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磅礴,胸怀广阔
2015-05-30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15年42期
宿甘露寺僧舍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
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
开窗放入大江来。
【赏析】
曾公亮(999—1078),字明仲,福建泉州人,现存诗歌不多。这首小诗是其诗作中较为出色的一首。“甘露”即甘露寺,在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是一座著名的佛寺,因风景秀美,历代文人吟咏颇多。此诗描述了诗人夜宿甘露寺的见闻。
高卧枕席,只见千峰汇聚,云遮雾绕。卧榻之下,但闻松涛起伏,万壑哀歌。诗人面对此景心头顿时一动,想一睹银光闪烁的波涛直拍长空时的壮阔场面,于是欣然开窗,将那滔滔长江迎进门来。
这首诗写得大气磅礴。首句写山峰的云气,次句写山谷的松涛,末两句则写长江的雄浑。前两句写近景,后两句写远景。“千峰”“万壑”“银山”“大江”,这些景象为全诗营造出极其开阔的意境。“千峰”“万壑”并非实指,乃诗人想象夸大之词,是为了说明北固山地势高峻和甘露寺远离喧嚣。“万壑哀”指风过松林的呼啸之声。“银山”则将汹涌澎湃的波涛形象化,使之既具色彩上的冲击力,也具感观上的震撼力。全诗的神来之笔要属“开窗放入大江来”一句。激荡澎湃的长江仿佛一下子全都冲入窗帘,涌到诗人面前,这气势不免让人目眩神骇。小小的窗子竟能容纳下浩荡无垠的长江?与其说容纳长江的是窗子,不如说是诗人的心胸,这是何等的胸怀与气度!唯有胸怀浩然之人方能如此。“放入”一词表明诗人是主动拥抱长江,这样,长江就不再是独立的自我存在之物,而是经由诗人特别观照的审美对象,审美客体(长江)与审美主体(诗人)之间构建起紧密的联系,诗人也由此主动地融入到了山水之中。