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实现人才发展策略的新思路

2015-05-30李彤

2015年45期
关键词:京津冀河北省

李彤

摘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河北、北京、天津三地之间的合作加强,必然会加速资金、人才、教育等资源的流动速度,在此过程中,河北省应当加强人才吸引战略,不仅提升高等教育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而且要进一步提供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才能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留住人才、吸引人才,防范“极化效应”的不良后果。

关键词:京津冀;河北省;人才发展战略

1.京津冀協同发展过程中河北省人才不足问题的具体表现

1.1河北省的创新能力与人才不足。数据显示,全国研究开发指数为2%,天津为2.8%,北京为6%,而河北仅有1.1%;以2007年为例,河北省人才资源总量大约450万人,但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资源偏低(全省从事科技活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约10万人),不到人才总量的3%。河北专利授权量5358件;北京专利授权量14954件;天津专利授权5584件。由此可见,河北省在这些指标上远低于其他两个地区;京津的创新能力和人才素质表现为“营养过剩”,而河北省则“营养不良”。

1.2河北省人才流失严重。河北省不仅人才稀缺,而且在“极化效应”的作用下,培养出的人才也趋于流向北京和天津。在区域经济学中,“极化效应”是指由于增长极本身所拥有的产业优势和强大的吸引力,使得周围地区的人口、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向增长极集中,使增长极加快发展,但是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周围地区的发展[1]。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河北省临近京津,交通便捷,但是北京和天津凭借经济、文化实力,成为无可厚非的“增长极”,对河北的人才的就业方向产生很强的吸引力。据2014年河北各高校毕业生的毕业意向调查,除去有意留在河北省的生源外,对毕业生而言最具有吸引力的城市分别是北京、天津。资料显示,河北省流失的人才中不仅有刚毕业、能力尚未开发的应届毕业生,也包括有丰富经验和高级职称的高层次人才,每年流失的中高级人才都在3000名左右,人才流失呈现出多样化与多层次性。

1.3河北省人才就业难。尽管目前河北省人才资源比较匮乏,但近年来,由于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加,导致大学生就业难,河北省人社厅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毕业生求职人数达到40万,与2008年相比,毕业人数增长率达48%,再创历史新高。另一方面,由于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河北省就业市场提供给毕业生的岗位数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1.4河北省人才创业难。鼓励大学生创业是解决应届毕业生“最难就业季”的有效措施。根据河北省最新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给予创业的大学生以“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创业补助”、“创业实训补贴”等,覆盖面广,且减少了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质疑。但是,青年大学生参与创业的成功率不足2%;且创业档次低,知识含量与科技水平较低,与大学生的高学历不相符。另外,由于河北省的整体经济水平、投资企业的经济实力不及京津,很多在河北省内创业的大学生,由于得不到充足的资金支持,转而离开河北,到北京和天津寻求大型投资企业的帮助,造成河北省人才流失。

2.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河北省人才发展策略

面对人才稀缺、人才流失、就业不足以及大学生创业难的问题,河北省应当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优势,使人才留在河北、发展在河北,提高河北的经济、科技可持续发展能力。

2.1加强同京津的人才交流。首先,河北各大高校应当主动加强同京津之间的人才交流,即校际合作模式。校际合作,是指通过校与校之间的联合、交换使学生经历不同的学习环境、享受多种资源,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大学职能上实现共同发展。河北省教育厅可以通过与京津地方政府签订人才交流的相关行政协议,为河北高校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到京津的重点学府进行学习。另外,可以在暑假或寒假以夏令营、冬令营等形式开展学习交流;再者,可以开展为期一学期或多学期的“第二校园经历”来加强学习交流。通过京津冀各高校之间相互结盟、联合培养,有利于河北高校实施开放办学,提升学府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有利于参与交流的学生感受丰富的学术文化、扩大学科视野、提升科研实践能力;有利于提高河北生源的综合素质,逐步提升河北省的科研水平与创新能力。

2.2利用优惠政策吸引高科技人才。其次,河北在承接北京的部分非首都功能类别的产业时,要重视吸纳高科技人才入冀。2015年3月,河北省明确了在京津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中承接的功能和产业定位。其中,以曹妃甸区、沿海新区为重点,承接北京重化工业转移,启动实施首钢二期、渤海钢铁基地等重大项目,促进重化工业向沿海布局;该工程可以缓解北京的人口、就业、环境压力,同时也可以为河北的第二产业发展带来了充足的资金和劳动力。但是,企业的转移并不等同于污染源的转移,劳动密集型市场的转移也不是简单的以消耗另一个城市的承载力来解决本地的承载力不足的问题[2];因此,河北在承接现代化重工业产业时,必须要注重“附加值”的承接,该“附加值”是指高新技术与人才。例如,可以根据高级技师、研究所成员和工程师在原先岗位的工龄,给予不同年限工龄以不同等级的工资补助、住房公积金等。另外,也可以给予北京、天津的重点学府应届毕业生一定的就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入冀,并缓解京津的就业压力,实现京津冀之间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目标。再者,河北省可借助构建首钢、渤海钢铁基地等重大项目的机遇,吸引全国各地的人才来此就业,并重点培养和重用优秀人才。事实上,河北承接北京的部分产业,不仅是简单的产业转移,更是借此良机实现人才引进,提高科技实力的机遇。

2.3完善鼓励大学生创业政策。再次,河北应当完善鼓励大学生创业政策。自李克强总理上任以来,一直鼓励全民创业,并非常重视大学生创业,他提出:要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优化就业创业环境,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要开发更多就业岗位,实施不间断的就业创业服务,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比例。在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政策下,河北省政府应当构建多组织协同的创业保障机制,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企业以及高校的作用,共同为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支持。另外,资金不足是大学生创业中的最大障碍,政府应当打造多元化创业资金募集体系,比如:可以放宽小额担保贷款的对象和条件,对于有创业意愿且创业项目市场评估预期良好的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5万至10万不等的担保贷款;也可以构建债券融资机制,即政府通过购买创业团队债券的方式来资助创业团队的发展,债券约定还款期限,连本带息付清[3];再者,大量的京津企业进入河北,带来了充足的资金,可以倡议资金雄厚的企业对青年创业大学生进行资助,并提出相应的企业入驻河北的优惠政策,例如,每年资助若干出色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并取得成功,可减免一定的税收等。

2.4积极利用互联网引导人才就业。另外,河北应当提倡“互联网加求职”,通过网络来交流信息、吸纳人才、扩大就业,实现劳动力资源配置。现在,有大量的企业通过招聘网站来发布招聘信息,吸引人才,不仅节省了信息在劳动力供给、需求双方之间交流的时间,也提高了就业率。因此,地方政府可以通过鼓励省内人才上网找工作,并加强对网络就业的监管力度,为待就业者的高材生尽快找到合适的工作保驾护航;而且,京津冀府际之间,可以共同构建京津冀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合作网络平台,整合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的人才网站,建立统一的服务平台,为人才提供资源互通、信息共享的一体化就业服务网络[4]。

3.结论

综上所述,河北省政府应当积极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好时机,通过加强人才交流、吸引京津人才、鼓励大学生创业以及提倡“互联网加求职”,实现人才入冀,为河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知识与科技的力量。(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赵萍.日本东京都市圈与旅游业互动发展研究.华东师范大学[D].2007年5月

[2]蔺丰奇,李颖慧.竞合关系视角下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第九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F].2014.11.15

[3]李莉.基于高校与政府协同创新的大学生创业政策与保障机制研究.中国地质教育[A].2015年第一期

[4]李海峰,解媛,厉志红.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新思路.教育与职业[A].2012年第26期.

猜你喜欢

京津冀河北省
2020年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京津冀三地将首次开展联合执法检查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京津冀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