扩大了。整天低着头玩手机,他们认为这也是一种阅读,可他们阅读的是大量和自己无关的信息。
——余秋雨如此评论当下年轻人的阅读。
如果我们仅仅传承古代的技法,仅仅传承古代的范式,而不传承古代的精神,这就把艺术当成了手艺。但如果我们传承了古代技法,也传承了古代精神,甚至于只传承古代精神而比较少的传承古代技法,这依然是文人画,是有思想的创作。
——画家刘少白认为,认认真真画好了传统,就是出新,也是创新的开始。
其实一门艺术繁荣的时候,是有大量的外行人在欣赏的,它之所以繁荣,也正因为它是为了更广大的群体而创作的。创作者应当面对这个时代反思自身,不能放弃外行观众,不能满足于只为内行观众,甚至内行中的专家创作,否则这门艺术就要走下坡。
——作家罗怀臻说,一门艺术如果只有内行关注,距离它的衰落也就不远了。
现在批评家的作用不如市场的作用大,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听批评家的话,也没有多少画家会认真去看批评文章,大家都忙着挣钱呢。
——文艺理论家郎绍君认为,现在无原则的吹捧令批评变庸俗炒作。
创作一件作品,就如同要说一个故事,或者想说一句话,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得把话说清楚,告诉大家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式。
——青年雕塑家田禾如是说。
(刘建蕊/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