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黔边界地区酸汤话系属探讨

2015-05-30张雄

现代语文 2015年4期

摘 要:通过酸汤话与长沙话、南昌话、贵阳话四处方言的音韵比较,对酸汤话的系属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酸汤话 长沙话 南昌话 贵阳话 系属

一、引言

方言的系属问题向来是方言学界感到非常棘手的一个问题。从清末民初章太炎先生划分的十种汉语方言算起,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不管是方言大区的划分还是小区的圈定,各家意见不一,甚至还有许多方言岛的系属至今没有形成定论。酸汤话的系属问题就是其中的例子。

李蓝《六十年来西南官话的调查与研究》(《方言》1997年第4期 )一文中说:“天柱和锦屏交界地区的‘酸汤苗说的话,这种话的主要音韵特点是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声母时,不管古声调平仄,大多读送气音,少数读不送气音。和贵州境内的其他西南官话都不一样。”李蓝(1997;2009)指出:天柱和锦屏交界地区的“酸汤苗”说的话不是西南官话;贵州天柱县东部清水江沿岸白市、河东等乡镇的“酸汤苗话”并非只有“酸汤苗”才说,而是当地的通行方言,和湖南会同的湘方言连成一片,是湖南方言往贵州延伸的部分,不是西南官话区内的方言岛。曹志耘(2007)指出:新晃、芷江、会同、通道等地的“酸话”“酸汤话”以及相邻的贵州省天柱县的“酸汤话”之间也许存在着某种关系。他还提到:“酸话与通道话(属于西南官话)大同小异,能互相听懂,也许可以看作是通道话的变种。”李蓝对酸汤话的性质及归属持摇摆不定的态度;曹志耘也没有给酸汤话的性质或归属下个明确的结论。酸汤话处于湘语与西南官话的交界地带是否属于湘语,学术界还没有形成定论。本文试图从酸汤话的形成、分布、语音特征、词汇、语法、语感、语言认同心理、人文历史、方言地理诸方面对酸汤话的系属问题做一些探讨。

二、酸汤话的形成及地理分布

(一)酸汤苗的族源

生息繁衍在长江中下游的苗族人,秦汉时期,其先民一部分融于汉族,一部份向西迁徙。秦汉到隋唐,沅水流域的苗裔被称为“五溪蛮”或“五陵蛮”。唐末樊绰所著《蛮书》中,出现了“苗众”的称呼。可见苗族作为一个单一的民族,早在唐代后期就形成了。明清文献以“苗”泛称贵州少数民族。苗族的族属鉴别有“红苗、黑苗、青苗、花苗、八寨苗、九溪苗、西溪苗、东苗、西苗、酸汤苗、喇叭苗”等。

酸汤苗主要分布在湘黔边界,即贵州天柱县境内清水江沿岸的各乡镇以及湖南会同县的炮团、朗江、蒲稳等地。椐查吴氏族谱,酸汤苗可能形成于南宋后期。南宋末年,贾似道因姊妹是理宗的贵妃而当上了宰相,他在北方新崛起的蒙古族强敌面前,一味地退让妥协,却对人民拼命地压榨剥削,以满足他极度荒淫糜烂的生活。当时大理寺丞吴盛看他不顺眼,因言事忤似道,处境恶劣。淳祐年间(1241年~1252年),他遂弃官逃出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携妻彭氏子八郎等由江西吉安,潜入苗疆,在远口(当时属荆湖北路靖州会同县,现属于贵州省天柱县)安家落户。自宋代以来,因戍守、作官、避乱、经商、屯田、游览而留居会同、天柱等地的移民不断增加。这些从江西或中原迁入的移民大多定居在清水江流域。据考证,今居住在天柱以及会同“杨姓、吴姓、游姓、蒋姓、彭姓、李姓、袁姓”等各姓氏的人口,多为江西移民后裔。人们习惯上把定居在贵州天柱县境内清水江沿岸各乡镇以及湖南会同县的炮团、朗江、蒲稳等地人口,融合为一个苗族支系——酸汤苗。

大约在唐宋时期,天柱县的苗族人从黄河流域迁徒至清水江沿岸地区定居,当时统称为“侗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根据苗族人民的意愿定为苗族。天柱县苗族主要分布在清水江沿岸,天柱县远口、坌处、竹林、白市、瓮洞等乡镇的酸汤苗,在当地统称苗族。

(二)酸汤话的形成

自古以来,湘黔边界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这里峰峦叠嶂,如同天然屏障,“南拒广西,东障湖南,北抵辰沅,西极夜郎”,清水江、渠水、巫水三条水系是历史上的“五溪”之溪,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它既是古代民族迁徙和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也是历代统治阶级实行羁縻制和“征蛮”的屯兵之地;既是是汉文化与苗侗文化接触的关键,也是汉民族与苗族、侗族相互联系、相互了解的渠道。宋代以前,这一地区的语言主要是侗语、苗语,而不是汉语。随着历代王朝对江南的开发,这一地区的人口不断增长。自宋代以来,特别是明洪武年间,江西移民大量进入“湖广”(明代前天柱属湖南靖州管辖),江西移民带来了赣方言,赣方言与当地的土著语言相互影响,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汉语方言——酸汤话。

(三)酸汤话的分布

从方言地理来看,酸汤话主要分布在湘黔边界,即贵州天柱县境内清水江沿岸的各乡镇以及湖南会同县的炮团、朗江、蒲稳等地,它处于湘语和西南官话的包围之中,加上境内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因而,酸汤话内部差异十分明显。根据古知章组今读的特点以及当地人的认同情况,我们把天柱县境内清水江沿岸说酸汤话的十个乡镇分为5片:远口片、地湖片、坌处片、白市片、翁洞片。远口片主要分布在远口镇(除万益、广益等村寨外),以东风村为代表;地湖片主要分布在地湖乡,地灵乡等地,以地湖乡的永光村为代表;白市片主要分布在除白市镇地样村以外的所有村寨,江东乡,以及远口镇的万益、广益等村寨,以白市镇的汶溪村为代表;坌处片包括坌处镇的大冲、鸡田,竹林乡的菜溪、尧田、地坌、双溪、杨家、麻阳,以坌处镇的大冲村为代表;翁洞片主要分布在瓮洞镇,兰田镇的地锁、烂木桥,渡马的苗田、黄劳、桥坪以及白市镇的地样,社学乡的小江、田冲,以翁洞镇的大段村为代表。由此我们梳理出各片对内一致,对外排他的语音特征。

三、酸汤话的声韵系统及其特征

(一)酸汤话的声韵系统

1.声母

酸汤话的声母除了地湖是20个外,其余各地都是19个。

酸汤话的标准声母表:(19个)

P 八婆波 p? 怕别匹 m 马蚊麻 f 发花法

t 大糖段 t? 汤推图 n 脑娘拿 l 蓝李刘

ts 祖争找 ts? 粗窗唱 s 三省沙

? 鸡今井 ?? 妻春七 ? 西新星

k 贵江讲 k? 开困苦 ? 岸我鹅 x 黑海行

? 云衣运

声母说明:

(1)地湖有?声母,但只出现在细音前,所以在声母中没有列出,归入n声母。

(2)中古日母字在酸汤话里大多数点读边音[l],少数点读零声母。前者如远口、地湖、白市等地, 后者如瓮洞,坌处等地。所以在归纳时采取多数原则,把今普通话读[?]声母的字在酸汤话归为l声母。

2.韵母

酸汤话的标准韵母表:(40个)

?a 字师十 i 基地第 u 五屋吴 y 雨鱼芋

? 二耳恶

a 怕辣打 ia 写加夏 ua 话瓜挖 ya 靴

e 社黑百 ie 也谢灭 ue 国

o 喝颗多 io 学约岳

ai 盖介买 uai 怪快歪

ei 妹会推 uei 贵亏柜

au 毛敲猫 iau 交效巧

?u 烧少超 i?u 笑料斗

ou 读土兔 iou 有刘九

an 山间三 uan 关万完

?n 战善扇 i?n 田跟篇 u?n 碗酸般 y?n 冤劝砖

en 争生昏 in 新命品 uen 棍文昆 yn 军春准

a? 忙巷盲 ia? 向两想 ua? 王光网

o? 东空崩 io? 兄用雄

??嗯

韵母说明:

(1)所举例字专指各点声韵基本相同的,对于各点声韵不同的不在例字范围。比如,“十”尽管在白市、江东等多数点都读[s?35],但在坌处读[?i35],而在远口读[??35],所以[?]的韵母例子没有也不能够举“十”作为例字。

(2)e音位包括/e/、/?/、/?/几个相临的音位。

(二)酸汤话的声韵特征

1.声母

(1)古全浊声母今逢塞音、塞擦音时,平声多数读不送气清音,仄声多数读送气清音。

例字 远口 地湖 坌处 白市 瓮洞

婆 po41 po21 po31 po31 po31

徒 tou41 tou21 tou31 tou31 tou31

桃 tau41 tau21 tau31 tau31 tau31

读 t?ou35 t?ou51 t?ou35 t?ou35 t?ou35

贼 ts?e35 ts?e51 ts?e35 ts?e35 ts?e35

(2)晓匣母合口字和非组字有相互混淆的情况。一般是晓匣母字混入非组,读为[f]。

例字 远口 地湖 坌处 白市 瓮洞

花 fa13 fa13 fa13 fa13 fa13

化 fa35 fa51 fa35 fa35 fa35

会 fei35 fei51 fei35 fei35 fei35

婚 fen13 fen13 fen13 fen13 fen13

忽 fu55 fu24 fu55 fu55 fu55

(3)疑母开口一二等字声母多为[]

例字 远口 地湖 坌处 白市 瓮洞

我 o55 o55 o55 o55 o55

牙 a41 a21 a31 a31 a31

崖 ai41 ai21 ai31 ai31 ai31

岸 an35 an51 an35 an35 an35

眼 an55 an55 an55 an55 an55

(4)匣母字一部分读为零声母

例字 远口 地湖 坌处 白市 瓮洞

话 ua33 ua33 ua33 ua33 ua33

滑 ua35 ua51 ua35 ua35 ua35

黄 ua41 ua21 ua31 ua31 ua31

何 o41 o21 o31 o31 o31

2.韵母

(1)中古果摄开口一等和合口一等字的韵母绝大多数合流为[o]

例字 远口 地湖 坌处 白市 瓮洞

多 to13 to13 to13 to13 to13

歌 ko13 ko13 ko13 ko13 ko13

河 xo41 xo21 xo31 xo31 xo31

婆 po41 po21 po31 po31 po31

过 ko35 ko51 ko35 ko35 ko35

科 k?o13 k?o13 k?o13 k?o13 k?o13

(2)遇合一端系字、遇合三庄组字、臻合一端系入声字、通摄端系知系入声字都有裂化现象,即普通话读[u],酸汤话读[ou]

例字 远口 地湖 坌处 白市 瓮洞

徒 tou41 tou21 tou31 tou31 tou31

初 ts?ou13 ts?ou13 ts?ou13 ts?ou13 ts?ou13

突 t?ou55 t?ou55 t?ou55 t?ou55 t?ou55

毒 t?ou3 t?ou51 t?ou35 t?ou35 t?ou35

竹 tou55 tou5 tsou55 tou55 ?iou55

(3)中古流开一侯、臻开一痕、曾开一登、梗开二庚耕(举平赅上去入)的端系字、见系字,普通话韵母为开口呼,在酸汤话里读为齐齿呼,带i介音。

例字 远口 地湖 坌处 白市 瓮洞

狗 ki?u55 ki?u24 ki?u55 ki?u55 ki?u55

根 ki?n13 ki?n13 ki?n13 ki?n13 ki?n13

凳 ti?n35 ti?n51 ti?n35 ti?n35 ti?n35

冷 li?n55 li?n55 li?n55 li?n55 li?n55

耕 ki?n13 ki?n13 ki?n13 ki?n13 ki?n13

(4)遇摄合口三等、山摄合口三等知组字章组字都读撮口呼

例字 远口 地湖 坌处 白市 瓮洞

猪 ?y13 ?y13 ?y13 ?y13 ?y13

书 ?y13 ?y13 ?y13 ?y13 ?y13

主 ?y55 ?y24 ?y55 ?y55 ?y55

转 ?y?n35 ?y?n51 ?y?n35 ?y?n35 ?y?n35

穿 ??y?n13 ??y?n13 ??y?n13 ??y?n13 ??y?n13

(5)效摄一二等与三四等的主要元音,普通话都为[a],而在酸汤话里,各点的差别相同,一二等的主要元音为[a],三四等的主要元音为[?]。

例字 远口 地湖 坌处 白市 瓮洞

毛 mau41 mau13 mau13 mau13 mau13

高 kau13 kau13 kau13 kau13 kau13

交 ?iau13 ?iau13 ?iau13 ?iau13 ?iau13

少 s?u35 s?u51 s?u35 s?u35 ?i?u35

料 li?u35 li?u51 li?u35 li?u35 li?u35

(6)山摄合口一二等,普通话读为[uan],而在酸汤话里存在差别,各点的差别相同,一等元音读为[?],二等元音读为[a],馒漫读[man]例外。

例字 远口 地湖 坌处 白市 瓮洞

般 pu?n13 pu?n13 pu?n13 pu??13 pu?n13

酸 su?n13 su?n13 su?n13 su??13 su?n13

碗 u?n55 u?n24 u?n55 u??55 u?n55

顽 uan41 uan31 uan31 ua?31 uan31

关 kuan13 uan13 kuan13 kua?13 kuan13

四、酸汤苗地区主要姓氏的迁徙

酸汤苗地区的历史悠久。据查吴氏族谱,酸汤苗可能形成于南宋后期,距今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据《天柱县志》记载,宋代以前,天柱县境内的民族主要是苗族(当时称之为“五溪蛮”)和侗族,宋以后,不断有汉族人口的迁入,这些汉移民中包括政治移民和自然移民两大类。明朝初年,朱元璋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发动大规模的“征蛮”和“平蛮”的战争,调动二十五万官兵进驻大西南,以武力征服蛮夷,大量的汉人也随之而来。原来的侗族、苗族等土著居民被挤进深山老林。

据笔者推测,居住在天柱县清水江沿岸的酸汤苗人其实就是当时迁徙来的汉人,因为在汉人迁来之前,这里是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当时的政府将这些汉族移民改为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居住在清水江沿岸的汉族移民改称为苗族,因这里的人爱食“酸”,说的话“酸溜溜”(外地人听不懂的汉话)的,所以称之为“酸汤苗”,又名“酸汤族”。

酸汤苗地区的移民大多是元末明初从江西迁入,从一些大姓的族谱中可以得到印证。在酸汤苗现有的姓氏中,人口比重较多的有“吴、李、彭、袁、宋、舒、杨、游、蒋”等姓氏。各个姓氏人口的源流大致如下:

吴姓 南宋淳祐(1241~1252)年间,吴盛由江西吉安泰和迁入苗疆,在远口安家落户,多分布于贵州天柱的地湖、地灵、白市、湖南会同的朗江、广坪等乡镇。

李姓 南宋末年,李裕公由江西吉安吉水迁入渠阳(今湖南靖州),后转居地坌(贵州天柱竹林乡)。

彭姓 南宋末年,从江西吉安泰和迁入靖州府芷江县,后有一部分迁入今贵州天柱坌处。

袁姓 南宋末年,从江西吉安泰和迁入宝庆府(今湖南邵阳),后有一部分迁入贵州天柱坌处、白市等乡镇。

宋姓 明洪武年间,由江西南昌府丰城县迁入湖南靖州,乾隆年间迁入湖南会同,后有一部分迁入贵州天柱白市等乡镇。

舒姓 明洪武年间,由江西南昌府丰城县迁入湖南洪江。后有一部分在乾隆年间迁入贵州天柱白市等乡镇。

杨姓 明洪武年间,由江西吉安泰和先迁入湖南邵阳,再迁入湖南黔阳、靖州、会同等地,后有一部分迁入贵州天柱江东、白市等乡镇。

游姓 明洪武年间,由江西吉安泰和先迁入湖南会同再转居贵州天柱白市、瓮洞等乡镇。

蒋姓 明洪武年间,由河南开封迁入湖南安江,再转居贵州天柱瓮洞镇大段村等地。

由此可见,天柱县清水江沿岸酸汤苗地区移民的大量涌入,是在南宋末年和明朝初年,移民的迁出地绝大多数是江西吉安泰和县。大量江西移民的迁入,把赣方言带入酸汤苗地区。单从内部来看,酸汤话有少数民族语言,即苗语和侗语的残留。从外围来看,酸汤话与东部的湘语和西部的西南官话连成一片,既有湘语的钳制,又有西南官话强有力的渗透,更有赣语的底层成分。酸汤话经过几百年的独立发展,呈现出今天的独特面貌。

五、酸汤话系属探究

(一) 酸汤话系属问题探究

从方言地理的角度来说,酸汤话处于湘语和西南官话两大强势方言的交界地带,既受湘语的牵制,又有西南官话强有力的渗透。我们从方言间的亲疏关系的比较以及通话可懂程度、人文历史地理等其他方面看酸汤话的系属问题。

1.从酸汤话与长沙话、南昌话、贵阳话的亲疏关系看酸汤话的系属问题

在讨论酸汤话与其他方言间的亲疏关系时,我们选取长沙话、南昌话、贵阳话分别作为湘语、赣语、西南官话的典型代表与酸汤话作比较。

(1)语音特点的比较

通过列表把酸汤话的主要语音特点与长沙话、南昌话、贵阳话进行对比。表中“+”表示方言点有此特点,“-”表示方言点无此特点。

表1:酸汤话与长沙话、南昌话、贵阳话语音特点的比较

读音特点 酸汤话 长沙话 南昌话 贵阳话

①古全浊声母平声白读不送气清音,文读送气清音,仄声白读送气清音,文读不送气清音 + + - -

②古泥来洪细皆分 + - - -

③古知章组在遇、山、臻三设前读[?]组 + + ± -

④古见系开口二等字没完全颚化,大多读[k]组 + + + +

⑤古非敷奉在通摄前(除坌处外)读[x]声母 + + - -

⑥古晓匣在合口韵前与非组相混,一般混入非组 + + - -

⑦古影疑母开口洪音韵字今读[?]声母 + + + -

⑧古效摄一二等字与三四等字主要元音不同 + - + -

⑨古流、臻、曾三摄开口一等在见系前读齐齿呼 + - + -

j古咸山开口一二等字与三四等字主要元音不同 + - + -

k古山摄字“官”“关”不同音 + + + -

l古山摄合口一等帮组字与合口三等非组字主要元音不同 + + + -

m古蟹止山臻合口端系声母的字u介音失落 + + + +

n阳声韵鼻尾无鼻化 + - - -

o古曾梗两摄鼻韵尾字与臻摄混同,一般念﹣n尾 + + + +

p共五个声调,古入声派入其他调类 + - - -

“+”号数目总计 16 10 9 3

酸汤话的16条语音特点中,长沙话具备10条,南昌话具备9条,贵阳话只有3条。显然酸汤话与长沙话、南昌话的相似度都比较高,而与贵阳话差异最大。上述种种相似的语音特点和历史移民的史实,充分说明了酸汤话与赣语和湘语在历史上确实有源与流的关系。

(2)具有区别性特征词语的比较

我们从一些具有区别性特征的词语,看酸汤话的系属问题。下面是酸汤话与长沙话、南昌话、贵阳话的一组常用词对照表。

表2:酸汤话与长沙话、南昌话、贵阳话的一组常用词对照表

普通话 酸汤话 长沙话 南昌话 贵阳话

站 徛 徛 徛 站

走 行xi?n 走 走 走

吃 吃??i33 吃??ia24 吃??iak5 吃t???31

看 □lau35 看 看 看

讲 讲ka?55 讲ka?41 话ua21 说

玩 咍 咍 □?i5 玩

下雨 落雨 落雨 落雨 下雨

姐姐 姐姐?ia55?ia 姐姐?ia41?ia 姐姐?ia213?ia 姐姐?ie55?ie

儿子 崽 崽 崽 娃娃

太阳 日头 日头 日头 太阳

月亮 月光 月光 月光 月亮

没有 莫 冇 莫 没得

什么 摩个/摩的 摩个 什哩 哪样

相同数目总计 13 9 7 0

从以上这些区别性特征词语来看,酸汤话与长沙话、南昌话很接近,但酸汤话又有自己独特的地方,与西南官话迥然不同。

(3)语法特点的比较

我们从一些语法特点,看酸汤话的系属问题。下面是酸汤话与长沙话、南昌话、贵阳话的一组语法对照表。表中“+”表示方言点有此特点,“-”表示方言点无此特点。

表3:酸汤话与长沙话、南昌话、贵阳话的一组语法对照对照表

语法特点 酸汤话 长沙话 南昌话 贵阳话

①单音节名词可以重叠,如:盖盖、杯杯、盒盒 + - - +

②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持续用“起”,如:坐起 + - - +

③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状态的结束用“嘎”,如:来嘎 + - - -

④表示程度的加深用副词“笨”,如:笨好 + - - -

⑤表示领属关系用“咯” + - + -

“+”号数目总计 5 0 1 2

从以上语法特点来看,酸汤话与其他各点的相似程度较小。在五个语法特点中,长沙话没有与之相同的特点,南昌话有1个,贵阳话有两个。这说明酸汤话语法几乎没有保留湘语、赣语语法的底层成分或受其影响很小,并受到西南官话语法的渗透。

2.从通话可懂程度、人文历史、方言地理等方面看酸汤话的系属问题

本文选取了酸汤话的10个词语:书[?y55]、水[?y13]、眼睛[?an55][?in]、姐姐[?ia55][?ia]、赶场[kuen55tsa?31]、摩个(什么)、他[ko13] 架桥[ka35?i?u31]、□子(漂亮)、亚尬(丑陋),分别念给周边方言点的人听,属于西南官话地区的人几乎听不懂,而属于湘语的会同县的人能够听懂70%以上。这说明酸汤话比较接近湘语。

从人文历史、方言地理来考察,酸汤话地区处于湘黔边界的交界地带,处于湘语、西南官话的包围之中。按照通常的观点,酸汤话应该属于一种兼具湘语和西南官话特点的混合型方言,因为它处于两大方言的包围之中。其实不然,酸汤话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湘语的较多特征,这与天柱县酸汤话地区特殊的历史地理背景有密切的关系。

据《天柱县志》记载,天柱夏属荆州之界僻,周属楚之西,秦属黔中地,汉属牂牁郡,隋、唐、宋、元为诚州(今湖南靖州)所辖。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靖州,直隶湖广布政司,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建天柱守御千户所,属湖广靖州卫。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79年)置天柱县,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迁至龙塘,改名龙塘县,后迁还旧治,复名天柱县。清雍正四年(1726年),以天柱县与黎平府接壤而分属两省,不便治理,将天柱县由湖广靖州改隶贵州省黎平府,十二年(1734年),天柱县改属镇远府。民国元年(1912年)天柱县直隶于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天柱县的隶属关系,是以清雍正四年(1726年)为分界线。清雍正四年前均属于湖广靖州,清雍正四年后才属于贵州黎平府。历史地理上的这种亲缘关系,使天柱县酸汤话地区长期接受湘语的影响。

(二)结论

由于酸汤话地区处于湘语和西南官话两大方言的边缘地带,加之其语音系统中的一些赣语成分,酸汤话的系属问题一直未能得到确认,它既不属于西南官话,也不完全同于标准湘语和赣方言。经全面比较发现,酸汤话中湘语的成分较多,可以确划入湘语。湖南省境内的湘语分为长益片、娄邵片和吉溆片。那么,酸汤话属于哪一片呢?历来对湘语的确认,是以声母的发音方法作为重要标准,即古全浊声母今逢塞音和塞擦音时,无论保留浊音或浊音清化,不管平仄,一般都发不送气音。其中保留浊音的属娄邵片;浊音清化的属长益片;平声读不送气浊音,仄声读不送气清音的属吉溆片。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酸汤话(老派)古全浊声母,今逢塞音和塞擦音时,平声白读不送气清音,仄声白读送气清音。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酸汤话应属于湘语长益片。换言之,从西南官话的角度来说,酸汤话不属于西南官话,是湘语长益片的一种特殊土语,是湘语在贵州省境内的方言岛。

(本文属2012年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湘黔边界地区酸汤话研究”,项目批准号为[12QN016]。)

参考文献:

[1]周振鹏,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33~35,134.

[2]鲍厚星,颜森.湖南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6,(4).

[3]周振鹏,游汝杰.湖南方言分区及历史背景[J].方言,1985,(4).

[4]鲍厚星,陈晖.湘语的分区(稿)[J].方言,2005,(3).

[5]夏先忠.湖南怀化汉语方言分区及语音特征[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

[6]黄雪贞.西南官话的分区(稿)[J].方言,1986,(4).

[7]涂光禄.贵州省志·汉语方言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29~130.

[8]李蓝.六十年来西南官话的调查和研究[J].方言,1997,(4).

[9]李蓝.湖南方言分区述评及再分区[J].语言研究,1994,(2).

[10]杨学军.黔湘边界“酸汤话”语音记略[J].黔东南师专学报,1996,(2).

[11]廖良玉.会同方言的声韵调[J].怀化师专学报,1998,(3).

[12]杨子仪.会同方言音韵的主要特征[J].怀化师专学报,1994,(1).

[13]吴才俊.酸汤苗地区的族源和习俗[J].怀化师专学报,1996,(6).

[14]陈晖.湘语语音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4.

[15]蒋希文.黔东南汉语方言[J].方言,1990,(3).

[16]刘泽民.客赣方言历史层次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张雄 贵州凯里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55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